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第1章 第3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学业分层测评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第1章 第3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学业分层测评3(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6-20 12:2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1.(多选)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
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
C.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
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
【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
V的交流电,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的交流电,A对;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都由交流电源的频率决定,B对;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C错;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错.
【答案】 AB
2.(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
B.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可以先拉动纸带,再接通电源
C.使用打点计时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解析】 由实验步骤知C、D正确.
【答案】 CD
3.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影响其打点周期的主要因素是(  )
A.振片的长度       B.振针的长度
C.电源的频率
D.电源的电压
【解析】 打点计时器的周期由电源的频率决定.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所以打点周期为
s=0.02
s.
【答案】 C
4.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关系是(  )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解析】 应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其原因是:刚接通电源时计时器打点并不稳定,打出的点误差大,所以A正确.
【答案】 A
5.一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B、C、D、E、F等一系列的点,测得AB=11.0
mm,AC=26.5
mm,AD=40.0
mm,AE=48.1
mm,AF=62.5
mm.根据测量数据,下列关于物体在AF段运动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速度不变
B.速度越来越大
C.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先变大再变小后变大
【解析】 AB=11.0
mm,BC=AC-AB=15.5
mm,CD=AD-AC=13.5
mm,DE=AE-AD=8.1
mm,EF=AF-AE=14.4
mm,物体在AF段运动速度先变大再变小后变大.
【答案】 D
6.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析】 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答案】 C
7.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这条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T=0.1
s,t=NT
B.T=0.05
s,t=(N-1)TC.T=0.02
s,t=(N-1)T
D.T=0.02
s,t=NT
【解析】 电源频率f=50
Hz,则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T==
s=0.02
s,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则有N-1个时间间隔即t=(N-1)T,C正确.
【答案】 C
8.如图1 3 4为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所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试根据纸带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3 4
A.左端与物体相连,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
s
B.左端与物体相连,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
s
C.右端与物体相连,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
s
D.右端与物体相连,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
s
【解析】 由物体刚开始运动时速度比较小,点迹比较密集,可判断纸带左端与物体相连.由交流电频率为50
Hz,知相邻两记时点时间间隔为0.02
s,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5T=0.1
s.故B项正确.
【答案】 B
9.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图1 3 5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
s.
图1 3 5【解析】 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0.02秒打一次点;相等时间内纸带右侧位移大于左侧位移,说明右侧的速度大于左侧的速度,即物体做速度增大的运动.又因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即A到B共有13个时间间隔,所以共用时:t=13×T=0.26
s.
【答案】 交流220 0.02 速度增大 0.26
10.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有如下操作步骤,其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有遗漏的步骤是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松开纸带后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端悬挂适当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放手,使小车在平板上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按合理序号排列____________.
【解析】 合理的步骤如下: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的一端,并接好电路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端悬挂适当的钩码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
E.放手,使小车在平板上运动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答案】 AB D BFCAED
11.如图1 3 6所示为一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由0到1、2、3、…计数点的距离分别用d1、d2、d3、…表示,初时刻0到1、2、3、…计数点的时间分别用t1、t2、t3、…表示,测量出d1、d2、d3、…的值,如表所示.假如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多少?在这五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有什么对应关系?
图1 3 6
距离
d1
d2
d3
d4
d5
测量值(cm)
1.75
2.90
3.80
4.50
5.00
【解析】 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可知每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t=3×0.02
s=0.06
s,每相邻两计数点的间距如下表所示:
d1
d2-d1
d3-d2
d4-d3
d5-d4
1.75
cm
1.15
cm
0.90
cm
0.70
cm
0.50
cm
由上表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移在不断地增大,但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慢.
【答案】 0.06
s 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越来越小
12.如图1 3 7所示,一个同学左手拿着一个秒表,右手拿着一枝彩色画笔,当他的同伴拉着一条宽约5
m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他的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
s他用彩色画笔点击纸带,在纸带上点一个点,如图1 3 8所示,连续点了6个点,量得s1=5.18
cm,s2=4.40
cm,s3=3.62
cm,s4=2.78
cm,s5=2.00
cm.
图1 3 7
图1 3 8
问:(1)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
(2)如果纸带移动得更快一些,纸带上的点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如果纸带移动的比原来快一些,要想纸带上点迹疏密程度和原来一样,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中,画笔起着打点计时器的作用.
(1)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画笔在纸带上画点的时间间隔为1
s.
(2)物体运动加快,一定时间内的位移必定增加,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就代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所以点迹会变稀疏.
(3)物体运动的快了,点迹疏密程度还和原来一样.所用的时间一定减少.所以拿彩笔点点的同学应使点点的时间间隔更短些,即频率要加大.
【答案】 (1)1
s
(2)变稀疏
(3)使点点间隔的时间更短些(或加大点点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