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2.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2.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2.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2.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6-20 18:45: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45分钟)
1.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羽毛和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则(  )
A.羽毛先落地    
B.石块先落地
C.它们同时落地
D.它们不可能同时落地
【解析】 羽毛和石块在月球上下落时不受空气阻力影响,下落时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它们同时落地,C正确.
【答案】 C
2.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2 1 8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
图2 1 8
A.2.0
s
B.0.3
s
C.0.10
s
D.0.4
s
【解析】 反应时间就是刻度尺自由下落的时间,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
2得反应时间t=,将h=(60.00-20.00)cm=0.40
m,g取9.8
m/s2代入得t=
s≈0.3
s,B正确.
【答案】 B
3.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内的位移为15
m(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31.25
m
B.11.25
m
C.20
m
D.25
m
【解析】 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gt
2-g(t-1)2,代入数据求得t=2
s,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gt
2=20
m,C正确.
【答案】 C
4.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当时利用斜面做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
图2 1 9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D.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解析】 伽利略最初假设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随着时间均匀增大,但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还无法直接测定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不能直接得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这样,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但是物体下落很快,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较短的时间.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时间长,所以容易测量.故A、B、D错误,C正确.【答案】 C
5.(多选)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5倍,两者在同一地方,甲从高H处自由下落,乙从高2H处自由下落,未落地之前,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B.下落1
s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在各自下落1
m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解析】 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与质量及运动状态无关,选项D错误;由vt=gt可知,选项A错误,B正确;由v=2gh可知,选项C正确.
【答案】 BC
6.两石块先后从某一高塔的不同高度处下落,在石块A自塔顶自由落下h1时,石块B自离塔顶h2处自由下落.若两石块同时落地,则塔高H为(  )
A.H=h1+h2
B.H=
C.H=
D.H=
【解析】 若石块B运动时间为t,研究石块B的运动情况,应有H-h2=gt
2,研究石块A的运动情况应有h1=gt′2,H=g(t+t′)2,由以上三式联立可得H=,选项C正确.
【答案】 C
7.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不能算出楼房的高度
(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经过楼上一个1.8
m高的窗户所用的时间
C.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
D.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
【解析】 由石块的落地时间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由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也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由最后1
s位移,可求得最后1
s的平均速度,此平均速度就是落地前0.5
s的瞬时速度,再求落地速度即可求出楼房高度;所以A、C、D项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知道经过楼上1.8
m高的窗户所用的时间,由v0t+gt
2=h可以求出楼顶到窗户的高度但无法求楼的高度,所以B项不能求楼的高度.
【答案】 B
8.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2 1 10所示,问:
图2 1 10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
【解析】 (1)根据比例关系,从上到下相邻水滴间距离之比为1∶3∶5∶7,而2、3两滴间距离为1米,所以总高度H=×1
m=3.2
m.
(2)根据H=gt
2,
代入数据得,t==s=0.8
s
滴水时间间隔Δt==0.2
s.
【答案】 (1)3.2
m (2)0.2
s
9.一物体从高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高度分别是(  )
A.,
B.,
C.,h
D.,h
【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公式v=gt可知,下落时间为时的速度为v′=g=v,又知下落时间t内的位移为h,则时间内的位移为h′=g2=h,物体距地面高度h″=h-h=h,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均错.
【答案】 C
10.一位宇航员在X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是20
m
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解析】 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s5=g×52-g×42=18
m,解得g=4
m/s2,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v2=4×2
m/s=8
m/s,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
m/s=18
m/s,物体在前两秒内的位移s2=×4×22
m=8
m,物体在5
s内的位移为s5=×4×52
m=50
m,故D正确.
【答案】 D
11.现给定以下器材:A.闪光照相机 B.停表 C.打点计时器 D.交流电源4~6
V E.导线若干 F.纸带 G.复写纸 H.铁架台 I.游标卡尺 J.重物 K.刻度尺 L.直径为1
cm的钢球 M.1
m长细线 N.照相底片.设计一个测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方案.
(1)从给定器材中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________作为实验器材.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你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解析】 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记录下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测出各段位移,利用Δx=gT
2即可求得g.
方案一:重物连上纸带后让重物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测出相邻相等时间段T0内的位移差Δx,则g=.
方案二:让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闪光照相机摄下一系列照片,测出相邻两像间的距离差Δx,已知闪光周期T0,物像比k,用g=即可求得.
【答案】 (1)CDEFGHJK (2)连续相等时间段T0内的位移差Δx (3)g=
图2 1 11
12.如图2 1 11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端以下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柱筒CD,若将悬线剪断,问:
(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 (1)直杆下端B下落到C(下落h)开始进入圆柱筒,当直杆下端B下落到D(下落h+b)时穿出圆柱筒.
由x=gt
2得t=.
则B下落到C点所需时间为t1=,
B下落到D点所需时间t2=
.
则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
Δt1=t2-t1=
-.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从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到A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a+b)止.
同理可得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
Δt2=
-.
【答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