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
【导学指要】
1.课标要求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2.学法指导
(1)简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主要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通过了解京剧的发展,感受中国国粹精华。
3.概念解读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知识建构】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封建大家庭为背景,深刻揭露封建制度腐朽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代表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
3.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一个新的剧种是(
)
A.徽剧
B.京剧
C.豫剧
D.川剧
【学后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