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4 15: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成都市大弯至佳实验学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起笔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缘由,中间写所见美景,收尾抒内心感慨。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作者将超脱的情感融入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阅读此文,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笔墨淡雅的画卷。虽无雄阔的气势,却给人以清新、恬适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与阅读能力,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根据以往的文言基础,他们能很容易读懂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背景,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文章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并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
 
品味朴素自然、清新恬淡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个别朗读、集体诵读和自由诵读等方式读文章,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法了解文章主旨及作品内涵。
 
采用创设情境法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五、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学法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理解文章。
七、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古诗词,交流有关月亮的名句,创设情景。
师: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这样的导入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过渡到新课。)
(二)初读
正字音
晓节奏
1.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读音重要的字词。
2. 找出朗读节奏需要停顿的句子,并做示范朗读,师生予以点评。
3. 指定一位学生读文章,师生共同评价;
4、多媒体展示节奏划分明确的文章内容,学生齐读,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通过多种方式去读文章,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再读
通文意
晓内容
1.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再读文章,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汇
2.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找出的重要词汇。
3、学生翻译各句意思,师生共同点评。
(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探究问题,并让他们在合作中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带动了整体的进步。)
(四)品读
悟情感
析人格
1、学生选取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先在组内品读交流,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由发言,展示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3、重点理解“闲人”的内涵,教师出示文章背景资料,加深对作者豁达心境的理解
4、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出示板书。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五)作业
总结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圈点勾画的方法教会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知人论世的方法则教会学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不仅欣赏到了月夜美景、领会到苏轼写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凡的人格魅力。
板书:
→乐观豁达的人格
闲人
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落寞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