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国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中国结的起源、应用和文化内涵,欣赏中国结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结的美,
产生喜爱中国结的情感,学会纸编中国结的方法。
2、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萌发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吉祥结饰,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设计 应用”领域的阶段目标,课目设置一方面思考能在民间美术中挖掘题材,展现不同结形所蕴涵的不同寓意,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另一方面则考虑了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通过欣赏、制作的教学活动,学习几种实用的基本结式与变化结式,从平结(基本结)到盘长结(变化结)循序渐进,启发学生寻找其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简单学习了中国结的种类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会纸编中国结的基本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设计
(一)互动导入
材料:每个学生一根绳子,一个流苏
1师生互动的形式用打结的方式把流苏和绳子系在一起。
2(出示图片)提问1:谁能准确的形容下图片中看到的是什么 生:打结的绳子
3提问2:你们会打结吗?咱们一起做个互动,用绳子的一个在流苏上打个结,把它们系在一起。老师只给同学们20秒钟时间,我们时间到就停止,不能完成的同学,我们等下还有个更漂亮的结一起打,做的到吗?(意图:约定后不会打结的不拖延后续环节)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结的认识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这一教学环节不宜拖得太久,因为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落在吉祥结制作上。有了这一环节铺垫,学生的手逐渐变得灵活起来,为下面打下了好的基础。】
师:同学们的结基本上打的都非常好,那同学们知道绳结的结是哪里来的吗?生:不知道
师:古时没有文字,人们就用打结来记事,最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写到:“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用打结来表示一件事情,结大表示有大事,结打的小表示有一件小事。这个就是结的起源,以后古人的结越打越漂亮,结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而且慢慢演变成了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这种精美的艺术品。
(揭题)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并动手制作这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品-----《中国结》(PPT显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师生互动开始,简单点出结的起源,丰富内容激发兴趣】以上3分钟
(二)、欣赏实物,说说印象
2、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中国结?(出示中国结)
问:仔细观察这个中国结吗?说说这个中国结的特点(颜色&造型)【设计意图: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与后面图片展示其他款式的中国结对比拉开感官差,结论更加形象】
生:颜色是红色黄色为主,造型以方形为基本型。
(三)、欣赏讨论,得出结果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其它中国结图片,请同学们对比刚才的实物中国结,说一说:(1)颜色上有什么差异?
(2)造型上有什么差异?
颜色:红黄为主,点缀其它颜色
造型:左右对称;圆形,扇形,心形,动物形状等等。。。
【设计意图:在对比实物和图片后,讨论这2个问题,更广泛深刻了解中国结】
师小结:中国结颜色富丽,造型多样,通过文字与造型传达出更多美好的愿望。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及特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传承优秀结艺文化】
2、师介绍中国结的种类有基本结、变化结并指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纸编中国结的编织方法。以上5分钟
(四)、教师示范
1老师示范
师生互动(出示步骤图)
【设计意图:解决本节课难点,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动手操作,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5分钟
2、学生编织,教师步步引导启发,在编织过程中,你认为哪一步会有困难?
3、吉祥结的点缀
【设计意图:用老师准备好的卡片,学生自己写上1个字,粘贴在中国结上】以上15分钟
(五)作业
制作一只以红黄色为主色调的纸编中国结.根据时间和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的作品。
完成后挂在后面的板上,第一个完成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可后,挂在后面黑板上的同学获得《中国结巧手奖》
(六)评价下今天自己自己的作品吧
(1)请获得《中国结巧手奖》的同学说说今天自己的收获。
(2)请大家说说自己或者同桌、周围的同学的作品。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一环节采用自评的方式展开,强调快乐学习快乐动手】以上5分钟
(七)、总结结束课堂: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八)、拓展延伸
1、进一步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文化。
2、运用更多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完成有更多变化的中国结
【设计意图:为下一次课做好铺垫,主要在于学生能力的迁移,激发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拓宽知识面。】
以上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