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岳麓版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与测评: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年岳麓版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与测评: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22 10: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说到:“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国地位下降     
B.美苏平起平坐
C.英国装可怜想乘虚而入
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
解析: 丘吉尔的讲话是在二战以后,是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一个准确而幽默的概括,故选D项。
答案: D
2.二战后,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华约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解析: “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是指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前者成立于1949年,后者成立于1955年,故两个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应该是在1955年。
答案: A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发动越南战争 ③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②③是热战的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①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C
4.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
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
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
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也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美苏“冷战”长期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下,并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使世界不得安宁,但又使得半个多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 D
5.“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相互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联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二战以后欧洲联合的相关问题。做题时注意一点:即任何国家的外交出发点,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加快本国发展的步伐。
答案: A
6.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1960年”这一关键信息,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A项错在“多极格局形成”,C项中欧共体形成是在1967年,D项错在“西欧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答案: B
7.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
A.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日本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说不,就是因为日本在80年代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答案: D
8.“我们一致致力于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以这一目标为行动纲领的会议是(  )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不结盟运动会议
D.雅尔塔会议
解析: 1961年,不结盟运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其行动纲领,故C项正确。
答案: C
9.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新中国成立时,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是苏联,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接受国应是苏联。
答案: B
10.2011年是周恩来诞辰113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不结盟的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B、C、D三项都是周恩来直接参与者和决策者,A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调整。
答案: A
1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力的主要因素”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A
1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指中美双方政府结束以抗局面,其标志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A项和B项为C项作了铺垫,D项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的事。
答案: C
13.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 本题以不同时期的两次外交活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综合理解问题的能力。可参照下图解答:
由上图可知,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4.“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纽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矗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下列有关“红色帝国大厦倒塌”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长期的争霸战争,使苏联国力削弱,民族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局陷入动荡混乱的僵局 ④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②民族矛盾尖锐也是解体的原因之一;③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④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15.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
①两极格局结束 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20世纪末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之中,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未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也未形成多极化格局。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摘引的三句话,分析出美国战后的政策是“冷战”政策;第(2)问从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美国实力地位相对衰弱,正面临苏联、日本、西欧、中国等“四大力量中心”的挑战等,美苏两极格局发生动摇,多极化趋势出现;第(3)问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意义”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 (1)外交政策:“冷战”政策。体现: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8分)
(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出现多极化趋势。原因: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等。(6分)
(3)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6分)
17.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建国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有哪些?(8分)
(2)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8分)
(3)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4分)
解析: 回答第(1)问应首先明确“跪在地上办外交”是指近代中国外交;第(2)问回答前一问时注意从中美两方面分析原因,后一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问时要突出“弱国无外交,只有主权独立国家才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亚非会议。(8分)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8分)
(3)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和实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保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