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 第6课时--简单应用——森林覆盖率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 第6课时--简单应用——森林覆盖率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22 18:10:30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JJ
六年级上册

百分数
第6课时
简单应用——森林覆盖率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森林覆盖问题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森林可以说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祖先正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现在世界上的森林资源在迅速的减少。
探究点
森林覆盖问题
(1)我国森林面积10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平方千米
960
万=9600000
9600000
×20.
36%
=1954560(平方千米)
9600000
×16.55%=1588800(平方千米)
1954560
-1588800
=365760
(平方千米)
(2)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千米?
(3)照上面的情况估计,要实现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要多少年的时间?
365760÷10
=
36576
(平方千米)
答:平均每年增加36576平方千米。
9600000×(30%-20.36%
)
÷36576
=9600000×9.64%÷36576
=925440÷36576≈25
(年)
答:大约还要25年的时间。
(1)世界森林的覆盖率是多少?
答:世界森林的覆盖率约是25.97%。
38.69亿公顷=3869万平方千米
(2)我国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还要植树造林
多少平方千米?
对我国的森林覆盖问
题,你有何感想?
大约还要多少年的时间才能实现?
960万=9600000
9600000×(25.97%-20.36%)

9600000×5.61%
=538560(平方千米)
答:还要植树造林538560平方千米。
538560
÷36576≈15(年)
答:大约还要15年的时间
才能实现。
感想:一是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二是减少对森林
的乱砍滥
伐,保护林木。
小试牛刀(选题源《典中点》)
1.想一想,填一填。
(1)
(2)
森林面积=(
 
)
(
    )
森林面积
陆地面积
陆地面积
森林覆盖率
×
小试牛刀
2.下面是三、四、五、六四个年级学生植树情况记录表,请你完成此表格。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植树棵数(棵)
200
240

300
成活棵数(棵)
194

250
288
成活率

95%
98%

97%
228
255
96%
小试牛刀
3.“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实施的一项工程。某地规划退耕面积共69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的面积占62.5%,退耕还草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6900×(1-62.5%)=2587.5(公顷)
答:退耕还草的面积是2587.5公顷。
小试牛刀
4.下面是四个省的森林资源统计表。

A省
Β省
C省
D省
国土面积
(万平方千米)
18.7
21.2
16.7
14.8
森林覆盖率
23.25%
31.6%
22.64%
31.84%
(1)四个省按拥有的国土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是
(  )、(  )、(  )、(  )。
(2)四个省按森林覆盖率从高到低排序是
(  )、(  )、(  )、(  )。
B省 
A省 
C省 
D省
D省 
B省 
A省 
C省
小试牛刀
4.下面是四个省的森林资源统计表。

A省
Β省
C省
D省
国土面积
(万平方千米)
18.7
21.2
16.7
14.8
森林覆盖率
23.25%
31.6%
22.64%
31.84%
(3)根据上表,算出这四个省的森林面积大约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A省:4.3万平方千米 B省:6.7万平方千米
C省:3.8万平方千米 D省:4.7万平方千米
归纳总结:
森林覆盖率=
×100%
森林面积=陆地面积×森林覆盖率
陆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
夯实基础
1.下面是几个国家森林资源统计表。
(1)三个国家拥有的森林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是______、
______

______

A国
B国
C国
夯实基础
1.下面是几个国家森林资源统计表。
(2)三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从高到低排序
______

______

______

(3)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算出三个国家的面积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
整数)
A国:
B国:
C国:
C国
A国
B国
A
国:7635
÷
45.2%
≈16892(平方千
米)
B
国:1333
÷14.3%
≈9322(平方千米)
C
国:530÷51%
≈1039(平方千米)
回答蓝灵鼠问题略。
夯实基础
2.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计划到2050
年造林3560万公顷。截至2003年已
经完成造林计划的66%。已经造林多
少万公顷?
3560
×
66%
=
2349.6
(万公顷)
夯实基础
3.
2011年,我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
共完成造林面积309.
39万公顷,其
中,退耕还林工程占全部造林面积的
12.
18%。2011年退耕还林工程共完
成的造林面积是多少?
309.39×12.18%
≈37.68(万公顷)
夯实基础
4.从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了解植树造林的数据。



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简单应用——森林覆盖率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2.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知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自觉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交流植树节的意义及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绿化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解决和绿化有关的植树造林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师:你们知道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生:3月12日。
师:对,为了引起大家对植树的重视,把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定为植树节。谁能说一说树木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师:是啊,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植树造林的意义非常重大。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和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情况。(课件出示例题)
二、讲授新课
(一)森林覆盖率
师:谁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板书出有关的数据。 我国: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世界:面积约是14900万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我国的森林面积。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看了这些数据,我有一个问题:这些数据都是准确数吗?
生:不是,都是近似数。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我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我们讲过求百分数时,一般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为什么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百分号前面保留两位小数呢
师:当数据的单位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更准确地用百分数描述事物,百分号前面可保留两位小数。下面请同学用计算器计算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是多少。先来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谁知道怎样换算?
学生说,教师板书并引导。
师:计算出了我国的森林面积和世界森林的覆盖率,请同学们比较上面两组数据,你有何感想?
师:那么我国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还要植树造林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自己试着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计算的方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介绍方法,教师完成相应的板书。
(二)退耕还林
师:通过计算,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我们还任重道远。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退耕还林”。那么退耕还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也就是把林地改造的农田还给森林。请同学们默读 “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师:通过读“兔博士网站”中关于退耕还林内容的介绍,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指名交流。
师:从兔博士网站中,我们了解了我国退耕还林的意义、作用和成绩。现在,请看统计图,看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读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说,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亩”是我国人民经常使用的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5亩。(板书:1公顷=15亩)
师:可见“退耕还林”政策的作用真大。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将统计图中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
学生计算并填表。教师巡视并指导。然后交流学生换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我们了解了我国森林覆盖方面的差距,也了解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绩,根据这些情况,估计一下,要实现我国树木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要多长时间?
生:现在的森林覆盖率才16.55%,达到31%的目标,我看得10年以上。
师:我国植树造林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看“练一练”。 第1题,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说出表中的数据。
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1)、(2)两个小题。
学生填完后,全班订正。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森林面积的大小顺序与覆盖率的大小顺序不一样呢?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愿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自主完成第(3)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兔博士网站”中的内容,并自己计算第2题。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师:课上我们探究了关于植树造林的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从报刊、网络等媒体上搜集植树造林的相关数据,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为改善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