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五单元 传统文化
人教版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脑情智教育已注册商标,未经作者本人书面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复制、摘录、假冒、盗用本商标下任何内容及商标本身用于非法牟利,一经发现,作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中国传统文化◎序言】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的长江、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像星河一样流淌不息,让我们满怀豪情,左手传承,右手发展,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走进家乡的民风民俗,去感受身边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去挖掘、体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什么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灿如星河,丰富多彩。思有诸子百家,百花盛开;诗有唐诗宋词,照耀千华;有24节日文化(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有奇绝书画艺术(西安碑林+中国国画);吃有《舌尖上的中国》;品有“中国茶道”;武有“中国功夫太极”;舞有民族舞蹈(大秧歌、新疆舞、西藏舞);曲有(昆曲、京剧、越剧、豫剧、川剧),更有非物质文化剪纸;年画、版画……中国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不信,请跟我来。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艺术】
【中国脸谱】
【中国民族舞】
【中国龙文化】
【中华成语故事】
【中国国画艺术】
【中国古典音乐艺术】
【民族服饰艺术】
【中国皮影戏】
【年画艺术】
【民间艺术】
【民族体育文化】
同学们,我们刚才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旅,你家乡,你周围,有什么传统文化?你亲身感受了什么传统文化,快拿起笔,把你对传统文化的经历、感受、赞美写出来吧!
二、传统文化写作指导
【写作魔方】神奇模板
(一)拟题:小巧新
家乡的(皮影戏)
家乡的(过桥米线)
家乡的(赛龙舟)
故乡的(腊八粥)
家乡的(蜡染)
家乡的(草龙舞)
家乡的(羊肉泡馍)
家乡的(花馍)
家乡的(竹竿舞)
神奇的(糖画)
我爱(变脸秀)
我爱奶奶的(粽子)
我爱(成都的茶馆)
我爱(陕北的剪纸)
我爱(杨柳青年画)
……
(二)开头扣题+多选一
我爱家乡的剪纸
我的家乡在(东北),那儿有(绝伦的鱼皮画);有(奇妙的刀画);有(创意的树皮画),但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还是(满族剪纸),(剪纸)是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为它(自豪)!我为它(骄傲)!
(三)中间重点,分段写具体
(1)剪纸历史(可百度)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
(2)剪纸分类
剪纸分类繁多,各种各样。剪纸按刻法分阳刻剪纸和阴刻。按色彩分:有(单色剪纸),有(套色剪纸),还有(染色剪纸)。按题材内容分:有(动物剪纸),有(人物剪纸),有(花鸟剪纸);有(风景剪纸);现在还出现了(漫画剪纸)、立体剪纸、电脑剪纸。其中最有名名的是(佛山)剪纸;(延安剪纸);(蔚县剪纸)(高密剪纸),风格不同。
(关于传统文化的历史知识,最好的了解方法是提前、分组下去,让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视频资料。上课时代回课堂展示。写作时可借鉴,但不要完全抄。要分析、选择、判断、删减。)
(3)剪纸的特点:剪纸的特征总结起来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即“镂空”与“联结”。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剪纸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剪纸的这两个基本特征锤炼得日趋完美,形成了用剪、刻、撕、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多种技法来体现剪纸的特征,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
(4) 安塞剪纸
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
(6)剪纸刀法讲究:巧、准、稳。经常用夸张、简洁、概括的方法创作。剪纸强调线线相连。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7)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万变窗花剪纸。只要将正方形的红纸对折几次,然后将(长的、短的、弯的、直的)线条,自由交叉剪来剪去,咔咔嚓嚓,就可剪出变化无穷的窗花。真是小剪刀,大魔法啊!
