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19 07:5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秦统一六国
1.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

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
(2)各国变法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3)春秋战国时期,

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4)秦国通过

,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5)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6)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2.统一六国的过程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了

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建立集权政治
(1)创立皇帝制度:自称

,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于一身。
(2)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
官职
职责
三者关系
丞相
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者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太尉
武官之长,管军事
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负责

百官
(3)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2.巩固国家的统一
(1)奠定疆域:北击

,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

为统一的文字。
(3)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4)水陆交通:修筑以

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1)焚书: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

、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
(2)坑儒:因为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将460余名儒士活埋。
2.修筑长城
(1)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南下。
(2)修建: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临洮,东到

的万里长城。
(3)影响: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对安定北方边郡、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1)表现:大兴土木,修建

、骊山墓,加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
(2)后果:导致民怨沸腾,

的激化,使秦朝很快灭亡。
4.功绩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大一统的

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5.过失
焚书坑儒,

;制定严刑酷法,大兴土木,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K知识参考答案
①兼并战争
②群雄割据
③商鞅变法
④韩、赵、魏、燕、楚、齐
⑤始皇帝
⑥监察
⑦匈奴
⑧小篆
⑨咸阳
⑩医学
辽东
阿房宫
阶级矛盾
中央集权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
1.经济方面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经济基础。
2.民族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民族共同体,为秦统一奠定了民族基础。
3.人民意愿
春秋争霸、战国混战,使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4.统一形势
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秦国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逐渐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2016年山东济南高二月考)对于秦统一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某班历史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你认为分析最准确的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B.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C.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D.法家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B、C、D三项分别是秦统一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观因素、民心基础、理论基础,均不是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故A正确。
全面客观地评价秦始皇
1.杰出的政治家
(1)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
(2)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3)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2.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1)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2)制定残酷的刑法。
(3)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2016年陕西西安期末测试)秦始皇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最近的是
A.“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秦有天下……不数载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秦朝灭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其次对比四个选项,虽然A、B、D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个方面揭示了秦的暴政,但都不如C项全面、准确。因此最能表明秦朝因暴政而亡,也就是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最近的,应当是C。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1)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2)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
(3)思想: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特点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表现为皇权的至高无上。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的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都对皇帝负责,均由皇帝任免。
(3)郡县制既是对西周分封制的否定,也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继承、发展和完善;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免,这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3.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一制度下实行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消极影响: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使人民处境恶化。
1.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统一六国?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C.郡县制?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3.假如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位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4.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覆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该郡
A.依然实行楚国文字?
B.下辖若干县、乡、里?
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
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
5.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统一货币、度量衡
B.修筑驰道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6.下列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C.“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D.“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7.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D.以上的说法都不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材料二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愤怒并杀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后,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歌颂了秦始皇的什么功绩 此功绩的意义何在 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 请至少用三个成语来形容。
(2)材料二中秦始皇与大臣们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种议政方式有什么积极作用
10.(2014年上海卷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根据材料,概述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11.(2011年天津卷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专制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材料“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说秦始皇确立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所沿用,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世虽有变化,但君主专制、中央管理地方的总特征没有变,故答案选B。
2.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秦朝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以金玉为印”,但到了秦朝以后,皇帝“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说明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史实,故D项正确。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官制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秦朝高官”“整理大臣们的奏章”“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高官应该是御史大夫,故B项正确。
4.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度。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天下后,书同文,可知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秦朝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C错误。秦朝的地方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D错误。
5.A【解析】材料图片展示的是秦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权和钱币,这与秦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有关,故A项正确。B项是交通设施;C项是边防工程;D项属于文化方面。
6.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是指焚书坑儒,C项强调秦朝实施暴政、严刑酷法,D项反映的是秦朝的徭役繁重,这些都是促使秦朝的灭亡的原因,但与题意不符。B项强调的是皇权至上,这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之一,不是促使秦朝灭亡的原因,故答案为B项。
7.A【解析】由材料“始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C项中“秦统一前”这一说法不对。李贽主要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方面来分析,是用历史原则来评价秦始皇的;吴兢从秦的暴政——残暴统治入手来分析,是用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的,故A项正确,B、D两项错误。
8.【参考答案】(1)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问题:这则故事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2)原因:秦始皇相信要成仙人,需避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所以行踪诡秘,还特别规定泄露皇帝去处者死罪。但是还是有人泄露了皇帝的行踪。这不仅违法,而且影响皇帝修炼成仙,因此秦始皇才愤而杀人。
问题:反映了秦始皇对方术的迷信以及成仙的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同时也是法律严苛、始皇残暴的明证。秦始皇此举,虽然有损丞相的面子,但并非针对丞相,不能反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问,结合材料一“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可知,秦始皇认为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第二小问,材料一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皇帝独裁、专制的本质来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始皇相信要成仙人,需避俗人,但是有人泄露了其行踪,因此秦始皇愤而杀人。第二小问,从皇帝制度的特征和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方面来分析。
9.【参考答案】(1)功绩: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形象: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声威赫赫等。
(2)作用: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主要赞扬的是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的功绩;第二小问,从结束分裂局面、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第三小问,从其功绩、气势等角度考虑。
第(2)问,该制度为朝议制度,其积极作用是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
10.【参考答案】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从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对地方管理的运作机制方面来分析。
11.【参考答案】(1)小篆;皇帝。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解题思路】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字体是小篆,空格中应填皇帝二字。
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