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中国彩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祖先创造的彩陶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彩陶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设计出有特点的彩陶样式。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般的绘画作品欣赏的初步知识和表达自我欣赏的感受能力,但是对于陶艺作品这种立体造型还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有着久远历史文化的中国彩陶,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带他们走近这个带有神秘气息的宝藏。三年级在小学阶段转折的一个年级,幼稚的一面还像一二年级一样是坐不住,渴望用画笔表现,所以我觉得过多的欣赏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能力,所以这节课我简单介绍知识点的同时一步步让学生跟着画起来。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彩陶的造型特点和纹样特点。
难点:能运用观察和发现设计出一个贴近生活的彩陶。
4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一个有悬念的氛围,而且设计了一个比较巧妙贴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能够快速地把学生带进课堂。
1、在课前准备好的盒子里,装了彩陶的碎片,上面盖上木屑,然后由学生为这节课揭秘。
2、找出碎片然后拼组成彩陶,然后揭开“寻宝之旅”的面纱——中国彩陶。
(二)由标题的造型(即彩陶的外形)展开无限的遐想和思考,让整节课都变得生动起来。
1、学生观察标题,发现由不同造型的彩陶组合而成——为下面讲彩陶的造型做好铺垫。
2、欣赏不同外形的彩陶,并且猜不同造型的彩陶的用途——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慢慢地去发现彩陶的造型美和实用价值。
3、欣赏各式彩陶,然后遮去一半让学生挖掘彩陶的造型特点:左右对称
4、剪制彩陶片样式联系,罗列步骤的同时给学生参考彩陶一半的造型图。
5、点评,修改
(三)由简入深挖掘彩陶的纹样美。
1、由一张原始人类活动的照片请学生思考:原始人类会把什么事物设计成陶罐上的纹样。
2、欣赏不同时期的彩陶纹样,提问:遥远的古人为什么喜欢在
彩陶上画这些图案 揭示运用纹样的意义。
3、彩陶纹样和实际物体相比较,发现纹样绘制的规律:概括
4、以叶子为原型。罗列各种造型的叶子,然后进行示范的练习展示对比(示范发现概括的方法:以线概形,加粗)
5、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再结合彩陶上的纹样构图,发现设计彩陶纹样的选择奥秘:边缘简单,中心复杂。
6、三个样式相近的彩陶对比,发现纹样的共同点:重复——以平行的红线进行分隔发现彩陶花纹层层叠加的重复特点,以竖线和斜线来发现彩陶花纹左右重复的特点(包括单个重复和穿插组合重复)
7、图案欣赏,纹样设计最终样式启发。
8、学生练习
9、对比发现不同釉色彩陶的魅力,展示各种颜色和彩陶片的碰撞。
10、学生完成作品。
(四)为寻宝之旅划上圆满的句号。
1、作品讲评——鉴宝
教师收集率先完成的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宝藏),由完成作品的学生抽取作品进行讲评,从作品的造型、纹样、釉色三方面来说。
2、拓展:瓷器欣赏(共31张PPT)
教
浙江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七课
制作:嘉兴市实验小学
曹建林
观察造型说感受
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
你发现了什么?
如何剪?
(1)
(2)
选择正确的折剪方法:
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
示范
剪——
探索一:剪制彩陶片
剪一个的彩陶形(对称,也可不对称)
----------3分钟
猜想:原始人类会把什么事物设计成花纹?
彩陶舞蹈盆(仰韶文化)
彩陶娃纹盆(马家窑文化)
彩陶鹳鸟叼鱼缸(仰韶文化)
彩陶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
遥远的古人为什么喜欢在
彩陶上画这些图案?
彩陶鹳鸟叼鱼缸(仰韶文化)
表现了原始人渴望捕获更多的鱼
彩陶舞蹈盆(仰韶文化)
表现了原始人对舞蹈的赞美
彩陶舞蹈盆(仰韶文化)
简化
纹样对比真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在小纸片上用概括的手法绘制水纹
---------1分钟
探索二: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仰韶文化)
简单
复杂
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重复
观察如何重复——
上下层层重复
左右循环重复
单个重复
穿插组合重复
相同图案
不同图案
对比发现重复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仰韶文化)
上下层层重复
左右循环重复
相同图案
不同图案
对比发现重复的效果特点——
注意:重复的过程中的疏密
在彩陶局部用重复的方法绘制纹样
探索三:
探索四:上色特点?
对比弱
对比强
局部上色
教师收集率先完成的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宝藏),由完成作品的学生抽取作品进行
讲评,从作品的造型、纹样、色彩三方面来说。
瓷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