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课件+教案+音频(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顾茅庐 课件+教案+音频(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9 21:31:14

文档简介

《三顾茅庐》教案
一、教材解读: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三顾茅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三顾茅庐。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四)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五)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六)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部分作业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共37张PPT)
三顾茅庐
1.通过对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使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重点)
2.学习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一读:读课文,说说刘备为什么想诸葛亮出山,他拜访了诸葛亮几次。
二思: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谈: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三探:文中写关羽的不耐烦和张飞的生气、无礼有什么作用?
核心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
求贤若渴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思考(重点):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写环境恶劣,衬托刘备请到诸葛亮的决心之大、态度之坚、心意之诚、心情之切。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环境描写
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如何运用?
见《点拨》“课后练习单”第二、1题。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此处对张飞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对张飞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莽撞、急躁、耿直的性格,从他对哥哥刘备的关心又可以看出他很讲义气。这些语言描写在文中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刘备的形象。
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yàng)怏而回。
“怏怏而回”表现了刘备什么心情?
正因为刘备对贤才的渴求,所以在两次拜见没有成功时,心情由“失望”变为“怏怏而回”,进一步表现了刘备的诚意和恳切。
第4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刘备的什么特点?
这些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认真、恭敬,突出了他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特点。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gōng)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
.    ....
.....

...
拓展:
试着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写一写某位同学的调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刘力猛地从门后面跳出来,面带奇怪的表情,朝我挤眉弄眼了一番。
关羽、张飞的表现,与刘备的诚心诚意、恭敬有加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凸显出刘备求贤的真诚和对人才的尊重。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才”说明了刘备等待诸葛亮的时间之长。这里也暗写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耐心。刘备的虔诚打动了诸葛亮,因此才有了下文的接见及后来的辅佐。
探究(难点):“又”“才”说明了什么?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一是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的态度打动了他;二是刘备虚心求教的态度让他决定出山。
思考(重点):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有哪两点?
刘备听了诸葛亮关于当时形势的一番精辟见解后,更加敬佩(pèi)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为了请到诸葛亮,刘备三次亲自去请诸葛亮。特别是第二次,他排除了张飞的阻挠,冒着风雪去请。第三次他同样排除了张飞的阻挠,在春寒料峭之时再去拜见,在距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时就开始下马步行,并且在草屋外耐心等待午睡的诸葛亮醒来,见面后下拜,这些都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
从哪里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
1.一读:读课文,说说刘备为什么想诸葛亮出山,他拜访了诸葛亮几次。
因为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所以他要请诸葛亮出山。为了请到诸葛亮,他先后亲自去了三次。
串珠问题:
2.二思: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三次在春寒料峭之时再去拜见,在距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时就开始下马步行,并且在草屋外耐心等待午睡的诸葛亮醒来,见面后下拜。因为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3.三探:文中写关羽的不耐烦和张飞的生气、无礼有什么作用?
关羽、张飞的表现,与刘备的诚心诚意、恭敬有加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凸显出刘备求贤的真诚和对人才的尊重。
4.四谈: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的态度打动了他;二是刘备虚心求教的态度让他决定出山。
一顾茅庐―→失望而归 
二顾茅庐―→怏怏而归 
三顾茅庐―→高兴而归
三顾茅庐
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 
尊重人才
课文结构
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
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
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收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杜甫)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先主武侯庙》岑参)
国学诵读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空城计
诸葛亮长眠五丈原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对联】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拓展积累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谁拥有人才,谁就有优先发展的权利。古今成大事者,必有得力的助手。刘备因请诸葛亮出山,而三分天下,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行为堪称楷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索:人才是社会的财富,我们不但要尊重人才,更要努力地成为人才。
一、用“\”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诸位(zhū zhù) 
卧龙冈(ɡǎnɡ ɡānɡ)
佩服(piè pèi)
叩门(kōu kòu)
驻地(zhǔ zhù)
既然(jí
jì)
下拜(bài bǎi) 
恭敬(gǒng
gōng)
仰慕(yàng
yǎng)
大贤(xián
xiàn)










二、多音字组词。
luò(   )
mái(   )
là(  
 )
 mán(   )


埋怨
落叶
丢三落四
掩埋
三、选词填空。
1.每天早上出门前,妈妈都要(
   )我上课好好听讲。
2.刘备(
   )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
3.刘备大声(  
 )说:“你怎么如此无礼?”
4.你不应该为了这样一件小事(  
 )他。
吩咐  嘱咐
指责  斥责
指责
嘱咐
吩咐
斥责
四、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一个村夫,哥哥您不必亲自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不能落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共16张PPT)
“顾”,拜访。“茅庐”,茅草屋,本文指诸葛亮的住所。课文题目的意思是刘备三次到茅草屋拜访诸葛亮。本文是改写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看!冰天雪地中刘备、关羽、张飞冒着严寒又来到隆中:请诸葛亮了,结果会如何呢?阅读课文,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故事,还会被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诚心所感动。
三顾茅庐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精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到隆中(今属湖北省襄阳市)卧龙冈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他们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有遇到。第三次去时见到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自己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相关资料











bài
yǎng
zhū

gāng
zhù
xián
kòu

gōng
我会认
pèi
仰望  诸位 
既然
yǎng
zhū
易读错字


mái(埋伏 掩埋)mán(埋怨)

shè(宿舍 退避三舍)shě(舍弃 舍命)
多音字
仰慕:
驻地:
怏怏:
斥责:
谒见:
理解词语
仰慕:敬仰倾慕。本课指刘备对有才干的诸葛亮很敬仰。
造句:在机场,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姚明。
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所驻扎的地方。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造句:只差一分就能战胜对方,队员们感到非常遗憾,怏怏地回到宿舍。
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造句:小军这种不礼貌的行为遭到了大家的斥责。
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本课指刘备见诸葛亮。
造句:我有幸谒见了敬爱的李克强总理。
精辟:
辅佐:
奠定:
三顾茅庐:
天寒地冻:
理解词语
深刻,透彻。
造句:经济学家郎咸宁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有精辟的见解。
辅助(多指政治上)。
造句:古代每一位有作为的皇帝都离不开贤臣的辅佐。
使稳固,使安定。
东汉末年,刘备请隐居在隆中草舍的诸葛亮出来出谋划策,去了三次才见到。后用来指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造句: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打动了。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吩咐 嘱咐
都表示“告诉对方应该如何”的意思。
“吩咐”着重于口头指派,含命令色彩,多带有强制性,口语中常用;“嘱咐”着重于告诉对方记住如何,含告诫劝勉色彩,不带强制性。
1.经理吩咐小刘带厂商去参观工厂。
2.妈妈嘱咐丽丽一定要按时吃饭。
辨析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句: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一顾茅庐失望归。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一次去隆中,没有见到诸葛亮,失望而归。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再顾茅庐仍不见。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二次去隆中,依然未见到诸葛亮,怏怏而回。
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三顾茅庐促膝谈。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成功请出了诸葛亮。
张飞暴躁鲁莽,但是重义气,能听从哥哥的劝告。关羽任劳任怨,做事稳重。刘备谦逊有礼。
通过读课文,你能说说刘备三兄弟各是什么性格吗?
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
1.选字组词。
【耐
奈】出于无(  ) 吃苦(  )劳 无可(  )何
【驻
住】(  )扎
青春永(  )
招架不(  )






2.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1)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能如此无礼?”(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备听了诸葛亮关于当时形势的一番精辟见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不能如此无礼。”
刘备听了见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