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孟子》两章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孟子》两章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0 07: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孟子》两章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米(

)____
(quǎn
)_____亩
甲(zhòu)
____
(guǐ)
_____助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环而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
(1)域






界,固






险,威






之利。
(2)得



助,失



助。寡


至,亲


之。多


至,天下

之。
(3)舜





中,傅






间,胶






中,管




士,孙




海,百




市。
5.翻译下列句子。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多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⑤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⑨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①句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不是论战争,而是借论战争来说明实行“王道”的必要性。
C.本文②~④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是讲民心向背的: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失败。
9.填空。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课文原句。
(2)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曾益其所不能(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11.选出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项
(
)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12.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览室
(2009年,山东济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诚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
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粟



2.(1)围(2)放弃(3)常常(4)归顺,服从(5)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1)畔,通“叛”,背叛,叛乱。
(2)曾,通“增”,增加。
(3)衡,通“横”,梗塞,不顺。
(4)拂,通“弼”,辅佐。
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1)可是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然的时运比不上地理的优势啊。
(2)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3)困扰他的内心,让他的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6.(1)施行“仁政”(2)放弃(3)兵器(4)归顺、服从
7.(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背叛他。
(2)(一座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8.C
9.(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l)zēng
(2)bì
11.AB
12.人恒过然后能改
13.生于忧患
14.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得以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15.(1)常常犯错误(2)割断
16.(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7.【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8.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的道理。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二
班极:    姓名: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ɡ)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ɡ)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ɡǎo):水边的高地。⑥雊(ɡòu):雉鸡叫。⑦傥(tǎnɡ):同“倘”,假使,如果。
  11.给加粗字注音。
  村墟( )
夜舂( )
  僮仆( )
吠声( )
  12.解释加粗的词。
  当待春中:
  白鸥矫翼:
  斯之不远:
  从我游乎:
  13.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14.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试一试
  15.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1.D chù
  2.略 3.C
  4.B(大约有一百来条)
  5.柳宗元 子厚 唐 韩愈 唐宋八大家
  6.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略
  9.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10.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11.xū chōnɡ tónɡ fèi
  12.春天里 强壮的羽翼 这样的时间 跟随
  13.(1)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
  (2)村落那夜间舂米的声音,又同稀疏的钟声相间。
  14.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15.示例:见了大海的浩瀚而没有领略平原的广阔 依旧遗憾 见了平原的广阔而没有领略小溪的涓涓细流 还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