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前苏联的“明斯克”号航母,现成为了深圳航母公园的
主角,昔日“冷战”军备竞赛的产物,而今却成为游人如织
的旅游胜景,可说是铸剑为犁的典范 但“冷战”时期的遗产之一——美苏制造的足以将
人类毁灭几十次的核武器却依然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高悬于我们的头顶……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问题:这图片表明各国之间是什么关系?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归纳:什么叫雅尔塔体制?你能尝试着给“雅尔塔体制”下一个定义吗?
1、雅尔塔体制的定义
二战后期,美、英、苏根据自身战略利益和维持世界和平的需要,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建立起来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2、对雅尔塔体制作用的评价图一:日本正式向中国政府代表递交降书著名的纽伦堡大审判图二:图三:东京大审判中的东条英机推论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有助于:
加速战争胜利进程
体现和平共处精神
积极图四:今日蒙古国图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推论二:雅尔塔体制体现了:
美、苏、英大国的利益和意志
打上了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烙印
局限结论:
雅尔塔体制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分天下的格局奠定了基
础二、美苏实力超群
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
(1)表现:
经济:
政治:
军事:
(2)原因:
美国自身:
世界: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工农业、黄金储备)资民主国家典范、反法西斯大国,拥有巨大影响力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核武垄断、广泛驻军基础雄厚、本土未受破坏
战争刺激经济增长 “民主国家兵工厂”法西斯强国被打倒、西欧普遍衰落回忆: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能成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也非朝夕之功你能回忆起美国成长为世界大国历程中的一些大事来吗?
1、1775—1783年独立战争 1781年正式独立
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为其迅速发展奠基。
2、1861—1865年南北战争
废除阻碍工业资本主义的种植园奴隶制,与西进运动一起促
进了美国经济的起飞。
3、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4、一战前期,美国利用中立国身份发战争财。战后,世界金融中
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
5、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美国企图利用建立国际联盟来主导世界事务
,遭到英法抵制而受挫。但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得了与英国
平起平坐的海军强国地位,获得了对亚太事务的主导权。
6、20世纪20年代利用道威斯计划等方式加强对欧洲的资本输出
7、二战参战较晚,本土基本未受破坏,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
二战后,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2、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1)表现:
经济:
政治:
军事:
(2)原因:
苏联:
世界: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第四个五年计划)反法西斯大国,社会主义核心军事力量庞大、打破美国核垄断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法西斯的溃败和西欧的衰落
东欧和亚洲各国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三、世界战略的对立美国苏联意识形态:世界战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咄咄逼人的
进攻战略维护成果、
扩大影响的
防御战略本课总结: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美苏实力超群 ——世界战略的对立 ——美苏两分天下
为两极格局划分势力范围两个超级大国规模初具
奠定两极格局的实力基础推动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
的形成美苏实力均衡、世界战略对立、冷战呼之欲出课件19张PPT。第3课 美苏争霸1.形成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形成原因:美:苏:3.此时期争霸的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艾森豪威尔的“软化”政策肯尼迪的“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
和平战略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4.关系缓和的史实: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①促使美苏关系暂缓,是苏联推行苏美合
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影响:②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2)柏林墙事件(1962.8)5.关系紧张的史实:◆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人心惶惶,
不断逃往西柏林。◆苏联修筑柏林墙 赫鲁晓夫在联大会议上举着U-2飞机的照片
并对美帝国主义的悍然侵略进行了猛烈抨击。 U-2飞机驾驶员鲍尔斯,他被判在苏联
监狱服刑10年。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
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登台眺望
亲人居住的
地方□西柏林人远远地
向他们在东柏林的
亲人招手。□西柏林人只能远远
地向他们在东柏林的
亲人招手。(3)古巴导弹危机(1962)☆1959年1月,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
政权,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
地;☆苏联被迫撤出古巴。(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2)柏林墙事件(1962.8)5.关系紧张的史实: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
古巴境内的一处导弹发射阵地。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6.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的争霸态势:★紧张与缓和并存,以紧张为主;★美国处于战略进攻地位,苏联防守;★优势在美国一方。1.时间:原因:2.争霸态势: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苏联攻,美国守②越战大大消耗美国国力③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①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衰退3.美苏缓和:表现:背景:□限制、裁减核武器;
□首脑互访和会谈;
□裁军;
□相互尊重;
□加强合作……1.时间:2.争霸态势: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苏联攻,美国守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4.美国采取更隐蔽的进攻方式:3.美苏缓和:1.时间:2.争霸态势: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苏联攻,美国守4.美国采取更隐蔽的进攻方式:5.此时期的争霸特点: 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
总体趋向缓和。3.美苏缓和:1.时间:2.争霸态势: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苏联攻,美国守课件15张PPT。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讨伐——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此时期争霸态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①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新“遏制”政策)◇“灵活反应战略”,以重夺军事优势◆军事措施:◇“星球大战”计划,施压并拖垮苏联◆意识形态措施:◇支持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电台活动美国总统 里根(1981-1988)1.此时期争霸态势:——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美攻苏守,优势在美①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新“遏制”政策)②苏联的“新思维”③美苏关系的缓和2.特点:1.此时期争霸态势:——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美攻苏守,优势在美①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新“遏制”政策)②苏联的“新思维”③美苏关系的缓和 苏联战略收缩,美国步步进逼,同时
进行相对的有限缓和。 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有关中程导弹
的条约。1.背景:①布什政府关注苏联国内的改革,并试图左右
苏联的改革进程。②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引发了全面社会
危机。1989年
苏美领导人会谈布
什
和
戈
尔
巴
乔
夫2.过程:①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
失了执政党地位;②德国统一: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③苏联解体:1991年,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
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1.背景:柏林墙的倒塌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
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3.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
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
要意义5.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
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课件29张PPT。第2课 冷战的开始一、冷战形成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资料回放】P91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丘吉尔在富尔敦的演说
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丘吉尔先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即号召同苏联开战。 ——斯大林就丘吉尔演说答《真理报》记者问(1) 1、丘吉尔演说中的“阴影”是指什么?(1) “阴影”指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斯大林为什么说“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2)因为丘吉尔的演说代表了美英等西方国家在战后敌视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场。(3)这两人的话反映出战后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3)反映出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由盟友关系逐渐转向敌对关系。(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的原因是什么?(4) ①二战结束,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因素)1、盟友关系的破裂及原因:2、冷战爆发的原因:①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②美国空前强大,企图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苏联针锋相对②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两败俱伤)①西欧诸国期望美国担当起抵制苏联,保护自由国家的重任探究一:根据【学思之窗】P9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变为对立关系的