(中间可少选几段)
【结尾点名中心】(8)剪纸象征红火,热烈、吉祥、幸福。我爱家乡的剪纸。
我爱家乡的剪纸
我的家乡在陕北,每逢过年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来表示庆贺,剪纸自然就成了最易让人接受的一张“喜庆贴”了。那一张张剪纸点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就说邻居张奶奶家窗户上贴的那张红双喜吧,中间是一对大红喜字,四周是四只喜鹊,好像正在给张奶奶报喜:祝张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红双喜的两旁各贴着一幅绿色油光纸剪出的福寿图。正中央是一位老寿星爷爷,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拿着一颗大仙桃,正递向老奶奶,祝他老人家长命百岁!门上是一张倒贴的褔字,预示着幸福的到来。 剪纸中的民间故事更逼真。我家窗上贴的是一幅嫦娥奔月图:在一张大大的绿色纸上,剪出一轮空月,月亮周围是无数颗星星,嫦娥仙子手臂上缠绕着轻盈而柔滑的丝带,踩着云朵奔向广寒宫。剪纸所刻画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看着每家每户窗户上贴的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艺术品,欣赏着剪纸丰富的含义。我便不由地联想到:这些剪纸艺术品不仅展现了剪纸艺术家们的精巧技艺,也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说:有不少的剪纸艺术品还出口到了国外,被洋人们视为珍宝收藏。
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陕北的剪纸。
我学剪纸那事
今年暑假,爸爸终于同意我去少年宫工艺美术组去学习剪纸,那天,一开始,我的心情很复杂,我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我就要实现自己的夙愿了;害怕的是我平时看见过那些漂亮的剪纸图,每个图案都很复杂,我担心自己学不会。
来到教室,坐下来,我把准备的材料工工整整地放在桌子上,有剪刀、铅笔和橡皮,这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走了进来,他就自我介绍,老师姓刘,大家都叫他刘老师。介绍完自己,老师就发给了我们每人两张红纸。
开始上课了,老师拿出一张红纸,说红色代表喜庆,他让我们跟着他先剪一个“双喜”。老师边说边示范,我们也跟着剪,这图案十分简单,我一学就会了。
后来老师让我们剪一个比较难剪的剪纸——“虎”。老师先发下一张印着“虎”的图纸,让我们照着样子先描下来,我拿起铅笔,照着图纸小心翼翼地描起来,丝毫不敢马虎,虽然我还是画错了一次,我不泄气,还是认真地修改。
最后一步就是剪了!我拿起剪刀,手微微有些颤抖,头上大豆般的汗珠也滴了下来,显然我很紧张。刘老师过来对我说:“别紧张,细心点就可以了。”我镇静下来,先剪外面的轮廓,然后再把虎的爪子等精心的雕琢,最后把里面的一个又一个小洞认真地剪开……我看看周围,很多学生把自己的虎给剪坏了,我很自豪地完成了自己的剪纸作品。并把它交给老师,经过认真的观看,老师直夸我剪得好。后来,老师还把我的剪纸放在小区的宣传栏里,让大家去那里欣赏。时间不长,大家便送我了一个很有艺术品味的雅号----小小剪纸迷!
西安的羊肉泡馍
要说我的故乡(西安),那可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也许你喜欢(古老的城墙);也许你喜欢(兵马俑);也许你喜欢(大雁塔),但是,我喜欢的却是(西安的羊肉泡馍)因为我是个吃货,就喜欢(“舌尖上的西安”)。
羊肉泡馍的出名,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丈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呈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
看着一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赏心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在冬天,吃一碗羊肉泡馍真是既驱寒又取暖,真是一个可以吃的“暖水袋”。
羊肉泡馍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爱,许多国际友人也争先品尝,一饱口福。羊肉泡馍已经成为陕西小吃的“代表”。我爱 西安的羊肉泡馍!
【高分示范】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传统文化
【魔力主题】
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
【魔力话题】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呢,选取你最想告诉大家的内容写成作文。可以是某一个神话故事、某一处古建筑、某一种民间工艺、某一种戏曲流派,某一种饮食文化。21·cn·jy·com
【魔力漫话】
魔法师:今年的十一月是世界传统文化交流月,国家文化部在招聘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了解的人,当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使者,让各国来宾了解我们国家历史悠久的文化……
嘟嘟猪:我报名,我报名,我对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最了解了,什么鲁菜、苏菜、粤菜、川菜四大菜系,什么云南的烧饵块,河南的道口烧鸡,湖北的三鲜豆皮,北京的烤鸭,福建的佛跳墙、广州的烤乳猪。经过我的介绍,保证老外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饿了几百年。
飞太狼:能不能少说吃的?把我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嘻羊羊:还是我比较合适,我爷爷的爷爷曾是宫廷的御用画师,对中国画特有研究,我得了他的真传,让我做传播文化的使者,我保证让中国画在世界画坛的地位犹如爬杆——蹭、蹭、蹭,往上升。让外国来宾购买中国画的钱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魔法师:飞太郎,你呢?
