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学习目标导航集体 阶段1 认知 预习 质疑工效地力牛耕 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思考·点拨奴隶主贵族劳动者自由买卖封建地主封建农民地主思考·点拨阶段2 探究 互动 通关阶段3 体验 落实 评价典例体验落实评价课件27张PPT。学习目标导航铁犁牛耕家庭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阶段1 认知 预习 质疑精耕细作 思考·点拨耕地面积利用率耧犁曲辕犁中耕翻车合理用肥株选法中华文明 思考·点拨阶段2 探究 互动 通关阶段3 体验 落实 评价典例体验落实评价课件33张PPT。学习目标导航工商食官 阶段1 认知 预习 质疑政府皇室工艺水平生产效率民间私人主动性民间市场小农经济缴纳赋税商品化。思考·点拨司母戊鼎养蚕织丝瓷器青瓷青花瓷彩瓷春秋杜诗灌钢汉代瓦斯帆唐代思考·点拨阶段2 探究 互动 通关阶段3 体验 落实 评价典例体验落实评价课件28张PPT。元丰监(梧州钱鉴)是北宋江南六大钱监之一明朝中叶,桂东三大商业重镇, “一戎 二乌 三江口” (龙圩平南大安桂平江口)一、商业的兴起——先秦(春秋战国)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1、原始社会:物物交换
2、商朝:
3、春秋战国:民营商业兴起商人出现和商业兴起;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制度★与西施泛舟齐国。
至陶,经商,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秦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1)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农业、手工业发展
(3)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民营商业兴起的原因:原因表现受到限制
(重农抑商)1.设专供贸易的“市”(空间)2. 闭市后不得再经营(时间)二、商业的初步发展——秦汉对外贸易逐渐发展汉代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三、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隋唐
1、表现:
①城市繁荣:
②市场发展:
③外贸:
④金融: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商品流通范围扩大;政局稳定、政策开明)2、原因:长安、洛阳、扬、益(扬一益二)
(但受时间、地点限制)农村集贸发展——草市和墟市广州——外贸港口,市舶使柜坊、飞钱
柜坊:
飞钱:
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济永渠邗济通沟江南河渠608年605年605年610年涿郡长安洛阳余杭江都隋朝大运河的开凿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物质基础放松对外交易限制纸币出现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政策金融交通政治国家统一2、原因四、宋元:商业空前繁荣(1)彻底打破“市”“坊”界限
(2) 种类增加
(3) 世界上最早纸币 ——交子
(4)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
(5) 外贸发达1、宋代表现——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都: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外贸港口, 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元朝商业的繁荣五、明清-----商业进一步繁荣
①城镇商业繁荣
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③长途贩运贸易
④商帮”(徽商、晋商)表现⑤白银成为主要货币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经营盐业致富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遍地徽商”:经营大宗商品和长途贩运;插手生产领域;经营典当经营票号,走出国门 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二少爷乔致庸在贩茶汇兑银票的过程中,使用银票的方便快捷使乔致庸对票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乔致庸开设票号,提出“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口号。 日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红顶商人”胡雪岩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如安徽绩溪湖里村人“红顶商人”胡雪岩。1、总体上发展不充分,始终是自然经济的附属部门;
2、商业活动始终受官府的控制和影响;
3、随着封建经济的繁荣而发展,有许多发展和创新;
4、商人活动有一定的地域集团性。归纳: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结合发展历程、表现、原因等因素归纳)1、当看到“坊巷桥门以及隐辟处,俱是铺席买卖”的场景时,我们可以断定这种情形最早出现在( )
A、宋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2、“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句话说明山西商人( )
A、能象麻雀一样飞
B、活动范围广
C、像麻雀一样灵活
D、具有麻雀的特性
3、明中期,晋、徽商纷纷暴富的社会原因( )
A、城镇繁荣、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长期勤劳
C、一直喜欢从事食盐贸易
D、政府鼓励对外贸易ABA来一展身手吧!!!4、唐朝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其中市中“柜坊”的职能是( )
A、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B、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
C、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
D、负责皇家物资的采购
5、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坊(住宅区)和市(贸易区)曾严格分开。市的开设有地域限制,活动有时间限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 C、宋代 D、元代AC6、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四川地区
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
7、明朝中期,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DD8、对唐朝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对外商业交往频繁,是亚洲各国经济交流中心?
②对商业经营场所有严格的区域限定?
