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花边饺子
2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重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一读:课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哪几件事?
二思:妈妈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四品:从文中可以读出“我”与妈妈之间怎样的感情?
三析:“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核心问题:花边饺子里包的到底是什么?
爱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妈妈一辈子最爱吃的是饺子。
这句话点出了文章的主人公——妈妈,以及全文的线索——饺子,自然地引出妈妈和饺子的故事。
每逢包饺子的时候,妈妈最为得意。【总写】
她一人和(huó)面、调馅(xiàn)儿,绝不让别人沾手。馅儿调得又香又绵,面和得不仅软硬适度,而且盆手两净。只有到包的时候,妈妈才叫上我们,让爸爸看火,我擀(gǎn)皮儿,弟弟送皮儿,指挥得头头是道。
本段语言干净利落,语句不多,却将妈妈包饺子时的“威风”诠释得淋漓尽致。“每逢”“一人”“绝不”“又……又……”“不仅……而且……”等词句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妈妈包饺子时的兴奋、得意,也表现了妈妈包饺子技术的高超。
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suì)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shà)是好看。
把饺子穗状的花边比作小姑娘头上戴的花环,说明妈妈包的花边饺子特别漂亮,突出妈妈的心灵手巧。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比喻的手法
什么是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模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征。
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妈妈包花边饺子看似是在逗“我”和弟弟开心,实际上主要目的是把肉馅儿饺子和素馅儿饺子分开,让“我”和弟弟吃带花边的肉馅儿饺子,而爸爸妈妈吃普通的素馅儿饺子。这种做法真正体现了感人至深的母爱。
有一次大年初二,这一天是妈妈的生日,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包了一个糖馅儿的饺子,放在盖帘上,然后对妈妈说:“今儿个您要吃着这个糖馅儿的饺子,一准是有福,大吉大利!”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哪儿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呢?”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滚开的锅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
把饺子比作小银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饺子在锅中上下翻腾的情景,突出了其灵动可爱的样子。
仿写:
请你仿照文章中的比喻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澈见底的湖水如一块透明的玻璃。
相信你还能说出更多这样的句子,试一试吧!
“眯成了一条缝”生动地描写了妈妈的神态,表现了妈妈内心的喜悦。
热腾腾的饺子盛进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夹了三个饺子。
妈妈吃第二个饺子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其实,妈妈的眼睛已经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思考(重点):这段话与之前的哪段话是相呼应的?两种“花招儿”有什么区别?
这段话与第3自然段中妈妈耍花招儿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把肉馅儿饺子吞进肚里相呼应。妈妈哄“我们”吃花边饺子是无私的母爱的表现,而“我”哄妈妈吃糖馅儿饺子是“我”对妈妈的报答。
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的意思是妈妈不仅教会“我”包花边饺子,让“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别人。这花边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肉馅儿、糖馅儿,更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和默默的、深沉的爱。“花边饺子”在文中是亲情与爱的象征。
理解(难点):说说你对第8自然段的理解。
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花边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肉馅儿、糖馅儿,还是伟大无私的母爱及孩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花边饺子里包的到底是什么?
1.一读:课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哪几件事?
①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包花边饺子。②长大后,“我”为妈妈包花边饺子。
串珠问题:
2.二思:妈妈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妈妈为了让“我”和弟弟吃肉馅儿饺子而包花边饺子。
3.三析:“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我”为了让妈妈开心,所以给妈妈包糖馅儿的花边饺子。
4.四品:从文中可以读出“我”与妈妈之间怎样的感情?
