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教学课题
14.身边的印迹
课型
创意绘画
备课教师
郑雅轩
教学目标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 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连豆豆
2016.10.18)3、能够通过课余时间收集各种材料,在通过拓印的方法,发现身边的痕迹。
教学重点
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
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铅、油画棒和蜡笔、较薄的纸张、树叶、硬币等实物
授课时间
2016年
10
月10
日
教
学
流
程
(一)、激趣导入
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2016.10.18任炜小游戏:手指印画教师利用手指印画及添画生动形象,了解利用凹凸原理进行拓印。找一找:身边那些物品有凹凸变化或有纹理,可以进行拓印。(如:尺子.梳子.叶子
等)
摸一摸,猜一猜。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蒙住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并猜是什么东西)看一看,想一想。用触觉探路,感受纹理。想一想其他纹理分明的实物。(连豆
2016.10.10)郑雅轩3.找一找,拓一拓。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大实物:地面、井盖、纱窗2016.10.17
贾蒙蒙导入新课我们身边有许多漂亮的图案,用哪些方法可以把它留下来呢?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桌子上的每样东西,给手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再用不同的笔试着去拓一拓。提问,启发学生记录生活的方法。板书:我们身边的痕迹。( 二)、探究学习
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 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连豆豆2016.10.18拓印时:方法、方向、将笔放平更容易涂均匀。( 三)、创新实践
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 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创作与画面相符的意境或人物形象,丰富画面。(连豆豆
2016.10.18)(四)、创作表现
1、同学共同探讨创作形式。
(1)构图设计。(2)画面前后遮挡关系。(不同形状、大小、高低、重叠等)
2、感觉过程,找出问题。
(1)印完作品心里有什么感觉?(2)看一看你的拓印作品像什么?(3)对模糊不清楚的图案找一找原因!(如:实物本身不清楚,纸太厚印不出或纸太薄而印不出。)(连豆
2016.10.18)2016.10.14
郑雅轩(五)、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
(2)活动范围:教室、操场、走廊(六)、整理材料引导学生注明自己的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2016.10.17
贾蒙蒙学生自己搜集的拓印资料非常充实,而且能充分利用它们的纹理特点添加入画面。每一种物品不同的肌理效果能引起孩子们很大的兴趣。( 五)、展评
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肌理。
(连豆豆
2016.10.18)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在休息的时间,翻一翻自己的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具,找一找家里那些值得拓印的材料,可以拓印的实物,一一拓印在纸上,绘制成一副图案。
(连豆豆
2016.10.11)2016.10.17
贾蒙蒙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板书设计
身边的印迹拓印的方法创作表现技巧
课后反思
优点:每一种物品不同肌理的东西都能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学生在展示自己拓印的作品并欣赏用拓品与绘画相结合所创作的作品。充分体验了拓印的乐趣,孩子
( http: / / rj.5ykj.com / "
\t
"_blank )们都很喜欢这样的美术课,在课程结束后还一直问我:“下次还上这样的课吗?我很喜欢,这是不是另外一种画画的方法啊!”缺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最明显的问题即是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去寻找,不清楚到底怎样的事物可以进行拓印。另外我在讲解拓印方法时不够清楚,有些孩子甚至分不清肌理面。(连豆豆
2016.10.10)2016.10.14
郑雅轩这堂课是一节抽象的造型表现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环境触觉的独特感受。根据课堂上设计的活动及作业来看,效果还算不错,能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点,学生也能从畏惧的心理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感觉难度很大,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个别学生只是跟在背后热热闹闹地“摸”,“画”的时候却无法按照要求用点、线、面、符号、色块来表现。因此,在辅导学生时,个别爱动爱闹的学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