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一中初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安徽名茶名扬天下,有“黄山毛峰”、“岳西翠兰”、“太平猴魁”等等,都是绿茶中的精品.茶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始于( )21cnjy.com
A. 西汉 B. 东汉 C. 隋朝 D. 唐朝
2. 下面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遣隋使来华 B. 文成公主入吐蕃
C. 玄奘西行 D. 鉴真东渡日本
3.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 )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李渊 D. 唐代宗
4. 我国古代民族政策有“战争、和亲、册封”等不同方式。下列反应“和亲”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
A. 鉴真东渡 B. 文成公主入藏 C. 点苍山会盟 D. 张骞通西域
5. 你知道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丐帮帮主乔峰吗?他的身份被证实不是汉人.他是_______族建立的______国人,所以他生活在____代.( )www.21-cn-jy.com
A. 党项,西夏,宋 B. 契丹,辽,宋
C. 汉,北宋,宋???? D. 蒙古,元,南宋
6. 2009年12月29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雪雕制作现场,已完成大型的成吉思汗雪雕正在翘首凝望。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 )2·1·c·n·j·y
A. 统一六国 B. 建立元朝 C. 统一蒙古 D. 建立明朝
7. 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 词 B. 散文 C. 诗歌 D. 戏曲
8. 假如你七世纪时居住在长安,你要到哪里去购买日用品(??)
A. 宫域 B. 坊 C. 行 D. 市
9.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 21教育网
A. 郑和的船队庞大? B. 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10. 下列历史人物中创造“郾城大捷”佳绩的是( )
A. 元昊 B. 寇准 C. 王彦 D. 岳飞
11. 元朝建立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度
12.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郑和下西洋
C. 戚继光抗倭 D. 康熙帝抗俄
二、辨析改错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
13.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前往日本,终于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错误 ______ 改正:______ 。 (2) 成吉思汗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大都。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错误:????????改正:???????????
(3)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唐诗宋词范围内命题。
错误:?????????订正:?????????
14. 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 ? ? ? ?? ? ? ──孙中山
(1)材料中提到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5. 15 .阅读下列材料: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21·世纪*教育网
——岳飞《满江红》
(1)这首词描写的内容与岳飞的哪一历史事迹相关?
(2)“靖康耻”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笑谈渴饮匈奴血”所说的“匈奴”是指哪个少数民族?
(3)如何评价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寇准固请幸北城,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帝乃命进辇。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材料二:大宋皇帝致誓书于……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帝”“大宋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的“城”是哪里?所指事件结果如何?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崇仁一中初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安徽名茶名扬天下,有“黄山毛峰”、“岳西翠兰”、“太平猴魁”等等,都是绿茶中的精品.茶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始于( )
A. 西汉 B. 东汉 C. 隋朝 D. 唐朝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茶叶产于我国南方。三国以后,饮茶之风开始;在唐代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D。
2. 下面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遣隋使来华 B. 文成公主入吐蕃
C. 玄奘西行 D. 鉴真东渡日本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本题的题眼是“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分析选项,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之间的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与佛学,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又要对唐朝的友好往来的史实比较熟悉才能饿出答案,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不断的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 )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李渊 D. 唐代宗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故选B。
4. 我国古代民族政策有“战争、和亲、册封”等不同方式。下列反应“和亲”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
A. 鉴真东渡 B. 文成公主入藏 C. 点苍山会盟 D. 张骞通西域
【答案】B
5. 你知道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丐帮帮主乔峰吗?他的身份被证实不是汉人.他是_______族建立的______国人,所以他生活在____代.( )
A. 党项,西夏,宋 B. 契丹,辽,宋
C. 汉,北宋,宋???? D. 蒙古,元,南宋
【答案】B
【解析】依据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的内容结合所需知识可知,丐帮帮主乔峰乔峰是契丹人,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是与北宋同时期存在的政权,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故选B。
6. 2009年12月29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雪雕制作现场,已完成大型的成吉思汗雪雕正在翘首凝望。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 )
A. 统一六国 B. 建立元朝 C. 统一蒙古 D. 建立明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认识,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统一了蒙古,并没有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A项统一六国的是秦始皇;D项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成吉思汗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的军事扩张,推动了蒙古部族的统一;但是他又过于崇尚武力,在占领大片土地之后大肆屠杀,也没有能够主观的去推动社会生产力、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是用游牧部落的模式去统治这些领土,客观上又阻止了社会的发展,同学们要学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7. 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 词 B. 散文 C. 诗歌 D. 戏曲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识记。结合所学可知,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因此词是宋朝文学的主流形式,故选A。
8. 假如你七世纪时居住在长安,你要到哪里去购买日用品(??)