③对商业活动时间有较严格的规定
④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述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官府设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场
② 出现柜坊和飞钱
③ 坊市界限被打破
④ 地域商人群体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A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北朝 《木兰辞》
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政府的行政管理。10、材料解析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四川课件32张PPT。第五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1、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应该是自由的雇佣劳动者;2、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应是为了生产商品、获得利润而剥削劳动者,而不是为了生产满足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产品;3、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应同时雇佣较多的工人,从而能够提供较大量的产品。货币、生产
资料所有者一无所有的
自由劳动者 经营劳动出资出力利润工资 雇佣 被雇佣 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请思考:
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一、明清资本主义萌芽1.概况:2.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4.出现的原因:(一)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①时间:明朝中期以后②部门:
丝织业(苏州、杭州)
棉纺织业(松江)
冶铁业(广东罗定)铸铁业(佛山)3.实质:劳动力的买卖关系即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江南地区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概况 (二)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2、分工更细;3、出现萌芽的行业增多。 江西景德镇在乾隆时期,这里的制瓷业已经相当发达了。时人形容“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工艺水平相当高,分工也非常细。这里的“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其中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这种将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规模经营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大大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三)评价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在古代中国巨大的农耕大树下,没有养分,没有阳光,最多只能长成萌芽,永远是萌芽。 重农农耕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4.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根本原因)1.封建制度的束缚。3.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重农抑商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5.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二、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理解“重农”含义: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救荒赈灾。“抑商”含义: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措施:沿用“重本轻末”的治国思想,实施禁榷制度;普设关卡,加征商税;歧视商人;组建规模庞大的官营工商业。往往流于形式变本加厉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目的:3、后果:4、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直接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三、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政策:
闭关锁国就是严格限制(不等同绝对禁止) 对外交往的政策。
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1656年六月,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命令从天津至广东沿海各地,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与郑氏等反清势力贸易者, “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清朝初期东南沿海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统治者采取这一政策的客观原因。问题是,当这些威胁解除之后,统治者(尤其是清统治者)为何坚持沿用这一政策?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英国大使马嘎尼来华期间,记载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都是蓬头拓面,衣杉褴褛,因此他形容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蛮人”时代(见马嘎尼的中国行记)。 ①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决定
③主观原因:统治者愚昧自大
④客观原因: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1.原因2.演变①明代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②清初禁止一切官民对外贸易;
③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对外通商口岸,后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④乾隆时期,仅开通广州十三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3.后果: ★对比中西方的近代历史,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康乾盛世”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明清(鸦片战争前),随着中国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在自然经济的母体内,变异出一种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这种萌芽初露出中国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的曙光,体现了中国近代前夜的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王朝的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压制阻碍,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能在农耕经济结构的细小缝隙中迂回曲折地缓慢潜流、渗透,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走向了衰败。1.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2.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D3.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B“(雍正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据材料说说清朝重农抑商的原因是什么?①地少人多 ;
②四民皆赖食于农;
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课件20张PPT。1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1第二单元 第六课
洋 务 运 动1860——18951材料一 晚清大事年表(一)一、选择洋务——“运动”之前先有“观念”内忧外患1对西方认识由无知、歧视到逐步认同材料二: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
——1839年,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的一个御敌奏折材料三 :“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物为洋务“
——1858年罗淳衍在奏折中称材料四:洋人十年(1860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1862年)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天平军);二者皆有德与我。
——1862年曾国藩对幕僚说的一段话对西方无知歧视对西方认同对西方观念变化一、选择洋务——“运动”之前先有“观念”1世界走向工业文明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借师助剿”的成功洋 务 运 动“夷夏”观念的改变学习西方 维护大统观念一、选择洋务——“运动”之前先有“观念”1(一)李鸿章的洋务人生李鸿章(1823-1901)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梁启超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夫今之日本,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
——1864年李鸿章致恭亲王的信11、归纳李鸿章的改革原因和改革规划
2、提取李鸿章对时局的认识(一)李鸿章的洋务人生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清政府最大的军工企业
清政府最大的民用企业
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
清政府第一条铁路
亚洲第一的海军
……1(一)李鸿章的洋务人生李鸿章(1823-1901)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材料一:修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
迫于倒悬”, “以豪强而夺贫民之
利”。——曾国藩(1867年)1李鸿章(1823-1901)1880年,李鸿章上奏请修铁路,指出修铁路有增加税收、便于运输军队、便于运输货物、方便民众生活等9大优势…(一)李鸿章的洋务人生材料二: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乾隆朝
之世,非有火车也,西洋亦效贡而称臣。…
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其不可
行三也。 ——(留英、留德公使)刘锡鸿据材料一二提取反对者的理由?有合理性吗?你有何认识?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1881年4月通车,马拉
6月,改用机车,火车
8月,因“震惊”东陵被查禁
因运煤需要,最终没有被拆除
……命运多舛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马车铁路(一)李鸿章的洋务人生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张之洞(1837-1909)“讲到我国的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毛泽东(二)张之洞的洋务人生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 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
汉阳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结构。 张之洞(1837-1909)(二)张之洞的洋务人生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读图:分析张之洞选址汉阳合理吗?提示:从图中能读出哪些有效信息?
