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卷
注意: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案须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题号
一
26
27
28
29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表格中)
1.“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这是儿女心中期望的歌”。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
A.7月1日
B.8月1日
C.10月1日
D.12月20日
2.“……我们只能以纪念的方式,来纪念六十年前的那场战争,比如鸭绿江上的钢铁大桥,可以用来纪念……”适中所说的“那场战争”是指
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
C.越南战争
D.朝鲜内战
3.毛毛的爷爷给他讲英雄故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射孔……”,请猜测这位英雄应该是
A.雷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王崇伦
4.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哭了。请问,这一情景可能出现的原因是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镇压了反革命
5.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结束、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是
A.农业合作化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对民族资产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6.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农业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7.下图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遵循了客观规律
B.解放了思想
C.违背了客观规律
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8.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9.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以“宁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一面旗帜的是: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10.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与时俱进
D.决定平凡冤假错案
11.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决策是党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提出和制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3.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14.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西藏经济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改革开放的力度③宗教信仰的废除④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A.外交制度不变
B.法律制度不变
C.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金融中心地位不变
16.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引用了台湾“诗界泰斗”林朝崧的诗“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为实现“缺月重圆”,中央政府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与台湾当局共享联合国席位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7.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有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三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8.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有图的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26届联大
19.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
A.云南世博会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海南博鳌亚洲论坛
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20.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谁是中国氢弹之父?”如果要求你来回答,你认为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
21.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A.袁隆平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钱学森
22.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863计划
D.希望工程
23.作为《863计划纲要》高技术发展第八个领域的是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能源技术
D.海洋高技术
24.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向雷锋同志学习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5.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
①持证上岗②就业培训
③公开招聘④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2分)
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雇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图中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材料四: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材料一:
图一:《南京条约》
图二:周恩来总理
图三:联合国大会
图四:尼克松访华
签订
在万隆会议上
中国代表的笑
材料二: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失利,同时在冷战格局中处于劣势。与此同时,苏联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和直接的威胁,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中美两国的外交政策发生转变,开始谋求改善两国关系。请回答:
(1)据图片一,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依据图片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而“改变了会的航向”?
(3)图片三中照片应当拍摄于何年?
(4)图四所反映的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5)结合材料二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
(6)请举一例在21世纪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举措。
28.仔细观察下面的年代标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则于A点召开。这次会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结论是在年代尺上哪一点年份上提出的?提出者是谁?
(3)上题中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请以C点代表年份发生的历史史实予以证明(任举两例)。
29.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13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
材料二: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创造”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据统计,1979—1997年,两岸贸易额累计已达1146亿元,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达38000多个,实际投资已超过183亿美元。
材料三: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年1月30日)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放了西藏?为充分尊重和保障藏族人民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我国在西藏实行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2)2000年以来,西藏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央提出哪一重大战略决策?
(3)材料二中“邓小平的天才创造”收回了香港,请问这一制度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5)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八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1—5CBBAD
6—10DCDDB
11—15CCABC
16—20DAABC
21—25AADDC
二、
26、(1)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意思对即可);土地改革完成(2分)
(2)生产力水平低,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1分,言之有理即可);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3)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教师灵活掌握)
(4)一国两制(1分)
(5)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分)
27、
(1)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中英签定《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2分)
(2)求同存异(2分)
(3)1971年(2分)
(4)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2分,1点即可)
(5)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2分,1点即可)
(6)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世贸组织等(2分,1点即可)
28、
(1)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举例恰当即可(2分)
(2)B
(2分)
邓小平(2分)
(3)强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判断姓“资”姓“社”三条标准;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南巡讲话(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两点即可)
29、
(1)和平方式
(2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2)西部大开发战略(2分)
(3)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分)
(4)“台独”分子的破坏;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4分,每点2分)
(5)青少年应该积极拥护党和政府的政策,坚决拥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并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1点即可)(2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小麦亩产12万斤”
——1958年《人民日报》
农民申请加入农村合作社
A
1978
(年份)
1987
1992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