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公输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公输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0 07: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公输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文(xuān)____短(hè)____
敝(yú)
____
(liáng)
____

(
kāng)
_____糟
犀(sì)
_____
(mí)
_____鹿
(fù)
_____

(zhì)
_____兔
鼋(tuó)____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公输盘(
)
不说(
)
胡不见(
)我于王
臣之弟子禽滑(
)厘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起于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献十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不见我于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为何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1)《公输》选自《____________》,墨子名_______,相传原为________国人,后长期住在_______国,是___________之际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课文中作者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
7.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C.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D.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以攻宋
扶苏以数谏故
B.子墨子闻之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知而不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三、课外阅览室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
【注释】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③白:使……露出白木。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率兵
B.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D.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
应的依据。(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
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4.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5.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轩









2.bān
yuè
xiàn

3.(1)出发,动身(2)请允许我(3)善良坚持道义(4)胡,为什么;见,引见(5)明白事理。
4.(1)说,通“悦”,喜悦,高兴。(2)距,通“拒”,抵御,阻挡。(3)圉,通“御”,抵挡,(4)诎,通“屈”,理屈。
5.(1)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宋国有什么罪呢?
(3)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6.(1)墨子·公输



春秋战国
墨家
非攻
(2)地大物博
敝舆
短褐
糠糟
7.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做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自己的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8.C【点拨】固:应解释为“本来”。
9.D【点拨】D项都是表转折,解释为“但”“却”;A项前句“以”解释为“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C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
10.C【点拨】公输盘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11.B【点拨】亡:逃亡。
12.(1)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
(2)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
13.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14.C【点拨】“将法太子”的“将”字的意思与“晓雾将歇”的“将”字的意思都是“将要”。
15.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6.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
17.取信于民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二
班极:    姓名: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ɡ)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ɡ)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ɡǎo):水边的高地。⑥雊(ɡòu):雉鸡叫。⑦傥(tǎnɡ):同“倘”,假使,如果。
  11.给加粗字注音。
  村墟( )
夜舂( )
  僮仆( )
吠声( )
  12.解释加粗的词。
  当待春中:
  白鸥矫翼:
  斯之不远:
  从我游乎:
  13.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14.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试一试
  15.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1.D chù
  2.略 3.C
  4.B(大约有一百来条)
  5.柳宗元 子厚 唐 韩愈 唐宋八大家
  6.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略
  9.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10.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11.xū chōnɡ tónɡ fèi
  12.春天里 强壮的羽翼 这样的时间 跟随
  13.(1)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
  (2)村落那夜间舂米的声音,又同稀疏的钟声相间。
  14.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15.示例:见了大海的浩瀚而没有领略平原的广阔 依旧遗憾 见了平原的广阔而没有领略小溪的涓涓细流 还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