《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8 10: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利用文中注释翻译全文;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懂得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向上,不断追求的高尚情操。 21*cnjy*com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以“萤囊映雪”、 “悬梁刺股”的成语故事导入。让学生先讲,然后教师适当补充。(“萤囊映雪”说的是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但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瓶中,晚上用萤火虫发出的光读书用;孙康则冬天站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悬梁刺股”,悬梁是说孙敬,发奋读书为了少睡觉,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苏秦,读书时常打瞌睡,就用锥子扎大腿刺激自己。) 21教育网
师:故事中四位主人公刻苦求学的精神很令人佩服。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因此,苦难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 板书:《送东阳马生序》 21cnjy.com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介绍
作者简介(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教师适当补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21·世纪*教育网
2.简介文体特点。
序,是一种文体,可分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者的生平、意趣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进入文本,整体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教师提供下列字词读音:
叩(kòu)问 叱咄(chìduō) 俟(sì) 负箧(qiè)曳屣(xǐ)
媵(yìng)人 缊(yùn)袍敝衣 容臭(xiù) 烨(yè)然 皲(jūn)裂
曳(yè) 衾(qīn)
2.再读课文,参照注释,初步理解文意,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一词多义:
(1)以:
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连词。)
(2)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的,助词。)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当余之从师也(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弗之怠(指抄书。)
(3)其:
门人弟子填其室 (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 (代词,代太学生。)
(4)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
久而乃和 (顺承连词。)
(5)至:
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达。)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
手自笔录(手、笔:名词做状语,用手,用笔。)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动词做代词,此、这。)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 支:通“肢”,肢体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被:通“披”,穿着。 )
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
走送之 (走:古: 跑 。今: 行走 。)
尝趋百里 (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
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时 。 今: 或者 。)
卒获有所闻 (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今:假期 。)
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和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现身说法,通过幼时、加冠时、当余之从师时三个阶段,选择借书、求教、负籍远游三个典型事例,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阅车胤、孙康、 孙敬、苏秦等人的成才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指名学生概述课文。
二、品读探究
1.作者求学时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21·cn·jy·com
(1)没有书,只能借、抄。文中的句子: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2)遇到问题,没有老师指导,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找老师问。文中的句子是: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www.21-cn-jy.com
(3)求学中风吹雨打,吃不饱,穿不暖,差点被冻死,多亏受人照顾。文中句子是: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非奉不若人也。
2.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 2·1·c·n·j·y
(此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此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千奇百怪,教师对为了当官、赚钱和自己的将来等回答要作适当的引导。)
4.讨论中,大家明白了“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但是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⑴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怎么想?怎样做?
(此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三、美点探究
1.赏析本文的说理美。
作者是德高望重的达官显贵,赠言的对象是一个同乡的青年,但文章没有盛气凌人之感,而是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去领悟要义,吸引学习的动力,把握学习的方法。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而这一切又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
2.赏析本文的手法美。
作者用自己当年求学时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态度与同舍生作对比。同舍生生活条件优裕,显得神气活现,“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而作者则与之相反,衣着寒酸,“緼袍敝衣处其间”;饮食上也对比分明,同舍生玉馔锦食,作者却“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但因为自己“中有足乐者”,追求的是知识才学,所以也就“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形象,更鲜明,更有说服力。www-2-1-cnjy-com
3.赏析本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由选例评析。
如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形象地写出了抄书的艰难。
如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借写先达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反衬自己虚心求学,百折不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如3:“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这几句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自己受冻的苦状,反衬出作者求学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2-1-c-n-j-y
教师小结:本文善于借事说理,寓理于事,使说理形象化;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鲜明;形象生动的语言,使文章颇具有感染力。这是一篇辞文并茂、情理兼备的劝学篇。
四、探究和活动
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课后交流。21*cnjy*com
2.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
辩题:逆境更易成才(正方)
顺境更易成才(反方)
五、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借事说理
幼时——————借书——室内抄书(嗜学)
加冠——————求教——百里叩问(益慕圣贤之道) 劝学
当余之从师也——求学——负荚远游(中有足乐者) 对比手法
【资料宝藏】
1. 写作背景
宋濂68岁时因年老辞官归乡,明太祖热情相送。第二年,又来“朝京师”,表明自己的忠诚。这时在国子监读书的同乡青年马君则去拜访宋濂。马君则先后各写了一封信,宋濂很赏识马生,写了这篇文章送别他,勉励他。【来源:21cnj*y.co*m】
2.亮点点击
(1)本文在写法上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笔法简洁。适当的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趋百里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对“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人物神态跃然纸上。【出处:21教育名师】
(2)文字简洁朴实,娓娓道来,意味深长。叙述往昔,虽字字辛酸,但非嗟叹贫穷,乃是包含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意,因而,“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又显示出欣慰之情。文词淡,情感浓,含意深,构成本文的一大特色。
3.古诗文中的“勤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汉)司马迁【版权所有:21教育】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颜真卿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