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 第5课时 快乐的午餐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 第5课时 快乐的午餐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23 10:51:00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快乐的午餐(建议一课时完成)
一 生活中的数BS 一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探索新知当堂检测课堂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谁剩的多 小白兔三兄弟分到同样多的胡萝卜。老大说:“我吃了2根胡萝卜。”老二说:“我吃了3根胡萝卜。”老三说:“我吃了1根胡萝卜。”现在它们谁剩下的胡萝卜多?为什么?……………………………………………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1.把同样多的物体用线连一连。2.数一数,画出与上面物体同样多的△。△△△
△△△△△△△
△△△△△△△△3.选一选,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1) 每人一件衣服,够吗?

够(  )    不够(  )
(2) 每只猫一条鱼,够吗?

够 (  )    不够 (  ) √√4.按要求画 “√”。
(1) 在少的后面画 “√”。

(2) 在多的后面画 “√”。
√ √ 5.比一比,最多的画 “△”,最少的画 “○”。△ ○ 归纳总结:1. 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多余的叫同样多。
2. 两种物体比较,一一对应后有多余的一方就比没有多余的一方多,没有多余的一方就比有多余的一方少。
3. 至少3种物体比较时,比较的对象不同,比较的结果也不相同。画一画哪一堆正合适?画“√”。√√比一比,最多的画“√”,最少的画“○”。√√6.在多的物体后面画 “√”。√√√辨析:没有一一对应比多少。√作 业
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

Thank you! 快乐的午餐
教学内容
快乐的午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2. 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多”“少”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难点: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快看,今天的小松鼠家多热闹啊!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回答:
?小松鼠家要准备吃饭了,已经摆好了盘子、勺子和杯子。
?有6只小松鼠在准备吃饭。
?桌子上摆着7个杯子、5个勺子和6个盘子。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发现了不少信息。可是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合适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快乐的午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小松鼠家热闹的午餐场景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够吗”,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一起探究新知识,投入课堂教学。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一样多”。
出示课件。(教材第14页小松鼠与盘子的比较图)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把餐桌上的盘子分给了小松鼠,快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松鼠和盘子一样多,盘子够了。
师:你们仔细想想,老师是怎样分的?
生:每只小松鼠一个盘子。
师:像老师这样一只小松鼠对应一个盘子,然后再作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如果答不出“一一对应容易比出谁多谁少”,教师要指出图中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告诉学生;如果学生能说出这样容易看出谁多谁少,教师就可以适当告诉学生这样一一对应地作比较,可避免重复数或漏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 认识“谁比谁多(少)”。
出示课件。(教材第14页小松鼠与勺子、杯子的比较图。)
师:看!同学们,老师把餐桌上的勺子和小松鼠也像刚才一样,一个对应一个地摆了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够吗?
生:勺子少了1个,不够了。
师:这时候我们就说,勺子比小松鼠少1个,不够了。那杯子呢?
生:杯子多了1个,够了。
师:杯子多了,我们就说杯子比小松鼠多了1个,够了。
3. 认识“最多”“最少”。
出示课件。(教材第14页最下面的图)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餐桌上的餐具都摆在了一起,你们仔细看看,能正好配成套吗?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体会“一一对应”作比较的优点,教会学生作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最多”“最少”的理解。
4. 小游戏:同桌两人,一人说要求,一人摆花片。要求可以是摆出的红色花片比黄色花片多。
学生做游戏,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游戏,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渗透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玩中“消化”所学知识,寓学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物体多少的,今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很多问题。同学们在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注意要把话说完整。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一样多   多了1个, 少了1个。
课后反思
1.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 在作比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