1.汉阳的位置
2.原料产地的位置
3.原料运输的路线(二)张之洞的洋务人生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1.“大冶距省远,运煤至彼,运员收员短数搀假,
厂中所用必以少报多,以劣充优,繁琐难稽。”
2.“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张之洞关于汉阳铁厂的选址(二)张之洞的洋务人生据材料分析张之洞选址汉阳原因何在?你有何认识?节约成本经费、便于管理控制、照顾原料产地妥协性、封建性… …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三 )洋务之败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好,海军也罢,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孔,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1(三 )洋务之败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各国设问:对比两段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因何失败?(三 )洋务之败二、 创办洋务——由观念到行动1 1895 年,甲午战败,悲伤的一年,三个知识分子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42岁的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37岁的康有为在北京领导三千举子上书皇帝,主张变法……
(公车上书,改良救国)
29岁的孙中山在广州发动广州起义……
(暴力颠覆,革命救国)三、洋务之路——观念转变的价值课后升华:
以《我对____的新认识》为题,自选一洋务人物,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1课件22张PPT。“红色资本家”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红筹”大鳄
中信泰富前董事长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毛泽东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走进荣氏家族的兴衰史 课标要求:
1.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因素。
2.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
1895年底,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荣氏兄弟(荣宗敬与荣德生)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于1896年在上海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地方当地士绅的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面粉厂,荣氏取得初步发展。
探究1:1895年,荣氏兄弟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
探究2:荣氏兄弟“弃农从商”,反映社会经济结构出
现怎样的变化呢?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19 C末)探究3:结合材料并联系教材思考,当时的社会有哪些
因素有助于荣氏兄弟创业呢?
1)甲午战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3)民族工商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订购面粉,中国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1915年“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1914—1920年6年间,面粉系统和纺织系统迅速发展,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桂冠。但好景不长,1920年,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荣氏企业也从盈余转为亏损。
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黄金时代”
—— 一战期间(1912-1919)探究4:根据材料,荣氏的企业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
请问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
探究5:联系教材,了解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如何?还有哪些行业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材料1:……至于机器制造业,国内几乎是空白。机器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材料2: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矿的75%,日本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
材料3: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仅占整个国民经济的2%,而封建经济则占到90%。
——以上均摘自《民国社会经济史》 探究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该时期中
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资相比,民族资本力量薄弱,
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小;发展时间短暂(1912—1919)。 轻 弱 小 短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苦苦支撑了几年后,随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措施的出台,荣氏企业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纺织厂的比重,分别占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再次落在兄弟俩的头上。荣氏企业的发展创历史最高纪录。
三、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发展较快
——1927-1936年 探究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而且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荣氏企业日益萎缩。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破毁,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
四、抗日战争时期濒临破产
—— 1937-1945年 探究8:“1937年的一声炮响”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探究9:荣氏企业在此时期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
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探究10: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五、抗日战争胜利后陷入绝境
—— 1945-1949年 探究11:结合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下图思考,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IAGCDBFEHJK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夹缝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较快发展濒临破产陷入绝境获得新生时间消亡阻碍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与束缚;自身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认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政府的政策扶持人民反帝爱国热情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列强侵略提供的客观条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推动因素: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自然经济解体;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东南沿海;
轻工业为主,
少、小、弱民族资义诞生;
早期维新思想甲午战后自然经济再解体;“实业救国”热情; 清政府鼓励。民族资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推动;政府政策
支持;欧洲列强暂时放松
侵略;群众性抵制日货提
倡国货运动轻、弱、小、短国民政府鼓励支持日本破坏、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的压迫美国侵略、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垄断 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的荣德生全力阻止迁厂逃资,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
1954年,38岁的荣毅仁将荣氏在大陆的企业全部交由公私合营。 “红色资本家” “中国民族资本第一户”由此得名。
延伸拓展:“公私合营,红色资本” 1979年,荣毅仁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曾经被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
延伸拓展:改革开放,重现春天 荣智健第三年(2005)蝉联 “胡润百富”中国大陆第一富豪。中信泰富目前三大主营业务为特钢制造、铁矿开采和房地产。 荣智健——中信泰富前主席,2008年辞职
第四代——荣明杰(长子)、荣明方(女)延伸拓展:“传承三代,商业翘楚” 曾经有人这样总结荣氏四代的业绩:第一代白手起家;第二代另类传承;第三代隔代创业;第四代厚积薄发。
这个富豪家族在一百多年中经历了从晚清、民国、抗战、解放、“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的全部历史震荡,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的艰难、曲折发展。
延伸拓展:“富过四代,回味传奇”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荣氏家规 1.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课堂检测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关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B.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与外国资本相比十分薄弱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3.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4.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课堂检测5.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抗日战争前期
