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苏武牧羊 课件+教案+音频(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苏武牧羊 课件+教案+音频(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9 21:27:57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苏武是西汉大臣,他在北海边牧羊19年不肯屈服的英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苏武为什么去牧羊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武,走进他的故事吧!
苏武牧羊
1
1.正确认读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旄、笳、拱服、海枯石烂、心惊胆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我会写
横折钩略向内斜,“凶”
略外露。
xiōng

“又”字的捺画要写
舒展。



máo
wéi
我会认
旄头
胡笳
空帏
心惊胆碎
máo
jiā
易读错字
wéi
suì

nàn(难民
大难临头)
nán(难题
难分难解)
多音字
社稷:
旄:
笳:
理解词语
土神和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造句:因为蔺相如不计较个人恩怨,以江山社稷为重,所以才成就了“负荆请罪”的佳话。
古代在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拱服:
红妆:
海枯石烂:
心惊胆碎:
理解词语
敬畏,服从。
泛指妇女的艳丽装束。也代指青年妇女。
造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海水干涸,石头风化成土。形容经历极久远的时间。
造句:他们曾经在那里发誓,
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形容人极度恐惧惊慌。
社稷
江山
都可以用来指代“国家”。
“社稷”现多指国家,具有政治意义。“江山”是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倾向于版图意义。
1.皇帝只有顺应民心,才能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
2.
小兴安岭江山如画,
吸引了很多游客。
辨析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句: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小节)身体折磨。写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第二部分(第2小节)心灵折磨。写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其坚贞不屈的态度。
顽强不屈、不畏艰难、忠于汉室、气节坚定的人。
你觉得苏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全诗主要从身体折磨和心灵折磨两方面写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社稷(jì jí)
    
笳(qié jiā)声
         旄(jīnɡ máo)节
空帏(wéi wèi)
    
匈(xiōnɡ xōnɡ)奴(nǔ nú)












2.辨字组词。
毡(   )
毯(   )  
笳(   )
茄(   )  
旄(   )
旗(   ) 
帷(   )
伟(   )
油毡
毛毯
旄节
红旗
笳声
茄子
空帷
伟大
3.选词填空。
犹如
假如
(1)苏武在匈奴受尽了折磨,(
)换成你,你会怎样做呢?
(2)苏武的精神(   )一面旗帜,激励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社稷  江山
(3)民为邦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   )才能安定。
(4)我们的祖国(   )如画,让人赞叹不已。
假如
犹如
社稷
江山
4.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苏武是政治家。(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武对卫律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武是我国汉朝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苏武对卫律说,他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没有什么脸见人。
(3)把诗句补充完整。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共33张PPT)
苏武牧羊
1
1.熟读课文并背诵,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了解苏武的不屈与受到的苦难。
2.通过品味词句,感受苏武顽强不屈的爱国气节,产生对苏武爱国气节的崇敬之情。
(重、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一读:通读课文,想一想苏武都经历了哪些磨难。
二画:画出表现苏武生活穷困与愁苦的句子。面对磨难,苏武是如何对待的?
四品: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完本文,你对他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三探:苏武处在怎样的生活世界里?你对苏武的处境和态度有什么体会?
核心问题:是什么支撑着苏武十九年坚强不屈?
气节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苏武,留胡节不辱。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苏武,留胡节不辱”置于篇首,交代了人物、背景和结果,点明了“节不辱”的主题,总领全文,是全文的总起句。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雪地又冰天”是生活环境,“穷”是因为十九年来,匈奴不给苏武粮食;“愁”是因为苏武身边什么人也没有,只有代表朝廷的旌节和不会说话的羊群。“穷愁”是苏武十九年的生活写照。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把“心”比作“铁石”,在对比中突出苏武的气节。
第二个“难”是指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所受的无尽苦难。
第一个“难”指被匈奴扣留。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对比的手法
什么是对比?
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把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做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等。
对比的作用?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是什么使“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是苏武那刚烈的性格,那坚定的态度,那赤诚的爱国之心,那坚贞不屈的气节,使“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诗歌,感受了苏武高尚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苏武坚贞不屈、不畏艰难的精神,不辱使命的坚定气节,忠于汉室的可贵的爱国精神,使得苏武支撑了十九年。
是什么支撑着苏武十九年坚强不屈?
1.一读:通读课文,想一想苏武都经历了哪些磨难。
自然风霜对苏武身体的摧残,匈奴对苏武精神上的折磨和迫害,更有因对祖国、亲人的思念而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
串珠问题:
2.二画:画出表现苏武生活穷困与愁苦的句子。面对磨难,苏武是如何对待的?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面对磨难,苏武“大节不稍亏”坚强不屈、矢志不渝。
3.三探:苏武处在怎样的生活世界里?你对苏武的处境和态度有什么体会?
苏武处在身体、心灵受到双重打击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苏武在北海牧羊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时间很漫长;同时我体会到苏武拥有坚定的态度、赤诚的爱国之心、坚贞不屈的气节。
4.四改: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完本文,你对他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苏武是一个性格刚烈、态度坚定、赤诚爱国、坚贞不屈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也会想念母亲、妻子。苏武在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打击下仍然坚贞不屈,让我油然而生的是对他的崇敬之情。
课文结构




