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爷爷的压岁钱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爷爷的压岁钱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3 20:21:46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压岁钱里常常饱含着长辈对我们的祝愿,然而,爷爷给“我”的压岁钱里却寄托着他的良苦用心。带上一颗好奇之心,与“我”一起,去鸡窝里、菜园子里、上衣口袋里寻找爷爷给“我”的亮闪闪的压岁钱,去品味爷爷对“我”的沉甸甸是期望。
爷爷的压岁钱
1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会写
右部的上撇略长,下部捺舒展。
méi

左窄右宽,“土”的底横变提。
tán

左窄右宽,右部的“斤”稍小。
xiǎn

左窄右宽。竖向笔画间距均匀。
xiè

左窄右宽。左部最后一笔为提。
piàn

各部分要穿插迎让;“束”略小些。
lǎn

右部竖提的竖在竖中线上。
liáng

左部窄长,竖为垂露竖;右上部竖画宜正,点、撇对称。
huǎng

“爫”撇平短,“罒”扁而宽。
jué

“米”的下部撇、捺对称舒展,覆盖下面的部分。
fān

“八”要写大,“刀”要写小。
pín

“辶”的捺长而起伏,要托住“由”。








jiǎn
zǎn




我会认
咀嚼
攒钱
掀开
屉子

zǎn
易读错字
xiān


bèn(奔头)
bēn(奔走)

liáng(测量)
liàng(质量)
多音字
寄托:
渴盼:
嘱咐:
咀嚼:
理解词语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造句:爸爸妈妈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
迫切地盼望。
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造句:妈妈嘱咐我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领悟:
启迪:
大步流星:
理解词语
领会,理解。本课指爷爷对人生的理解。
开导,启发。
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像流星闪过一样。
造句:上课了,刘老师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
恍然大悟:
意味深长:
一往情深:
理解词语
突然一下子醒悟过来了。
造句: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我才恍然大悟。
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造句:我被老师几句意味深长的话深深地感动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听讲呢?
指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二者都有突然醒悟,明白的意思。
“恍然大悟”只表示思想上一下子明白了;“豁然开朗”还表示心胸、环境、情况等从幽暗、狭窄转为开阔明朗。
1.听了奶奶的提醒,我恍然大悟。
2.老师是能发掘你潜力的人,他们能使你豁然开朗,更加智慧聪敏。
辨析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句: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味苦心。总写爷爷给“我”压岁钱,令“我”回味无穷。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三忆往昔。回忆年幼时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我的感悟。写多年以后,“我”对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感悟。
爷爷懂得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懂得土地是农家生活的命根子;懂得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道理。在每次给“我”压岁钱时都没有直白地说出这些道理,而是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我”明白,这正是爷爷寄托在压岁钱中的良苦用心。这种方式胜过刻板严肃的说教,让人回味无穷,越咀嚼越有味道,以至于直到现在“我”还在思考。
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课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回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回味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中的良苦用心,表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1.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xiān
kāi

