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
、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八、板书设计: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6、梅花魂
不能回国
中国心
赠送梅图
课后反思:(共37张PPT)
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历来为人们所赞颂,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正如“我”那漂泊海外的外祖父,虽身在异乡,却始终未改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与热爱。让我们一同走进《梅花魂》,去感受外祖父的赤子情怀吧!
梅花魂
6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
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走进作者
陈慧瑛:女,著名作家、诗人,1946年出生于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厦门。
主要作品:《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等。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想,边画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读一读
玷污
秉性
凉飕飕
眷恋
衰老
·
·
·
·
·
bǐng
diàn
sōu
juàn
shuāi
我会认
pō
diàn
juàn
bǐng
颇
玷
秉
眷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通过写身居海外的外祖父生前对梅花的热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感情。
魂
hún
书写指导:左小右大,右部上紧下松,竖弯钩饱满有力。
结构:左右
组词:魂魄
魂牵梦绕
造句:家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音序:H
部首:云
缕
lǚ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部笔画紧凑,下部笔画舒展。
结构:左右
组词:一缕
千丝万缕
造句:一缕明媚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
音序:L
部首:纟
幽
yōu
书写指导:“山”稍宽,竖在竖中线上,“幺”小而紧凑。
结构:半包围
组词:幽静
幽会
造句:这是一个幽静的小山村。
音序:Y
部首:山
葬
zànɡ
书写指导:“艹”的横长盖住下部,“廾”的撇短,竖为悬针竖。
结构:上中下
组词:安葬
埋葬
造句:把奶奶安葬以后,爸爸大病了一场。
音序:Z
部首:艹
愁
chóu
书写指导:“心”的卧钩平稳托住上部,三点呼应。
结构:上下
组词:愁苦
乡愁
造句:游子的心中总会有意思乡愁。
音序:C
部首:心
腮
sāi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思”上窄下宽。
结构:左右
组词:两腮
腮帮
造句:他手托着两腮陷入了沉思。
音序:
S
部首:月
甚
shèn
书写指导:“其”要窄,第四横要长,竖折平稳。
结构:独体
组词:甚至
欺人太甚
造句:老师关心学生甚至胜过关心自己的子女。
音序:S
部首:一
绸
chóu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周”的撇舒展,托住“纟”。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纟
造句: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组词:绸缎
丝绸
呜
wū
书写指导:左小右大,“乌”上窄下宽,末横稍长。
结构:左右
组词:呜咽
呜呼
造句:她呜咽着述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音序:W
部首:口
谓
wèi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讠”小而偏上,“月”的撇变成竖。
结构:左右
组词:可谓
无所谓
造句:我们做事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音序:W
部首:讠
梳
sh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上窄下宽,竖弯钩圆润有力。
结构:左右
组词:梳子
梳理
造句:姐姐的梳子很精致。
音序:S
部首:木
衰
shuāi
书写指导:左窄上紧下松,重心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结构:穿插
组词:衰弱
衰老
造句: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很衰弱。
音序:S
部首:亠
绢
juà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部“口”略小,“月”的撇变成竖。
结构:左右
组词:手绢
绢花
造句: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手绢。
音序:J
部首:纟
侨
qiáo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乔”横宜长,撇捺舒展。
结构:左右
组词:华侨
侨胞
造句:东南亚一带居住着很多的华侨。
音序:Q
部首:亻
易读错字
葬身异国(zàng zhàng) 乡愁(chóu cóu)
玷污(diàn zhān)
凉飕飕(sōu shōu)
手绢(juàn juān)
√
√
√
√
·
·
·
·
·
√
多音字
折
zhé(曲折)
shé(折本)
zhē(折腾)
分
fēn(分析)
fèn(分外)
抹
mā(抹布)
mā(涂抹)
mò(转弯抹角)
清白:
玷污:
秉性:
理解词语
①纯洁,没有污点。②清楚、明白。
造句:这是唯一能证明他清白的物品。
弄脏。
造句: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不容任何人玷污。
性格。本文指梅花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品性
造句:弟弟秉性淳朴,大家都喜欢和他来往。
眷恋:
葬身异国:
颇负盛名:
理解词语
怀念,留恋。本文指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
造句:季羡林爷爷在晚年一直眷恋着故乡的孩子们,多次写信给他们。
因战乱或其他原因一直在国外生活,直至死亡。本文指外祖父在国外,死后也没能回到祖国。
造句:战争让他们葬身异国。
相当有名气,形容人或物有很大的名气。
造句:他是一位老教师,桃李满天下,颇负盛名。
顶天立地:
理解词语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造句:做人就要顶天立地,岂可因贪图小利而低头折节。
害怕
惧怕
都有“怕”的意思。
“害怕”程度轻一些,多用于口语,意义及使用范围较宽,除了“怕”还有“顾虑、担心”之意。“惧怕”程度较重,多用于书面语,意义及使用范围较窄
1.天太黑,我有些害怕。
2.他面对鬼子的酷刑,毫不惧怕,视死如归。
辨析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造
句:
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乡的梅花使“我”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一看到梅花图和手绢,“我”就会想起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
本文通过写身居海外的外祖父生前对梅花的热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感情。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身居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1.填空。
“分外”的“分”读____________,它还有一个读音是:____________,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____。“抹布”的“抹”读____________,在“哭天抹泪”中读________。“低头折节”的“折”读____________。它还有一个读音是____________,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____。
fèn
fēn
分析
mā
mǒ
zhé
shé
折本
2.根据拼音写词语。
灵
魂
幽
香
葬
身
líng
hún
yōu
xiāng
shèn
zhì
zàng
shēn
甚
至
3.