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无私伟大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花边
饺子
课文结构
良苦用心殷切希望
小时候:妈妈为“我们”包→疼爱
长大后:“我”为妈妈包→孝顺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妈妈包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回忆;成年后,作者给妈妈过生日,也包了带花边的饺子,讨得年迈母亲的欢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母亲的孝顺。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骇世亲情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
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唯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
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儿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大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j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儿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了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个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国学诵读
【饺子】
原名“娇耳”,是中国的传统面食之一,源于中原宛(wǎn)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在东北有句民谚:“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在童年时,妈妈包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回忆;成年后,作者给妈妈过生日,也包了带花边的饺子,讨得年迈母亲的欢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母亲的孝顺。
小时候,妈妈为“我们”包花边饺子;“我”长大了,又为妈妈包花边饺子。你能说一说,这花边饺子里包的到底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这花边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肉馅儿、糖馅儿,还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和默默的、深沉的爱。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的意思是妈妈不仅教会“我”包花边饺子,让“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别人。这花边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肉馅儿、糖馅儿,更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和默默的、深沉的爱。“花边饺子”在文中是亲情与爱的象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答案:本文以朴素平和的文笔,娓娓倾诉了“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让我们感受到时代在变,但深沉的亲情永远不会变。而这种亲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蕴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朗读时,我们一定要把其中深深的意、浓浓的情表达出来,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如朗读“每逢见我拎回肉馅儿,妈妈就立刻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来调馅儿,决不让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劲儿,那精神劲儿,又像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这两句话时,为了突出妈妈见到肉馅儿,要包饺子时的兴奋劲儿与迫不及待,前一句话语速要稍
快,而且“立刻、决”要重读;后一句话语调要稍有变化,有升有降,而且语气要逐渐加重。
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和面(huó
hé)
调查(diào
tiáo)
和谐(huó
hé)
调馅儿(diào
tiáo
)
拮据(jū
jù)
联系(xì
jì)
根据(jū
jù)
系围裙(xì
jì)
﹒
_
﹒
﹒
﹒
﹒
﹒
﹒
﹒
_
_
_
_
_
_
_
二、读拼音,写词语。
gōng
zī
dǎo
luàn
jīng
jì
pǐn
cháng
kuài
zi
shì
dù
工
资
品
尝
捣
乱
经
济
筷
子
适
度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每逢
—( )
乐趣
—( )
麻利
—( )
惊喜
—( )
好奇
—( )
热腾腾
—( )
失望
每当
利索
烦恼
奇怪
冷冰冰
四、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
)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 )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
2.( )到包的时候,妈妈( )叫上我们。
3.( )我们多调皮,老师( )会耐心地教育我们。
即使
也
只有
才
不论
都
五、句子练习。
1.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一堆饺子,哪儿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怎么没注视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是那么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如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小草。
这么一堆饺子,不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是那么美!2.《花边饺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拮据、沾手、适度、捣乱、破天荒、稀罕、花招、大吉大利、头头是道”等词语,读准儿化音。正确认读多音字“和、调、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4.学习作者用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具体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预习。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1.板书:饺子
饺子,是普普通通的食品,平时我们想吃就可以吃到。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课文。
2.揭题“花边饺子”。读了课题,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儿化音,如:调馅儿、擀皮儿、糖馅儿、花招儿、脑瓜儿、玩儿、劲儿;认识多音字:看火中的“看”(kān)、和面中的“和”(huó)、系上围裙中的“系”(jì)。
2.分段朗读课文,交流阅读成果。
(1)花边饺子是什么样的呢 (找出句子读一读)
(2)我和妈妈之间围绕花边饺子发生了哪些事情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小时候、长大后两部分。引导学生借助课题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三、走进童年,体会母爱
1.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边饺子为何能给小时候的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
2.交流
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本课中的“花招”是借用,带有褒意),妈妈的“花招”是什么
(2)妈妈为什么要耍这个小花招儿 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结合文中的“挨”“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破天荒“等词语,体会当时生活的拮据。
在妈妈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你就是那位妈妈,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她心里在想什么吗
指导朗读。(此刻你对那一个个花边饺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句子。)
(3)引读课文。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这样拮据的日子里,——(生接读)即使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让妈妈只好混在一块煮时——(生接读)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捏出了漂亮的花边饺子——(生接读)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生接读)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虽然生活艰难,有妈妈的呵护,我们依然是快乐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小的花边饺子,包的不仅是肉馅儿,还包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亲情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蕴藏在字里行间。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一份浓浓的爱。
四、拓展升华,阅读推荐
推荐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思考:文中的两个妈妈有什么共同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默写词语,复习回顾
1.所写:破天荒、工资、捣乱、捏出、花招儿。
2.运用上述词语简单说说课文第3自然段的内容。
3.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亲情回报
小时候,妈妈的花招儿,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无声的浓浓的母爱。长大以后,我也耍了个花招,我们认真读读课文4至8自然段。
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
2.反馈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我为什么耍这个花招 (联系上文理解——妈妈一辈子最爱吃的是饺子。每逢包饺子的时候;妈妈最为得意,而且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妈妈对饺子的特殊感情。)
(2)“我明白了,妈妈只喜欢吃饺子,那是她几十年来的最佳食品。”
饺子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
(3)“每逢见我拎回肉馅儿,妈妈就立刻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来调馅儿,绝不让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劲儿,那精神劲儿,又像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她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 联系第2自然段体会。)
(4)妈妈的花招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那我的花招给妈妈带来的是什么 (快乐、惊喜)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 (引领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如: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哪儿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呢 ”等句子。)
从这个糖馅儿的花边饺子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爱)
分角色朗读生日这天的对话,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对母亲的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默读全文,然后出示句子:
(1)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把糖馅儿包到了花边饺子里。
思考:这花边饺子里到底包的是什么 (小结文章的表达方式:前后呼应、托物寄情。)
2.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
思考:妈妈教会的仅仅是包花边饺子吗 (小小花边水饺,浸满浓郁情思:艰苦岁月里的肉馅水饺,蕴涵着妈妈对儿子的体贴与疼爱;幸福时光中的糖馅水饺,倾注着赤子报恩的深情。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将相隔数十年的两种水饺,用“情感”之线编织在文章中。没有豪言壮语,但是最朴实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3.谈感受!