飞太郎:演戏是我的特长,我就给老外演个三天三夜,我演了京剧我演粤剧,我演了粤剧我演黄梅戏,演了黄梅戏我演皮影戏,让老外看得眼睛发直,乐不思蜀。
魔法师:我们一起去报名。GO GO GO ,噢咧噢咧噢咧……
【魔力磁场】
1、上网搜集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2、向家中的长辈了解家乡的过年、过节的传统习惯,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3、动手做一道家乡的特色小吃或家乡的特色菜。
【魔力导写】
魔力秘笈一:
把收集到的这些资料整理一下,如果是文字资料,不要原封不动的照抄资料,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删减,也可以增加。如果是图片或实物,可以对它进行描写,介绍它的制作过程、作用、价值等。要做到表述清楚、描写具体,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感想。【来源:21cnj*y.co*m】
魔力秘笈二:
选取自己熟悉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进行介绍,比方说赛龙舟,它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你可以介绍这项活动的起源;它的竞赛规则;看着这样一项活动,我们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等等。 21cnjy.com
魔力秘笈三:
动手做一道家乡的特色小吃或家乡的特色菜,介绍它的材料、做法、形状、味道等。
【魔力示范】
题目 元宵吃汤圆
开头:点明元宵吃汤圆是习俗,我家做汤圆的材料。 元宵吃汤圆,这是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妈妈买了糯米粉和芝麻、桂花,做芝麻桂花汤圆。
中间:详细写做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的过程 妈妈先把手洗干净。再把糯米粉倒进一个小盆子里,然后倒一点温温的水,用筷子搅来搅去,搅好后就成了大小不同的圆圈了,就可以揉成一大坨面团粉子了。妈妈再把面团分成一小坨一小坨,把它搓成圆圆的,再把它压扁就可以把芝麻、桂花做的心子放进去,然后把心子包好搓成圆的,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
做好了汤圆,就可以开始煮了。妈妈把水浇开,就放了一半汤圆下去。这时,锅子里的热气冒了起来,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烧了几分钟,妈妈倒了两次冷水,才揭开锅盖说:“好了,现在可以盛起来吃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
爸爸动手盛汤圆,他先给我盛了一碗。我却把第一碗端给了妈妈,让妈妈先吃。然后,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汤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结尾:感想 啊,今天的汤圆真好吃,我比平时整整多吃了一倍。
【魔力串】
元宵吃汤圆
元宵吃汤圆,这是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妈妈买了糯米粉和芝麻、桂花,做芝麻桂花汤圆。www-2-1-cnjy-com
妈妈先把手洗干净。再把糯米粉倒进一个小盆子里,然后倒一点温温的水,用筷子搅来搅去,搅好后就成了大小不同的圆圈了,就可以揉成一大坨面团粉子了。妈妈再把面团分成一小坨一小坨,把它搓成圆圆的,再把它压扁就可以把芝麻、桂花做的心子放进去,然后把心子包好搓成圆的,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www.21-cn-jy.com
做好了汤圆,就可以开始煮了。妈妈把水浇开,就放了一半汤圆下去。这时,锅子里的热气冒了起来,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烧了几分钟,妈妈倒了两次冷水,才揭开锅盖说:“好了,现在可以盛起来吃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2-1-c-n-j-y
爸爸动手盛汤圆,他先给我盛了一碗。我却把第一碗端给了妈妈,让妈妈先吃。然后,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汤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版权所有:21教育】
啊,今天的汤圆真好吃,我比平时整整多吃了一倍。
【魔力闯关】
上网搜集资料、向家中的长辈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写一篇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作文。
【魔力宝库】
※词语精灵:
历史悠久 享誉世界 绚丽多彩 地大物博 叹为观止 大开眼界 流连忘返 造型独特 兴致勃勃 古色古香 精雕细琢 数不胜数 寓意深刻 多姿多彩 亭台楼阁 独具匠心 普天同庆 彩旗飞舞 张灯结彩 兴高采烈 笑逐颜开 合家团圆 欢聚一堂 喜气洋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好句串珠:
(1)每逢春节,只要你稍加留神,就可以看到,无论哪家的门窗,甚至屋内墙上,准贴着一张张色彩鲜艳、粗犷质朴、形象逼真的剪纸。21·世纪*教育网
(3)除夕的傍晚,各家各户飘出酒呀、肉呀的香味,连风好像也是甜的、香的,吸一口,醉死人了。
(4)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魔力作文大本营】
端午赛龙舟
今年的端午节,我观看了龙舟赛。这场竞赛虽然规模不大,却很有中国传统的龙舟竞渡的韵味。
一来到东江边,只见溪江的两侧,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红旗招展,观者如潮。参赛队伍早已准备就绪,一艘艘仿龙造型的龙舟,一字排开。每艘龙舟上有20多名划桨手,一名击鼓指挥员。舟上各插有一面帅旗,每队着装不同,色彩缤纷;队员个个精神抖擞,阵势宏大,场面极为壮观。
竞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屏住呼吸,跪在舟板上,全神贯注地等待出发的那一刻。随着发令员一声令下,健儿们手举浆落,奋力划桨击水,各艘龙舟如箭离弦,此时舟上的击鼓声,溪边人群的呐喊声、助威声汇成一片,群情激昂,各队龙争虎斗进入白热化。此刻,一幅具有浓浓乡情的龙舟竞渡的风俗画卷呈现在眼前。你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21*cnjy*com