C.抗日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6.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支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课堂检测《茶馆》片段《茶馆》片段课件19张PPT。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 世界银行专家梧州学院·图书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答: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立足点:自力更生。 请思考: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呢?1979年4月,邓小平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谈话海南浦东1979年决定对粤闽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海南浦东海南浦东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全方位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多层次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推进宽领域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点线面内地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有何不同?1、前提不同。
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国力增强的前提下主动进行的;
旧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2、性质不同。
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3、结果不同。
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音不怕风险,敢闯敢干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4分)答: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王朝,不改革内政;单纯引进,缺乏创新,最终失败。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引进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注意把引进技术同国内消化、吸收、运用、创造结合起来。(2008年会考)5、在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位于广西的沿海开放
城市是( )A、北海 B、桂林 C、南宁 D、钦州(2006年会考)6、1980年,我国设置四大经济特区,在福建的经济
特区是(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2005年会考)请回答:
1、那一位老人是指谁?
2、“一九七九年,那个春天”中国实施的
伟大决策是什么?
3、“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说建立
了四个经济特区,它们分别是哪些城
市?
4、决定1979年春天巨变的是哪一次重要
会议?改革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 《春天的故事》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 《春天的故事》歌词 说说你身边的“春天故事”,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你幸福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从此沉寂的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 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1、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2、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3、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4、资源丰富。经济特区“特”在哪里?思考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思考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区别吗? 深圳等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是
A、生活方式 B、社会制度
C、地域大小 D、文化传统探究 深圳是经济特区,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香港是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思考(1)右图中福州所处的位置是____(2)福州有哪两次开放的历史?(3)这两次开放的背景是什么?(4)这两次开放分别有何影响?(5)结合这两次开放的背景和影响谈谈你的认识。1842;1984第一次是鸦片战争战败后,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
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第一次使中华民族走向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第二次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福州是福建省的重要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闭关自守落后挨打,
改革开放是富强之道课件51张PPT。 1949年开国大典之日,……广场上万众欢腾,毛泽东的表情却始终凝重,此刻的心情按他自己说是“又愉快又不愉快”。
毛泽东后来解释: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亮剑天安门——从国庆阅兵看新中国武器发展历程》,《世界军事》2009年第11期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被炸毁的广州海珠桥材料: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倒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廿左右。同时还有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至于华北工业中心之天津,原有各业大小工厂五千家,去年经常保持全部开工的仅及百分之一,局部经常开工的占百分之四,有百分之四十的工厂已陷停顿,其余百分之五十五均陷于半停工状态。
──沙英《蒋匪经济危机迈向总崩溃》,(《东北日报》1948年4月2日)
请思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建国初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背景)材料: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千克,钢0.29千克。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1949-1956)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0分)。
请回答: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是如何回应这样的疑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中,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事情?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3.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1.恢复经济的措施
(1949-195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三年)土地改革1.国民经济的恢复2.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2.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重大成就和特点
(2)意义 读图:“一五”期间有哪些重大成就?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工业建设体现出“一五”计划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材料二: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征询苏联领导人对中国“一五”计划草案的意见,并提出对苏联科技和建设援助的需求。……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称为“156项工程”。
——董志凯《关于“156项”的确立》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谈谈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东北地区重工业基础薄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受苏联影响资源、交通、地理位置;工业基础好;2.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重大成就和特点
(2)意义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①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1)内容:②手工业按照农业方式实现合作化。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国家入股私营企业,并由国家派代表负责经营管理,企业性质从私有变成公私共有。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手中的股份进行赎买,使企业完全变成公有。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手工业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初步建立3.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1. 内容: 2. 实质: 农 业——全行业公私合营3. 意义: ——参加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工商业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八字方针
1960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总路线”
19581.1956年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功的探索(2)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 ②正确指出了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正确指出了主要任务 (1)、 召开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探索……开始。经济建设方针