A. 宫域 B. 坊 C. 行 D. 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代商品经济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代的纺和市是分开的,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假如你生活在7世纪的唐朝长安,要购买东西必须到市商业区去购买,本题选A。
考点:唐代的商业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的坊市界限非常严格,而且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到宋代,坊和市就不再分开了,界限被打破,还出现了夜市,说明宋代的商品经济比唐代发展了。
9.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
A. 郑和的船队庞大? B. 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辨别方向作用的科技发明是北宋时期发明的罗盘针,也就是指南针。故选C。
10. 下列历史人物中创造“郾城大捷”佳绩的是( )
A. 元昊 B. 寇准 C. 王彦 D. 岳飞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郾城大捷是指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撕毁和约,再次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故选D。
11. 元朝建立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忽必烈改制史实的识记。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所以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行省制度,故选D。A选项是西周建立的政治制度。B选项是隋朝建立的制度。C选项是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忽必烈改制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忽必烈改制的背景、时间、内容和影响。
12.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郑和下西洋
C. 戚继光抗倭 D. 康熙帝抗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中的“倭倭”“戚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谣描述的是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倭的历史史实。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选C。
二、辨析改错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
13.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前往日本,终于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错误 ______ 改正:______ 。 (2) 成吉思汗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大都。
错误:????????改正:???????????
(3)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唐诗宋词范围内命题。
错误:?????????订正:?????????
【答案】(1)玄奘,鉴真
(2)错误:成吉思汗,改正:忽必烈。
(3) 错误:唐诗宋词;订正:四书五经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取得地方是天竺,东渡日本的是鉴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完成率国家的统一,但是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 ? ? ? ?? ? ? ──孙中山
(1)材料中提到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科举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5. 15 .阅读下列材料: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这首词描写的内容与岳飞的哪一历史事迹相关?
(2)“靖康耻”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笑谈渴饮匈奴血”所说的“匈奴”是指哪个少数民族?
(3)如何评价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
【答案】(1)岳飞抗金。
(2)靖康之变;女真族。
(3)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解析】(1)依据材料中岳飞的诗篇《满江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的内容反映了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
(2)“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变。是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当时的匈奴指的是女真族。
(3)岳飞抗金是反抗掠夺和奴役的正义斗争,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爱国热情和高尚的个人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民族英雄是指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寇准固请幸北城,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帝乃命进辇。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材料二:大宋皇帝致誓书于……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帝”“大宋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的“城”是哪里?所指事件结果如何?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辽和北宋。宋真宗。
(2)澶州。宋军打退辽军,宋与辽议和。
(3)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描述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场景是1004年辽朝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皇帝宋真宗亲征的场景,所以当时对峙的两个政权是辽和北宋,在位的皇帝是宋真宗。
(2)材料讲述的事件是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所以这里的城指的是澶州城。其结果是宋军打退辽军,宋与辽议和。
(3)澶州之战中宋军打退辽军,由于双方都无法战胜对方,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政府澶州之战胜利作为条件与辽议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点睛:关于北宋、南宋、金、西夏、辽之间的对峙局面,学生要分清楚不同时期对峙的不同局面,掌握个对峙时期的订立的合约内容和产生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