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22 16: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
【单元概述】
本单元讲述了10
至14世纪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变迁,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
北宋的建立开启了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在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的政治格局中,各民族的战与和都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实现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时期得到不断壮大,经过长年的征战最终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实现了又一次大统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政权,元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置对巩固国家的统一起到了巨大作用。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一些影响至深的科学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导学指要】
1.课标要求
(1)知道北宋的建立。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学法指导
(1)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相关史料佐证宋朝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
(2)讲述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等小故事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概念解读
“三司”:宋代“三司”主要指:其一,盐铁司。其长官为盐铁使,“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其二,度支司。其长官为度支使,“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其三,户部司。其长官为户部使,“掌天下户口、赋税之籍、榷酒、工作、衣储之事,以供邦国之用”。
【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附:答案:
①960②赵匡胤③政事堂④
财政

文臣⑥转运使⑦行政权、兵权⑧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中的人物是典故
“黄袍加身”的主角,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他是(

A.赵匡胤
B.赵构
C.李世民
D.秦始皇
2.北宋的都城在今(

A.东京
B.开封
C.洛阳
D.临安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A.削夺大将兵权
B.设“两府”和“三司”
C.设转运使
D.吸取五代灭亡的教训
4.
关于北宋“重文轻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级官员多用文臣
B.科举选拔以文士为主
C.一般由文官挂帅出征
D.废除枢密院
5.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太祖将此思想付诸实践的主要表现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政事堂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参考答案:ABDDD
【思维提升】
一、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
——包拯奏报
材料二、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中国通史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的当时国家存在的严重问题分别是什么?
(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3)你认为这些问题会给国家带来哪些影响?
附:答案
(1)材料一指出当时官吏过多,材料二指出当时官府开支巨大。
(2)北宋为了加强控制,增设官吏,根本原因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3)
人民的赋税增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日渐严重。
【学后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的建立
削夺朝中大将兵权;中央设

掌管政务,设枢密院掌管军务;设三司掌管

。地方官员由

担任;地方军队精锐
调入中央军;设

负责将地方财政收入“转运”至中央。
措施:
北宋的政治
中央集权的加强
积极影响:⑦
和财权都被中央收回,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影响:⑧
,人民负担加重。
影响:
目的:为了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在中央,政事堂、“三司”以及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等机构的官员都由文官担任。
在地方,各级官员均由文官担任。
科举也主要选拔文士。
重文轻武的政策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