A、中共八大前,经济建设出现的问题:
冒险、急于求成。脱离国情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 B、经济建设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
C、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1)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目的---
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尽快把我
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评价---
它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
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脱离了国情,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是一条错误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的春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全面跃进的春天,无论工业、农业和其他事业,都有比以前更大的发展。马克思预言过,无产阶级革命将使我们进入“会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
——《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1)“大跃进”北戴河会议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以钢为纲,全国跃进”的方针,号召1958年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8月29日,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而奋斗》《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等四十项决议。会后,在全国很快形成了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中国国情网 北戴河会议一个中学生眼中的“大跃进”
为了实现党中央制定的钢铁产量实现1500万吨的伟大目标,国家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为钢铁“元帅”升帐作贡献……当时我们学校规定,每个在校生至少交5斤废钢铁,而且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开完会后,我把家里的东西翻个底朝上,也没有找到一点破铜烂铁,当时真的是急得团团转。我向爸爸要,爸爸说家里的钉子、折页、挂衣服的铁丝、还有一口能用的铁锅都当废铁贡献给国家了。我哭着跑出家门,去找别的同学,可是其他同学的情况也和我差不多,谁也没有搞到多少废铁。 想一想: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会如何?这样炼钢有什么影响?
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冲击工农业生产。你相信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各地竟放高产“卫星”。你相信吗?广西 这块“卫星”田号称“亩产四万三千斤”。后来,稻穗上的姑娘回忆说:“那年,队长带着我们连夜突击,从附近将33亩即将成熟的稻连根拔起,移栽到卫星田里。几十万棵稻穗一夜间移栽到一丘田里,丝风不透。为了防止稻穗倒伏,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圆竹,穿插中间搭上架子。我就坐上了稻穗,有人喊来记者照了相。”“看,卫星田的稻子长得多么结实,16岁的女孩坐在稻穗上,也掉不下来。”《稻穗上的姑娘》人民公社化运动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空山吃坐人民公社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他们还会积极劳动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决定
错误表现:
片面追求高速度和“一大二公”(农业合作
化的规模大、公有化的程度高)主要标志是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实质
是“左”倾冒进错误的严重泛滥。
恶劣影响: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混乱,是出现三年
困难时期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挫
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失误的原因:
对国情认识不足,忽视客观规律,夸大了主观能
动性,急于求成,不能够实事求是。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国民经济的调整(1)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了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2)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成就: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包头钢铁公司大庆油田大庆武汉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港油田天津北京柳州黔桂铁路胜利油田东营探索与失误(1956-1966)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八字方针
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总路线”
1958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1966——1971——1973——1975——1976爆发周恩来进行邓小平全面整顿结束回忆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过程(1)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两年内工农业总产值损失了1000亿元。
(2)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是对文革全面纠正; 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状态。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分别有哪些重大的成就和严重失误?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思考巩固练习 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C 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DC 3. 右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历史现象。造成漫画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经验不足
B.自然灾害民不聊生
C. “左”倾错误甚嚣尘上
D.苏联政府单方毁约 4.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 “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A 5.“一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现。”“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数千年。”对流行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的这些中国歌谣的正确理解是 ( )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B.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
C.提高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A 6.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小前提:17 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个推论( )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D课件31张PPT。我们的母校我们的母校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 世界银行专家梧州学院·图书馆18401949195619661976197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民主革命时期)1919旧新一、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2、内容:提出指导方针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决定改革开放3、意义:伟 大 转 折新起点新时期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2)开始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移。(3)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4)它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新思想新路线新时期新领导新起点思考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作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2、你认为邓小平成为年度风云人物和中国新时代形象的理由是什么?1、“新时代”是指什么?因为他启动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由城市转到农村,开辟农村根据地。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改革放开2、哪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
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请回答;
(1)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什么历史阶段?(2分)(2)我国“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始于何时?(2分)这一重大转变是如何实现的?(4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8.阅读材料
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
——邓小平(学业水平考试题)二、经济体制改革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前提:
内容:
根本目的: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