我国龙舟竞渡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楚人划船拯救,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却无所获。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都到江上划龙舟。于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便这样流传下来了。
由于龙舟赛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争性,而且也体现了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如今已成为一种体育竞技活动,流传很广。2008年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上,龙舟赛已经成为表演项目了呢!
冬至吃饺子
东汉时候,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的医术高明,不管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他是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退休回乡,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散。他看到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衣着单薄,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回家后,心里总挂记着那些烂耳朵的人们,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找了一块空地拾只占棚子,架上衣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格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状,再放在锅里煮。到冬至那天就开张,专门送给伤的人吃。张仲景把这种治伤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吃过以后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伤都治好了。(冬至,张仲景煮饺子为人们治冻伤,“祛寒娇耳汤”的诞生。)
以后,每到冬天,张仲景都做“祛寒娇耳汤”,到冬至那天,送给大家吃,预防和治疗冻伤。
巧的是,过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直到现在,有些地方饺子叫做饺耳呢!【出处:21教育名师】
欢天喜地过春节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什么呢?奶奶告诉我:“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又要来了,人们又可以播种等待着丰收,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节日!所以要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前,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我和妈妈来到步步高买菜、礼物、食品等。只见步步高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和妈妈用车子推着选购的商品去付账,可是队伍犹如长龙,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我和妈妈走出了商场的门口,依然还是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又一阵的笑声,热闹极了!第二天,该扫尘了,妈妈拿着拖把拖地,奶奶用长扫把墙上的蜘蛛网打扫干净,爸爸和爷爷在贴春联,我在挂灯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年饭。吃完饭后,当然不能错过那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最喜欢的是风趣幽默的小品和相声,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孩子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正月初一的早上,我们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给长辈们拜年。回来时,我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啦!
春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着下一个春节赶快来临。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中秋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2·1·c·n·j·y
中秋之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被看着是团圆的大好日子,也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不要忘了,让真情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一个问候祝福团圆之夜,明月高悬。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们的游子,更是以月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夜今白,月是故乡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现在中秋节这一天,全国人民还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合家团圆呢!