句子练习。
(1)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里抓住了外祖父的________和________来细致描写,表现了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句话写外祖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呜呜呜”地哭,直接表达了外祖父的__________之情。
(3)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临别之际,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__________,外祖父这是要借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的______________之情。
语言
对这幅墨梅图的珍爱
动作
不能回国
思乡
墨梅图
墨梅图
思乡(共38张PPT)
梅花魂
6
1.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通过外
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重点)
2.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做一个有梅花品性
的人。(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作者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魂”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
2.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3.文中三次写到外祖父流泪,是哪三次?这三次落泪表现了外祖父怎样的心情?
4.外祖父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边听边想
听录音回顾课文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sāi)边、手背。句子引用了诗句的目的是什么?
引用的诗词写了乡思、愁绪,每当读到这些句子,就勾起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漂泊他乡的浓浓愁绪,于是,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抒发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拓展1:
你还知道哪些表达乡思、乡愁的古诗句。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古诗句。
示例:(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fèn)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体会文中词语。
对比
“不甚在意”与“分外爱惜”形成鲜明对比,“唯独”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那幅墨梅图的珍爱,间接地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zhé)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ɡ)性才好!”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体会它的作用?
这里由物到人,托物言志,明写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暗赞具有梅花精神的、“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中国人,一明一暗,浑然一体,点明了“梅花魂”的内涵。
托物言志
概念:托物言志一般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效果:使作者的表达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答题模式: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一)题。
阅读方法解密:托物言志的方法
拓展2:
你能列举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些有气节的、有骨气的人物吗?
示例:(1)西汉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苏武受尽屈辱十九年,毫不屈服。
(2)抗日英雄赵一曼被敌人严刑拷打,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终被侵略者杀害。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qiáo)老人一颗眷(juàn)恋祖国的心。这句话和开头有什么关系?
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写从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强烈情感。
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互动探究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思念祖国之情,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作者通过梅花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魂”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
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魂”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梅花之魂(即梅花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第二层含义,梅花魂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气节。第三层含义是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赤子之情,是炎黄子孙不变的中国心。
串珠问题:
2.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写了五件事:(1)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2)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3)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4)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5)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文中三次写到外祖父流泪,是哪三次?这三次落泪表现了外祖父怎样的心情?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流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从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刻骨铭心的痛,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4.外祖父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外祖父是一个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人。外祖父爱梅花,在他心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仍不变中国心。
课文结构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回忆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深切的爱国情,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从中去体会人物当时的感情。比如文中外祖父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阅读方法解密:体会感情的方法
推荐阅读
八月的故乡——你好
郭宝林
我怎能不怀念呢 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棱棱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叠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的四合院,衔去一束缱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
平原的八月——
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浼……
素素淡淡的鲁西大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五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经给我的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 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吗 还记得那个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吗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 孩提时,我和小伙伴常趁大人不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听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 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
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
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很想打个盹儿。我愿梦见母亲慈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的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我愿梦见在玉米田里咀嚼“甜杆”的童年……
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我睁开眼,淡淡的暮霭已罩七了原野。
哦,此时此刻,母亲是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呢,
还是坐在灶前为她的儿子准备晚餐 是晚风吹乱了她满头苍发,还是火光映红了她多皱的脸颊 啊,再过一个时辰,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
我的心切切的。我仿佛听到故乡的呼唤——小河用它欢唱的浪花,白杨用它朗朗的秋韵,藏在枝叶里的红枣用它甜甜的羞涩,挂在枝头上的石榴用它迷人的微笑,连场院里那座小草屋也在呼唤,用谷禾的馨香,用慈母的情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认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国学诵读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花中四君子】
梅——傲
兰——幽
竹——坚
菊——淡
【梅花三弄】
汉族古琴名曲。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旨在誉梅花在寒风中绽放的英姿、不屈不挠的个性。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关于它的五件事,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1.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共五件事:(1)
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诗(词)句就落泪。(2)
因“我”弄脏梅花图而发脾气。(3)
因年龄大而不能回国,像小孩子一样哭了。(4)
临走时,送“我”墨梅图。(5)
到船上送“我”梅花手绢。
2.梅花魂的“魂”指梅花的精神。
3.句子: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家人碰也碰不得。”
(2)“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愈秀气。”
这样写充分表达出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4.略
一、给下面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1.秉性(
)
2.低头折节(
)
3.眷恋(
)
4.玷污(
)
5.衰老(
)
6.薄薄的纱(
)
bǐng
zhé
juàn
diàn
shuāi
báo
二、写出带横线字词的意思。
1.能书善画(
)
2.颇负盛名(
)
3.独在异乡为异客(
)
4.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
)
擅长,长于
享有
另外的,别的
叠用,跟“越……越……”相同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外(
) 珍藏(
)
历经(
)
保存(
)
格外
收藏
经历
保留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
)
冰凉的(
)
(
)地叹气
(
)地抹净
(
)得整整齐齐
(
)的画卷
宝贵
梅花
泪珠
长长
慢慢
梳理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改为陈述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外祖父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外祖父递给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