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 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教材第14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八、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共19张PPT)
看一看(一)(建议一课时完成)
二
观察物体
BS
三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猜一猜,这是什么?
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这是一只小兔子,
背着一个大蘑菇。
笑笑
妙想
淘气
探究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
)
(
)
(
)
(
)
妙想
笑笑
奇思
淘气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1.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小试牛刀
2.它们说得对吗?对的在方框里打“√”,错的打“×”。
×
√
√
阳阳
3.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填上小朋友的名字。
王勇
李兰
王方
4.下面的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上
前
右(或左)
(
)
(
)
(
)
5.想一想,哪张才是小记者拍到的照片?在下面括号里打“√”。
√
(1)
(2)
(
)
(
)
归纳总结:
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抓住被观察物体各个部分的特征进行判断。
1.把一个礼品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夯实基础
2.想一想,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摄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③
①
②
3.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实际看一看,连一连。
4.下面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6.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任意一个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
×
易错辨析(选题源于《典中点》)
辨析:没有考虑到一些特殊的立体图形。
作
业
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