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毛泽东词二首 仆算子·咏梅 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毛泽东词二首 仆算子·咏梅 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3 08: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卜算子·咏梅》评测练习

基础巩固
1.“卜算子”是_________名,“咏梅”是词的_________。词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4.
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能力提升
浅谈毛泽东的有关介绍和《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上下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在朗诵诗词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在语调、重音上应怎样把握?并说说自己这样处理朗诵的理由。(结合文中字词句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背景,谈谈作者写这首词要表达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读过毛泽东的哪些诗词或诗词名句与《卜算子·咏梅》的创作风格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喜欢哪种花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达,200字左右)

诗歌赏析
《卜算子·咏梅》
——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本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
上阕写梅花_________________的处境,下阕写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