jué
xiè

huā
tán


pín
qióng
huǎng
rán


















2.辨字组词。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bēn
奔走
bèn
奔头
咀嚼
咬文嚼字
jué
jiáo
3.我会把画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词语。
(1)老师已经把这道题讲解完了,但我听得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
(2)爷爷对土地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      )
似懂非懂
一往情深
4.我会选词填空。
希望    渴盼
(1)对压岁钱的(  
 ),促使我去翻墙角的坛坛罐罐,去摸屋前门后的夹缝小洞……
(2)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  
 )的对象了。
渴盼
希望
5.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土地难道不是爷爷的命根子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周围的冻土一块块掀开来。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向菜园跑去。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恍然大悟,在上衣口袋里,果然摸到已被我暖热了的几枚硬币。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地是爷爷的命根子。
周围的冻土被我一块块掀开来。
我高兴地向远处的菜园跑去。
我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听了他的话,恍然大悟。
····(共37张PPT)
爷爷的压岁钱
1
1.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晚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真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重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本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一读:通读课文,课文中写了爷爷几次给“我”压岁钱?分别藏在哪里?
二品:找出爷爷每次给“我”压岁钱时所说的话,并理解其中的深意。
四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三析: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核心问题: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良苦用心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年幼时,每逢过春节,爷爷都要给我压岁钱。
当时,让我激动的是那几枚硬币,过后,值得回味的却是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
本段第二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我”年幼时和长大后对爷爷给的压岁钱的不同理解。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自然地引出下文。
7岁那年春节,我刚刚在院子里燃放过爆竹,就奔向爷爷索要压岁钱。爷爷的大手却握得紧紧的,我费了半天劲才掰开。但入目的却是满手的老茧(jiǎn),压岁钱在哪儿呢?看着我焦急的目光,爷爷笑着说:“我把压岁钱藏在院子里了,你去找吧!”对压岁钱的渴盼,促使我去翻墙角的坛坛罐罐,去摸屋前门后的夹缝小洞……
品析:从哪里能读出“我”对压岁钱的渴盼?
“奔向”“翻”“摸”等词语写出了“我”急切地想要得到压岁钱的心情。
爷爷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zǎn)下的,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
品读(重点):爷爷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是爷爷想让“我”明白压岁钱来之不易;“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是爷爷教育“我”从小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改写:
将此段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走过来对他说,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
相信你也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了,请再练习练习吧!
后来,当我懒洋洋地起身准备回家的时候,却见爷爷大步流星地从远处走来。这时,我猛然醒悟,转身走回菜园边,迈着大步又重新量了一遍,果然找到了几枚硬币。爷爷已经走到了我的面前,问我:“翻了几块土坷(kē)垃(lā)就烦,了?”爷爷边说边慢慢蹲下身去,望着黑油油的土地说:“孩子,咱一家人吃菜就靠这园子,五谷杂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
品读:你是如何理解爷爷说的这句话的?
可以看得出爷爷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意在告诉“我”:土地是农家生活的命根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
可爷爷在春节那天早上仍对我说:“压岁钱给你预备好了,你猜放在哪里了?”书包里、抽屉(tì)里、枕头下,一切可能放的地方猜了个遍。爷爷微笑着,只是摇头。直到我不肯再猜下去,爷爷才用手指指我的衣袋说:“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呢?”我恍然大悟,在上衣口袋里,果然摸到已被我暖热了的几枚硬币。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思考(难点):爷爷为什么说“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爷爷是在告诫“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钱”在这里不单单指的是货币,还代表着前途、命运,暗含了爷爷希望“我”能认真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有所作为。
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让“我”知道压岁钱是怎么来的,知道农民攒钱不容易;农民要依靠土地和辛勤劳动获得收获;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探究(难点):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
爷爷没读过什么书,识不了几个字,却懂得生活的艰辛。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了。靠养几只鸡换零花钱,在20世纪70年代里,实在是农家生活的写照;而土地则是爷爷眼中的命根子。他的汗水流进土地里,他的希望也在此时播种下去。尽管那时贫穷落后,日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爷爷对土地仍一往情深。爷爷最终还是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他老人家是用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来启迪他的孙子吧?直到现在,我都在思考他当时想说而未说出的话。
阅读方法解密:认识时间顺序
什么是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情或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进行介绍。
如何运用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叙事或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爷爷懂得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懂得土地是农家生活的命根子;懂得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道理。在每次给“我”压岁钱时都没有直白地说出这些道理,而是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我”明白,这正是爷爷寄托在压岁钱中的良苦用心。这种方式胜过刻板严肃的说教,让人回味无穷,越咀嚼越有味道,以至于直到现在“我”还在思考。
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1.一读:通读课文,课文中写了爷爷几次给“我”压岁钱?分别藏在哪里?
课文中写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分别藏在鸡窝里、菜园里和“我”的衣袋里。
串珠问题:
2.二品:找出爷爷每次给“我”压岁钱时所说的话,并理解其中的深意。
①爷爷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爷爷想让“我”明白农家零用钱来之不易,让“我”从小就怀有一颗感恩的心。②爷爷边说边慢慢蹲下身去,望着黑油油的土地说:“孩子,咱一家人吃菜就靠这园子,五谷杂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爷爷的话意在告诉“我”:土地是农家生活的命根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③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爷爷是在告诉“我”要努力学习,靠自己的本领创造美好的生活。
3.三析: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
4.四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爷爷虽然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但对生活却有着朴实的感悟,对晚辈的教育也懂得循循善诱。爷爷能够把最普通的给压岁钱的习俗,当成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在给钱的方式上颇费了一番心思,与众不同。
爷爷的压岁钱
课文结构
总述:爷爷给“我”压岁钱
分述
总结:“我”的感悟
7岁时:
鸡窝里
学会感恩
10岁时:
菜园里
不能忘本
12岁时:
“我”的衣袋里
靠自己
方式不同循循善诱
良苦用心殷切希望
本文通过回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回味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体现了爷爷对“我”的关爱和期望,希望“我”保持“感恩、质朴、自立”的美好品质,表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别忘了
成年后每一次回乡,都成了家里的大事。祖母总会像过去的许多年一样,把我爱吃的都留到我回家的那一刻才一一搬出来,因此,我总爱以垃圾桶来形容我在家的情况——这边还未把东西吞下,那边祖母已经在张罗其他宝贝来祭我的五脏庙了。
每次来去匆匆,来不及吃完的,祖母总是想尽办法要我带上路,一包又一包,一盒又一盒。
前一回,在家时看到祖母种的羊角豆,我马上告诉她,城里的羊角豆好贵啊。不消说,我又带走一大包的羊角豆。
临走前,她一直交代我先吃哪一包,什么颜色的袋子里装的羊角豆是先摘的要先吃,另一包要后吃,可是我匆匆忙忙地离开,哪还记得什么颜色的袋子里的要先吃啊。
回来后忙了好几天,才有时间自个儿炒菜吃,马上就想起了祖母给的羊角豆。一打开,心立刻冷了
半截,里面有两包,哪一包要先吃呢?
唉,真是懊悔,那天怎么不听清楚嘛。一边自责,一边就随意打开其中一个袋子,忽然,我看到了一张字条!看得我好不惊愕,马上打开另一个袋子,也看到一张字条!立时,我呆住了,眼泪也不听话地流下来。祖母不识字啊,但是她却用这种方式提醒着我,那两张字条上,一张写着“1”,另一张写着“2”,意思是“1”要先吃,“2”要后吃。祖母的心思,如此细致,如此温柔,她的爱,让我的心酸酸软软地疼起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tóng)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甲午元旦》孔尚任)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cuō)跎(tuó)。(《守岁》苏轼) 
国学诵读
【压岁钱的传统寓意】
压祟(suì)、压惊、辟邪。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春节对联】
上联:千年迎新春  下联:瑞雪兆丰年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回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回味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体现了爷爷对“我”的关爱和期望,希望“我”保持“感恩、质朴、自立”的美好品质,表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了。”你能具体地说一说爷爷对母鸡、土地和“我”的希望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爷爷对母鸡的希望是:健康成长别生病,多下蛋,这样才能多卖鸡蛋多换几个零花钱,来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开支;对土地的希望是:年年有个好收成,来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对“我”的希望是:能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摆脱贫穷,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想一想,应怎样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爷爷边说边慢慢蹲下身去,望着黑油油的土地说:“孩子,咱一家人吃菜就靠这园子,五谷杂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
参考答案:“扒”字不但说明了土地对农家生活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爷爷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告诉“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
.
想一想,应怎样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但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一直没忘,有时一想起便咀嚼一番。
参考答案:“咀嚼”一词照应开头的“回味”,表明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寄托在压岁钱中的“良苦用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你能说一说过春节时得到压岁钱的心情和想法吗?
参考答案:我每次过春节得到压岁钱时都非常兴奋。兴奋之余,我想到这钱是长辈劳动和汗水的结晶,也寄托了长辈对我的爱与希望。所以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压岁
钱,应该用它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同时也督促自己要不断地努力,做一个不让长辈操心的孩
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点拨:本文的情感深沉凝重,语言质朴平实,读来感觉意犹未尽。朗读时,要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我”对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
背诵。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1.这钱是卖鸡蛋攒(zǎn cuán)下的。
2.爷爷手上长满了老茧(jiǎn jiǎng)。
3.书包里、抽屉(tì shì)里、枕头下,一切可能放的地方猜了个遍。
4.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一直没忘,有时一想起便咀嚼(jiáo jué)一番(fān pān)。










