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3 20: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
3、认识“诚信”是立世之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曾子,有一次他的妻子要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街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上街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孩子,你不必当真。”曾子说“怎么能说谎呢?”就把猪杀了。曾子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信,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笔记小说,一起去感受一下诚信的魅力。
二、朗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检查预习,基础巩固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它有篇幅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内容繁杂的特点。鲁迅把笔记小说分为两大类,一是志怪小说,代表作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一是志人小说(神异鬼怪),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四、读课文,注意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五、理解文意,当堂达标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连词,和
日中:正午
至:到,到达
舍:放弃,不再等待
去:离开,今义:到
乃:才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仍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朋友自己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才到。
小结:故事的开端,也是事件的起因,交代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板书: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时年:当时,那时
尊君:你的父亲
不:通“否”,表是疑问
久:长时间
已去:已经离开
翻译:元方那时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说:“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
“(父亲)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小结:故事的发展,写元方回答友人的问话,刻画了一个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助词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无“相互之意
委:抛弃,丢下
家君: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无礼:没有礼貌
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引之:引,牵引,拉之,代词,指元芳
顾:回头看
翻译:(父亲的)朋友(听了后)便大怒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直不是人啊,与人约好出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定正午。到了正午没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小结:故事的高潮和结尾,客人大骂陈太丘,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了元方年纪虽小,但却明白事理、机智聪颖的特点。
高潮板书: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结尾板书:友人惭,元方不顾
六、复述故事
七、合作探究
1、《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做人应当诚实守信,讲究礼仪。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1)失礼。元方作为晚辈,小辈,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愧疚,并且主动向他示好,元方却仍然拒人于千里之外,显得很不礼貌。
2)不失礼。元方父亲的朋友失约在先,不问自己的过错,还指责他人,既不讲信用,又没有礼貌,所以元方“入门不顾”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