改革不改向。 (摘自旧人教版教材)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那么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呢?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从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海开始,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二、经济体制改革 依据材料并结合P41第一段的内容,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何首先从农村起步?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 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二 到1978 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 人均粮食产量, 1958 年 303 公斤, 1978 年 316.6 公斤。材料三 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 …… 为特征的人民公社 …… 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严宏昌关廷珠 关友德 严立苻 严立华 严国昌 严立坤 严金昌 严家芝 关友昌 严学昌 韩国云 关友江
严立学 严俊昌 严美昌 严宏昌 严付昌 严家其 严国品 关友申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改革以后,新娘愿意进凤阳吗? 为什么? 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材料二: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亿斤1981年产粮 6.70亿斤1982年产粮 7.15亿斤农民露出笑容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原 因 内 容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二、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战略原因)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现实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历史原因) 意 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江苏华阴市)从一个破旧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中国第一村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几次变化?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思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1950——1952年(地主——农民)1953——1956年(私有——公有)1958年(小——大)1978年(集体——个体)2008年(适度规模经营)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都市里行进的脚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政企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所有制体制: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内 容: 原因:二、经济体制改革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都市里行进的脚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3.作用与成效P42改革积极性生产力经济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市场经济概念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完善基本理论1、建立过程 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概 念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市场经济概念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完善基本理论1、建立过程2、作用与成效 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基本确立生产力发展经济奇迹迈进小康4、 (2013年江苏文综卷12.)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5、(2013天津卷9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你或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梧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 冰泉豆浆、三蛇酒、龟苓膏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21世纪:中国梦习近平将“中国梦”归纳为两个百年:“我坚信,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小结一个核心人物一个体制两个时间点两次思想解放邓小平——总设计师1978年,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理标准”大讨论,
“南巡讲话”四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课件41张PPT。第11课 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请思考:在你的印象中,哪些是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反映?物质生活:
社会习俗:衣 食 住 行婚丧嫁娶、社会风尚……近代中国服饰变革(男装)
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长袍马褂——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 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孙中山综合中西服饰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取名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 中山装礼义廉耻以文治国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的思想和政治含义吗? 在国外一些大场合,我从来都是穿唐装、中山装。我想告诉所有人,我很骄傲,我是中国人。可能因为这点,所以香港大使、申奥大使都找我来做……我很传统,不希望忘记自己的文化。
——成龙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观察此相片归纳解放前近代服饰的特征及成因鸦片战争前的旗袍改良后的旗袍旗袍的变化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体现了建国初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体现了中苏两国的良好关系。工农装流行----列宁装流行----50年代的时尚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红色革命” 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请给它起个主题吧!改革开放以后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变化趋势:二、食——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⑴ 中国传统四大菜系:鲁、粤、川、淮扬菜
⑵ 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
⑶ 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西餐常用原料开始进入
百姓饭桌,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
组成部分(2)受自然物产条件的限制(3)生活习俗的制约因素概况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川菜徽菜鲁菜苏菜闽菜湘菜粤菜浙菜西餐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中餐和西餐有什么区别?论一论 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改革开放前:人们凭票购买改革开放后:人们自由挑选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三、住——居室建筑的演进 2.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1.近代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住宅
如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 3.居室建筑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但是,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完全欧化(花园、别墅)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四、习俗风尚的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1)见面:
(2)称谓:
(3)婚姻:
(4)葬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大人、老爷——先生、君厚葬——文明、卫生、简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因素表现(1)婚姻习俗旧式婚礼新式婚礼根据你平时的了解,古代和近现代的婚姻有哪些不同?1919年”五四”运动前
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 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穿婚纱在教堂举行婚礼。蒋介石与宋美玲30年代,新娘穿白色婚纱礼服,新郎穿黑色大礼服。50年代和60、70年代讲究的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挂帅,不能穿婚纱和西服,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80年代的人终于又穿上了婚纱和西服。90年代,现在的化装技术可真没得说,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 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丧葬形式吗?(2)丧葬礼俗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现象众多,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等。 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规定:男人剪掉辫子,女人禁止缠足,行鞠躬、握手礼等。(3)断发与不缠足运动为什么会出现图片反映的现象?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府延长节假日休息时间
从图片中看,人们休闲娱乐方式有哪几种?