主要原因是( )A.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1. 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B.西欧严重削弱C.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冷战(COLD WAR)的含义: 是指二战后(1947---1991)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教材92页)二、冷战的含义①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遏制理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②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内容:①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在苏联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需要捍卫。②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未来发展的障碍。③美国政府要遏制苏联。 在那里(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 ──乔治·凯南1946年2月22日致美国国务院电文
这是摘自美国驻苏代办凯南给国务院的一封长达8 000字的电报中的一段话。在电文中,同学们得到了怎样的信息?三、冷战政策的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四、美国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探究二: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92---94页,完成下表。1、政治上:①背景: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㈠美国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②内容:“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③影响:是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实质:是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反共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全球扩张,称霸世界(冷战之门的开启)3.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D.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4.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A.“马歇尔计划” 的提出
B.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C.两大阵营的出现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①背景:①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
②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西欧资产阶级的统治②目的:①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 ;
③遏制苏联③概况:1947.6 提出,1948年实施对美国:A、 经济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秩序
B 、政治上:西欧各国受制于美国,随着实力增强必然要求摆脱控制A、经济上:西欧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
B、政治上:控制了西欧;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了苏联的向西扩张。(均有利于美国实现其霸权政策)⑤影响:(教材93页)对西欧:④实质:对苏联:使苏联感到进一步加强对东欧地区控制的必要(美国曾以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各国加入以孤立和打击苏联)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5.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6.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对亚洲则是:
A.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
B.发动了朝鲜战争
C.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7.A 对苏联和东欧形成了包围圈,使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
B 是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集团军事上遏制苏联A 西欧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和“恐苏症”B 第一次柏林危机3、军事上:①背景:②建立:1949年4月,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③目的:④性质:⑤影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NATO) 任何一个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以“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杜鲁门主义出笼 ②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③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④北约组织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莫斯科式的凯南电文
1946年9月下旬,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向苏联外交部发回了题为《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开宗明义地说:“美国的外交政策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倾向,它的特征就是在战后谋求世界霸权。” 报告结论是:“美国是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战争的。在美帝国主义的眼里,苏联是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由此可见,苏联已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持全面否定态度,对未来的美苏关系已准备全面对抗。(二)苏联的对抗措施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①成立:1947.9 贝尔格莱德②任务:A 加强了各国的团结,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B 使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按苏联意图部署各国党和行动计划,粗暴干涉兄弟党内部事务,使情报局成为其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工具。
1948年6月苏联更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对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恶劣影响。 )1、政治上: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协调各党的活动③影响:1949年1月A、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B 、苏联在与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中没有遵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式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A 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
B 反击“马歇尔计划”,巩固东欧地区经济互助委员会①成立:②目的:③成员:2、经济上:④宗旨:苏、保、匈、波、罗、捷六国 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⑤影响:①背景:巩固东欧地区、抗衡北约A 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后来成为苏联粗暴干涉东欧各国事务的工具(“布拉格之春”)②成立:1955年5月③性质: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④影响:C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 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华约组织3、军事上:苏 联波 兰民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瑞 典芬 兰法 国意 大 利土 耳 其西 班 牙希 腊丹麦英 国 冰岛挪 威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阿尔巴尼亚中立国北约成员国华约成员国北约华约①是 的全面对抗
②双方争夺重点在
③在全球冷战下不排除
④ 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力量对立
⑤ 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⑥ 表现为两大集团激烈对抗
⑦ 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五、冷战的特点除直接交战以外欧洲局部地区非直接对抗的热战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意识形态上六、冷战的影响⑴消极影响:
⑵积极影响:①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②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使世界长期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古巴导弹危机)
③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造成一些国家的分裂和领土纠纷(德国分裂、朝鲜分裂)
④愈演愈烈的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⑤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②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①双方较量和争夺激烈,只能通过热战来解决;
②美国自认为在亚洲占有军事优势,所以敢于军事介入。 探究三: “冷战”当中为什么又会发生热战?爆发了哪些局部“热战” ?结果如何?它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在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美国。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失败 雅尔塔
体系确立美国
冷战苏联
对抗杜鲁门
主义马歇尔
计划北约
成立经互会华约
成立德国
分裂朝鲜半岛
分裂朝鲜
战争越南
战争 古巴
导弹危机本课小结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第一次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①背景:A 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B 随着美苏冷战的激化,在德国问题上矛盾日益发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②概况: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③影响:A 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B 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苏占区法占区英占区美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