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教
浙江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七课
制作:嘉兴市实验小学
曹建林
教
浙江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七课
制作:嘉兴市实验小学
曹建林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仰韶文化)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
1、你从造型、釉色、纹样中听懂了哪一个彩陶的话,把你的感受写在小纸片。
2、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有不明白、难以理解的,可以在小纸片上打个“?”。
探索、发现之旅:
3分钟为限,音乐停,开始交流,敢于发表感受的同学可以得一枚探索发现奖章。
小提示: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
船型壶(仰韶文化)
彩陶同心圆圈波纹盆
(马家窑文化)
彩陶漩涡纹瓶
(马家窑文化)
阿克琉斯和埃阿斯
(古希腊彩陶)
公元前530年
瓶口小,便于运输
可系绳,便于提携
底尖,便于沉入水中
彩陶漩涡纹尖底瓶,马家窑文化
遥远的古人为什么喜欢在彩陶上画这些图案?
彩陶鹳鸟叼鱼缸(仰韶文化)
彩陶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
彩陶蛙纹盆(马家窑文化)
彩陶舞蹈盆(仰韶文化)
俯视与平视看彩陶上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彩陶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
彩陶蛙纹陶
(马家窑文化)
彩陶舞蹈盆(仰韶文化)
彩陶鹳鸟叼鱼缸(仰韶文化)
剪一剪,完成彩陶的造型。
陶器的不同造型
画画独特的纹样。
提示:3分钟内,音乐停前画好纹样,并把它贴在黑板上的同学,可获得一枚章。
陶器
谈谈你画的陶器
教
浙江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七课
制作:嘉兴市实验小学
曹建林18
中国彩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
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美术欣赏课,对三年级同学有一定难度,他们对中国彩陶比较陌生,要合理地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发现是本课的重中之重。
3重点难点
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感受。
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介绍彩陶的历史,新课导入
——脚印
师:这是什么?
生(预设)脚印
师:这是探索发现的脚印,一万年前,我们的远古先祖为庆祝丰收,围着火堆,唱呀跳呀,松软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一场雨后,浅的脚印模糊了,深的脚印里留下了一汪清水。今天老师要把这清水带到教室里来,瞪大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出示——陶罐。
师:同学们一定非常疑惑,脚印和陶罐有什么关系。据考古专家猜测,我们的远古先人在脚印里得到启示,潮湿的泥土可以捏制成各种形状,经过烧制后,就成了老师手中的陶器。(板书:陶)一两千年里,陶器成了远古先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板书:生活用品)。大约经过了两千多年,出现了彩陶(板:彩)。起先专家认为上面的花纹是为了美观随便画的。经过考古研究发现,这些彩陶是会说话的日用品。(板书:会说话),你们想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吗?
活动2【讲授】二、初步感知,原初感悟
出示图片——仰韶文化的彩陶旋涡纹双耳罐
师:这件陶器发现于河南省仰韶村,距今大约6、7千年的历史,你们听,它在说什么了?(和老师的陶罐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预设)形状不同板书:型
生(预设)颜色:红色、黑色等板书:色
生(预设)花纹:漩涡、渔网等板书:纹样
刚才,我们从造型、釉色、纹样中,听到了远古先人对水的崇拜。下面请同学们翻看书本,我们要开启一场探索发现之旅。
出示书本,听听书本中的陶器向我们诉说什么?
(一)要求:1、你从造型、釉色、纹样中听懂了哪个彩陶的话,在书中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2、探索发现过程中,有不明白难以理解的,在图片旁边打个“?”。
小提示:5分钟为限,音乐停,开始交流。敢于发表感受的同学,可以得一枚探索发现奖章。
活动3【活动】(二)交流讨论
1、从问题入手,请学生帮助解决,学生不清楚的,老师解答
2、感情升华,补充板书——中国
活动4【练习】四、画一画
这么灿烂的彩陶文化,我们怎么记住呢?我们一起来画画
1、用剪刀快速剪出彩陶的外形(教师示范)
2、画画独特的纹样
提示:5分钟内,音乐停前画好纹样,并把它贴在黑板上的同学,可获得一枚章。
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5【活动】五、小结
一万年前,我们的先祖也许是从脚印中获得启示,发明了陶器,一万年后的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感受了彩陶的魅力。这条探索之路没有尽头,因为中国彩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同学们继续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