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外出旅游
体现了休闲娱乐方式方式的什么特征?
多样化
说明了什么?
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图片还可看出,什么新风尚正在形成?
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 西装、中山装、旗袍、高跟鞋西餐馆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
简洁葬礼 居住大院、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小结思考外因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外来文化课件34张PPT。第12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一、基础知识梳理 材料一: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史上一个无法忽略的关键词。他一生参与和主持修建的关外、新易、京张、粤汉、汉粤川等铁路,成为我国早期铁路的典范,为我国铁路路网的规划,线路的勘探、设计、施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周恩来总理评价他是“中国人的光荣”。中国的航空业起始于自己研制的第一架飞机的腾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1910年,他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在当年国际飞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偕同助手携带两架飞机返回祖国,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任广东政府飞行队队长。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利用下面三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材料三: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西方传人的。对于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来说,轮船传入中国最早,其次是火车和飞机。1829年4月,一艘从孟加拉开出的小轮船驶抵广州城,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艘轮船。到20世纪初,轮船已航行在中国各大可通航的水域以及沿海港口。20世纪初,牵引火车的全部是蒸汽机车,但车速太慢。汽车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901年。当年,匈牙利人李恩时带进两辆,但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902年侨居上海的外国人柏医生又带进一辆,并在上海街头行驶,引起市民的惊奇。当年,上海有汽车8辆,1911年达到300多辆,此后在其他城市也相继出现。 材料一: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了一辆奔驰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材料二: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思考)
(2)根据材料三,总结我国火车机车演化的趋势;并结合材料一、二、三,就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
19世纪70年代,淞沪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图说历史1.铁路交通 他出生在江西的一个普通家庭
历史素材 他是首批留美幼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1909年,他主持修建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
路——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 他就是詹天佑
——中国的铁路之父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通车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詹天佑 图说历史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故居“铺上”
京张铁路钢轨 图说历史火车机车演变上海第一条磁悬浮列车2.公路交通1897年生产的本茨汽车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 20世纪初,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图说历史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共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图说历史20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图说历史图说历史图说历史 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 ——上海轮船招商局3.水运交通4.航空运输中国的第一架飞机诞生于哪一年?1909年这是个常识,你知道吗?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中国客机图说历史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图说历史 (3)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2006年投入使用的我国空中客车A380客机的模拟图片。这种被称为最先进、宽敞和高效的超级巨型客机将拥有555个客舱座位。 图说历史ARJ21——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支线飞机 2007年12月21日,ARJ21-700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标志着中国飞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5.电报电话老式电话程控电话可视电话卫星电话手 机5.电报电话寻呼机(拷机) 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逐渐普及。当时国人有句流行语:“有事就call我。”但很快受到手机的冲击,进入21世纪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传真机 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使用传真机,几分钟内就能发送信件、图文到千里之外。课件28张PPT。P58链接阅读
唐代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887年)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时候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主要是谁办的?鸦片战争后,外国人你知道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代表报刊是什么?19世纪中期以后;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
(1873年 汉口)晚清上海望平街报馆一角卖报小贩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笔。康有为、 梁启超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B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 平时你和家里人都爱看哪些报纸?爱看哪些内容?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报纸的缺陷?影响普及,不如影视广播影视的普及——广播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出现在什么时候?在哪里?
