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主题概述】
本主题简述了隋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隋朝结束魏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开创大一统局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隋朝开创了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唐朝加以继承和发展,开创了一个鼎盛的唐朝。隋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景象。繁华过后,确实衰败,由此中国再次战乱分裂,步入黑暗的五代十国。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导学指要】
1.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学法指导
(1)记住隋朝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2)了解“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开皇之治”形成原因。
(3)对隋炀帝的评价,进一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概念解读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21教育网
【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
]
温馨提示:①杨坚②大兴(今陕西西安)③589年④开皇之治⑤科举制⑥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和公开21cnjy.com
【基础过关】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 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3.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21·世纪*教育网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6.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21·cn·jy·com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7.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2·1·c·n·j·y
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
【思维提升】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本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概况
①____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____、武举开始;重诗赋
宋朝
重③____;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清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④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2分)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4)图中四个字母分别是隋朝大运河的四段。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一、单项选择:1.C 2.C 3.C4.B 5.D 6.A 7.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思维提升】(1)①隋朝②殿试③经义④八股文(2)合理内核: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公正、公平;机会平等,报考条件限制少;录取公平,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批判性继承。(4)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www.21-cn-jy.com
【学后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主题概述】
本主题简述了隋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隋朝结束魏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开创大一统局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隋朝开创了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唐朝加以继承和发展,开创了一个鼎盛的唐朝。隋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景象。繁华过后,确实衰败,由此中国再次战乱分裂,步入黑暗的五代十国。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导学指要】
1.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学法指导
(1)记住隋朝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2)了解“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开皇之治”形成原因。
(3)对隋炀帝的评价,进一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概念解读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21教育网
【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
]
温馨提示:①杨坚②大兴(今陕西西安)③589年④开皇之治⑤科举制⑥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和公开21cnjy.com
【基础过关】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 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3.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21·世纪*教育网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6.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21·cn·jy·com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7.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2·1·c·n·j·y
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
【思维提升】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本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概况
①____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____、武举开始;重诗赋
宋朝
重③____;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清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④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2分)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4)图中四个字母分别是隋朝大运河的四段。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一、单项选择:1.C 2.C 3.C4.B 5.D 6.A 7.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思维提升】(1)①隋朝②殿试③经义④八股文(2)合理内核: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公正、公平;机会平等,报考条件限制少;录取公平,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批判性继承。(4)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www.21-cn-jy.com
【学后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