民间艺术的一朵小花---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智慧的结晶。
剪纸,剪刀和纸是离不开手的。剪刀要选择轻巧、灵活、锋利的,这样,剪出的作品才不显粗糙;纸张以红纸或其它光泽为好,质地薄的纸为宜。21教育网
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则要根据造型,先决定纸张的折叠,一定要折得整齐、严实,并要压平。初学剪纸者可先将花纹画上,然后根据画上的笔印剪。以后有经验了,便可随折随剪。花样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总使用直线型的,应多采用些曲条纹,因为曲条纹往往耐看,富有流动感。在剪的过程中,手对纸的转动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这样,剪出的纹路才清晰连贯。最后,去除多余的部分,再剪出一个外框,这时,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有了上述的一般剪法后,你还可以丰富一下想象力,剪条龙,剪个网袋……总之,当你运用自如时,你会发现,你是那样富有耐心。21*cnjy*com
剪出的作品可以收藏在书中或空白的笔记本中,夹在两页纸之间,上面再附上一层半透明的纸,保持整洁。
待静下心来时,翻阅欣赏下自己的作品,嘿,那才是其乐趣穷呢!
【魔力阅读】
老鼠教授的吸尘器
健康节快到了,家家都在整理庭院,打扫房间,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节哩!老鼠教授从胖小猪窗口经过,看见胖小猪系着头巾,踩着凳子,拿着掸子,正吃力地掸房顶的灰尘。
老鼠教授说:“胖小猪,这样太费劲了,我拿吸尘器给你吸吧:”说完,他回家扛来了吸尘器。
“呜——呜——”,果然,只一会儿,老鼠教授毫不费力地把胖小猪家房顶、墙壁、地板吸了个于干净净。
胖小猪呵呵笑着说:“你这玩艺儿,真不赖!”
老鼠教授扛着吸尘器又来到小毛驴家。小毛驴正在清理房后的破砖烂瓦。
老鼠教授说:“来,瞧我的。不过,砖瓦太重,得加大吸力。”他调了一下吸尘器的旋钮,“呜——呜——”,一堆破砖烂瓦也被吸得一块不剩了。
吸尘器满了,里面装的都是破砖烂瓦。老鼠教授提不动了,再说,就是提得动,该往哪儿倒呢?
老鼠教授一摸脑袋,有了,干脆把管子接长一些,直接把脏物吸到山后的一个臭水沟里,不过,这得把吸力加到最大,他又把吸尘器的旋钮调了一下。
“朋友们,大家都休息吧,你们的大扫除由我包了!”
老鼠教授走东家,串西家,得意地扛着吸尘器,“呜一一呜—”,吸了这里,又吸那里,犄角旮旯都吸到了。
突然,小兔子从吸尘器前过了一下,“叭”,吸尘器把小兔子吸进去。
狐狸说,“这是怎么回事,让我看看。”他刚一伸头,“叭”,把他也吸进去了。
接着,过来看热闹的狗熊、老虎,甚至连大河马也一个一个地吸进了吸尘器。吸尘器的橡皮管子鼓起了五六个包,飞快地往山后的臭水沟那边跑。
这一下,老鼠教授可着急了,他扔下吸尘器,顺着橡皮胶管,就往山后跑。可是,他哪里跑得过好大好大的吸力,等他到了水沟边时,那些兔子、狐狸、老虎和大河马,已经掉进臭水沟里,正在里面扑腾呢!
臭水沟很深,再说,老鼠教授也够不着,就是够着了,也拉不动这些比自己大许多的动物呀!他只好又往回跑,去扛吸尘器,用吸尘器对着臭水沟里的兔子、狐狸、老虎和大河马又一阵猛吸。
落水的动物吸上来了,他们又沿着长长的管子叽里时瞬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那些臭水、垃圾也一起又两回了动物们的家。
望着浑身让臭水湿透了的几位朋友,老鼠教授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他抱着吸尘器,真想大哭一场
全脑情智教育已注册商标,未经作者本人书面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复制、摘录、假冒、盗用本商标下任何内容及商标本身用于非法牟利,一经发现,作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