四、检查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2.听写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重点指导易错的字。
3.读多音字“和、调、系”并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五、巩固积累,推荐阅读
课文中有一些打比方的句子,找出来读读,想想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六、作业
《资源评价》
板书:
2、花边饺子
妈妈最爱吃、也爱包
小时候,妈妈为“我”包
浓浓亲情
长大后,“我”为妈妈包
反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同样每一位学生阅读文章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教本文时,除了考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想让学生上一课,有一得,还想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更深一步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深情,更想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内心,真切体会到这人间深情。
回顾这节课,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是:1、教学中目标明确,板块清晰,且层层递进。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品、自悟,同时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孩子,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第二个板块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重点字词,通过比较进一步感悟作品深情。这也为学生写作练习埋下伏笔,引导学生学会在自己的文中中运用“重点字词”来表达个人情感。从执教本课的全过程来看,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教学上的差距,对文本的理解还没有上升的“质”的飞跃,解析教材的能力还亟待提高。总之,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共30张PPT)
提起饺子,我们的唇齿间便会溢满那香醇的滋味。如果特意给小小的饺子捏上“花边”,那么其中必定注入了特别的“情味”。走进课文,让我们来看一看母女俩耍的爱的小花招儿,品一品“情味”浓浓的“花边”饺子。
花边饺(jiǎo)子
2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并读写“大吉大利”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我会写
右下部撇、捺舒展。
jiǎo
饺
左窄右宽。“占”竖长横短,“口”不宜大。
zhǎn
沾
“舌”高“辶”低。
shì
适
资
上扁宽,下窄长。“欠”捺画伸展。
zī
荒
最后一笔“乚”要写得饱满有力。
huǎng
码
“石”偏上;“马”的竖折折钩向内收拢。
mǎ
捣
左窄右宽。右部“山”宜小且偏左。
dǎo
捏
左窄右宽。“曰”宽,“土”下横宜长。
niē
济
“齐”第三笔撇要短,第四笔捺要舒展。
jì
尝
“云”的第二横略长些。
cháng
筷
“忄”的右点在垂露竖的中上部。
kuài
享
上部点居中,横稍短;中部“口”宜扁。
xiǎng
糖
左窄右宽。“米”竖长伸,第二、六笔的撇和点要缩。
táng
和
馅
拮
穗
煞
huó
xiàn
jié
suì
shà
我会认
工资
穗状
煞是
zī
suì
易读错字
shà
和
hé(和平)
hè(应和)
huó(和面)
多音字
拮据:
破天荒:
花招儿:
头头是道:
理解词语
缺少钱,境况窘迫。
借指事物第一次出现。本课指很难吃上一顿饺子。
造句:一向诚实的我为了能让母亲放心,破天荒地撒了谎。
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等。
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造句: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明回答得头头是道,让人佩服不已。
稀罕 稀奇
二者都可作形容词,都有“稀有、新奇”的意思。
“稀罕”侧重于数量少很难见到,在否定句中还含有轻蔑的意思;“稀奇”侧重于很少见,不同一般,多形容人的感觉。
1.这块表本不稀罕,只是它的来历有些特别,所以我倍加珍惜。
2.他热衷(zhōnɡ)于搜寻稀奇古怪的东西。
辨析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造
句: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妈妈的最爱。写妈妈一辈子最爱吃饺子,也爱包饺子。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花边饺子寄深情。写“我”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和弟弟吃肉馅儿的饺子,哄“我们”包花边饺子;“我”长大后,为了让妈妈吃糖馅儿饺子,给妈妈包花边饺子。
花边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肉馅儿、糖馅儿,还是伟大无私的母爱及孩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花边饺子里包的到底是什么?
《花边饺子》这篇文章以饺子为线索,讲述了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包花边饺子和长大后“我”为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表现了“我”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1.我能根据拼音写字词。
(1)妈妈用kuài
zi(
)夹了一个tánɡ(
)馅儿的jiǎo
zi(
)。
(2)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
mǎ( )上不同馅儿的饺子。
筷子
糖
饺子
码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资:①财物,钱财。 ②供给,帮助。
③智慧能力。
资助( ) 资质( ) 工资( )
(2)满:①感到已经足够了。
②骄傲,不虚心。
③全,整个。
④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
装满( )
满足( )
满园春色( )
自满( )
②
①
③
④
③
①
②
﹒
﹒
﹒
﹒
﹒
﹒
﹒
3.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面和得( )软硬适度,( )盆手两净。
(2)( )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 )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
不仅
而且
即使
也
4.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并完成填空。
(1)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麻利劲儿,那精神劲儿,又像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 )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她亲自把饺子下进滚开的锅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 )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饺子穗状的花边
小姑娘头上戴的花环
√
饺子
小银鱼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么一堆饺子,哪儿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呢?(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判断句子的感情。
A.
惊喜 B.
感谢、怀念
①妈妈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 )
②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 )
这么一堆饺子,不可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