二、读拼音,写词语。


xiān
kāi
liáng
shi
huǎng
rán


xiè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用
(  )  意
(  )深
(  )

(  )非
(  )

(  )情
(  )

(  )醒
(  )

(  )流
(  )












四、在下面的方框里加标点。
1.按照她的指引
我直奔鸡窝
果然
在鸡下蛋的草窝里拿到了几枚伍分的硬币
爷爷给我的压岁钱
2.爷爷已经走到了我的面前
问我
翻了几块土坷垃就烦了



----
!
,
: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因为……所以……
不仅……还……
尽管……还……
①那时贫穷落后,日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②爷爷对土地仍一往情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管那时贫穷落后,日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爷爷对土地仍一往情深。1.《爷爷的压岁钱》教案
教学目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生词。
  ★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在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爷爷说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体会爷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楚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过年你得到压岁钱时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2.课文中,爷爷的压岁钱又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扫除阅读障碍(纠正读音,辨识生字词)。强调“嚼”是多音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的顺序。
  三、再读课文
  1.围绕词眼“良苦用心”理解全文,良苦用心什么意思,爷爷的良苦用心体现在哪?
  2.默读2——6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从哪感受到爷爷的良苦用心。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每次都将钱放在了不同的地方,他为什么这么做?
  未说的话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A)爷爷为什么要把钱藏在鸡窝里?为什么要叫“我”“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
  让学生明白:爷爷想告诉自己的孙子,这些钱是靠卖鸡蛋攒的,农家的零用钱的来之不易,让孩子“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是让孩子从小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B)试想想,爷爷把压岁钱放在“菜园子”和“自己的口袋里”又是想告诉孩子什么?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本。爷爷要交给我的是一个道理——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劳动。
  (C)自己的那片天空要靠自己去撑,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感情朗读,深化体验。指导学生读一读爷爷的话。
  4.当时对于爷爷的“良苦用心”我能体会到吗?动笔画一画我的表现。
  5.学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把爷爷三次说的话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起来理解,即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含义”。以读促悟。
  (1)爷爷最寄予希望的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勾画文中重点词句)
  (2)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
  (3)爷爷给我的仅仅是压岁钱吗?它还是什么?
  四、总结深化
  过年时你能得到多少压岁钱?和“我”当年得到的钱数比一比,你会有哪些感触?
  以此问题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以自己的体验感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联系自己的实际懂得珍惜亲情。
  五、领悟写法。
  为什么文章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感受作者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写具体。
  六、板书设计:
 
7岁
母鸡
感恩
爷爷的压岁钱   10岁
菜园子
土地是命根子
良苦用心
  
12岁
衣袋里
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