身体上
的折磨
心灵上
的折磨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不辱使命的精神
坚贞不屈的气节
本文讲述了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重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表现了他不畏艰难、忠于汉室的爱国精神,歌颂了他不辱使命,气节坚定,坚贞不屈的可贵品质。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题苏武牧羊图》杨维桢)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雨雪曲》江晖)
国学诵读
【精忠报国】
岳飞20岁那年,
金兵侵犯中原。岳飞决定奔赴战场,
杀敌报国,临行前岳飞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
奔赴前线抗击金军,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这首诗歌主要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由于某种原因,被匈奴单于扣留,穷愁十九年,历经磨难,坚决不从。高度赞扬了他的名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朗读课文时体会苏武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贵精神。
朗读
点拨:朗读时要把握课文每一部分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如第1
小节写苏武牧羊时遇到的苦难,第2
小节从“转眼北风吹”到“两地谁梦谁”写苏武心灵上受到的伤害与煎熬,
读这些语句时语速要缓慢,要用饱含深情的、悲凉的语气,最后两句要读出对苏武的赞叹与崇敬之情。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哪些内容让你崇敬?
(2)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下列句子,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2)渴饮雪,
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3)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思考与交流
参考答案:
1.(1)我体会到苏武在北海牧羊时,
生活的环境十分恶劣,生活的条件十分艰苦,
经受磨难的时间十分漫长。
(2)我体会到苏武在北海牧羊时,饮食条件非常艰苦。
(3)我体会到苏武那坚定的态度,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坚贞不屈的气节。
2.(1)“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和“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的内容让我感动;“渴饮雪,
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和“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的内容让我崇敬。
(2)苏武是一个性格刚烈、意志坚定、赤诚爱国、坚贞不屈的人。
参考答案:
公元前100
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意外情况而被流放到北海牧羊。他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终于,苏武在被扣匈奴十九年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
年)回到长安。
根据你所了解的资料,讲一讲苏武的故事。
拓展与运用
点拨:背诵《苏武牧羊》,首先要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本文第1
小节写苏武身体上受到的痛苦与折磨,第2
小节写苏武心灵上受到的创伤,然后边想象画面边背诵课文。
背诵《竹石》,要先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读懂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边背诵古诗。这首诗主要是写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
把根基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诗人表面上写竹子,其实是言志,表现自己那正直倔强的性格以及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背诵《苏武牧羊》和《竹石》
积累
一、用“____”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夜坐塞(sāi sài)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2.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hái huán)。
3.历尽难中难(nán nàn),心如铁石坚。
4.三更(gēng gèng)同入梦。
____
____
____
____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伟 
帷 
奴 
怒 
稍 
梢 
匈奴
胸膛
奴隶
发怒
伟大
空帷
稍微
树梢
三、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留胡节不辱
(
)
A.停留   
B.被扣留
2.任海枯石烂(
)
A.任凭
B.任性
3.大节不稍亏(
)
A.亏欠
B.缺损
B
A
B



四、给带点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
2.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
3.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
4.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
江山
天荒地老
眨眼
心惊胆裂
..
..








五、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苏武不忘故国。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武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气节,我还有什么脸活下去?”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贞不屈的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不
忘自己的故国。
苏武说,他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
了气节,他就没有什么脸活下去。《苏武牧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 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  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渴 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