20世纪20年代 、上海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895年,由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火车到站》、《工厂大门》在巴黎公映,标志世界电影的诞生。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京剧《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记录。
1935年,《渔光曲》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风云儿女电影主题曲
《义勇军进行曲》聂耳田汉反映抗日战争题材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被搬上银幕。 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并跃升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新闻频道19:00首播;新闻频道21:00、中文国际频道(4套)01:00重播。40后的新闻联播主播邢志斌40后的新闻联播主播赵忠祥罗京70后的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曾获央视内部选美比赛的冠军70后的新闻联播主播郭志坚获得“最帅新闻播音员”的称号哪些因素促进了电视业的发展?答案提示: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3.电视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4.电视技术的提高
5.政府的重视
6.电视节目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居世界第五位;
4、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5、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世界第一),宽带网民达3.2亿,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人类第四种传媒工具
时效、迅速、全面网络媒介与于其他大众传媒媒介相比,有哪些优势?答案提示:
网络的优势:(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个人隐私被暴露言论过于“自由”互联网的副作用(2013江苏单科,3分)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2013浙江文综,4分)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CC(2013天津文综,4分)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2010福建文综,4分)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AA课件21张PPT。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四课 新航路的开辟 本课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旧航路何为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游记》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宗教因素商业危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出现“寻金”热
(马可波罗行记的诱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的热情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航海技术的进步
造船技术的发展
地理知识的进步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东方的诱惑)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机是( )
A、获取黄金 B、依仗武力,强化王权
C、进行“圣战” D、进行香料贸易练练手新航路的开辟北美洲欧 洲非 洲南美洲亚 洲大 西 洋太 平 洋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好望角麦哲伦海峡14921487--148814981497印度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葡萄牙葡萄牙西班牙西班牙14871497 ~149814921519 ~1522西欧—好望角西欧—好望角—印度西欧—美洲环球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哥伦布纪念碑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给资本主义自身发展和世界历史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引起商业革命、初步形成世界市场 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世界中古史》 引起价格革命 材料三: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交流密切、
改变生活习惯 材料四:“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史纲》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材料五:“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殖民掠夺之路(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
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发展之路)②引发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之路)③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状态(人类文明交流之路)④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世界市场联系之路)⑤冲击神学思想1、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自我评估:2、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 )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课件31张PPT。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你知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吗?殖民扩张与掠夺内容标准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一、殖民扩张的国家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17世纪中期:荷兰18世纪后期:英国四
位
霸
主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商贸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材料二:荷兰是通过从事商品的运输开始他们伟大的发展的……他们的商船在1600年时就拥有10000艘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他们充当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波罗的海国家之间的运输业者。英国人直到18世纪才能在商船运输方面与荷兰人竞争。
位置优越商业发达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荷兰人究竟凭借什么优势取代了葡、西两国的殖民霸权?材料三:面积和人口都很小的荷兰,经过“80年战争”,战胜了世界性大帝国西班牙……形成“联省共和”国体,开创了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材料四: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因为甲板越窄,缴税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利润也就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技术创新材料五: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体系……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诞生。同年,阿姆斯特丹银行诞生,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经济创新国家独立,国体创新新阿姆斯特丹马六甲锡兰印尼中国台湾好望角抢占殖民地建立垄断性
的贸易公司位置优越
商业发达
国家独立
国体创新
技术创新
经济创新1.“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扩张北美:新阿姆斯特丹
亚洲:马六甲、锡兰、印尼、中国台湾
非洲:好望角抢占殖民地
建立垄断性
的贸易公司荷兰成为17世纪的最大的商业殖民帝国英国的地理位置大西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制度优势
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经济优势
注重发展海军实力——军事优势
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优势综合国力强大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的殖民优势。《航海条例》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航海条例》损害了哪国的利益?结果如何?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归纳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进程。1588年“无敌舰队”之战打败
西班牙开始确立
海上霸权17世纪
中期三次
英荷战争打败荷兰进一步确立
海上霸权18世纪
中期英法
七年战争打败法国最终确立
世界殖民霸权进行殖民战争英国为什么能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打败西班牙: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农业文明打败荷兰:工业资本主义战胜商业资本主义打败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结论:国际竞争不仅是军事的竞争 更是政治、经济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结合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归纳英国还有哪些殖民扩张的途径。 材料二: 材料一:抢占殖民地建立垄断性的
贸易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旗帜和徽章 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16-18世纪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图 法国 英国经济学家曾说: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木材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2.“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
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进行殖民战争
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位置优越
工商业繁荣
资产阶级掌权
军事强大英国成为18世纪的最大的殖民帝国二、殖民扩张的主要途径材料:荷兰……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归纳,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殖民掠夺的手段有哪些。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殖民主义罪恶的表现。
材料一 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材料二 1703年在他们(指英国殖民者)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
材料三 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几百年间,非洲因此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掠夺财富
垄断贸易种族屠杀贩卖黑奴海外贸易:抢劫和欺诈手法殖民掠夺:奴役殖民地人民,抢夺殖民地财富种族屠杀:大肆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将大批黑人贩运到美洲为奴隶血腥
暴力
罪恶三角贸易欧洲非洲美洲 出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到非洲“换取”奴隶中程: 运载奴隶到美洲贩卖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到欧洲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100%-300%。殖 民 者 登 上 非 洲 大 陆贩卖黑人奴隶的船(模型和船舱平面图)结合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殖民扩张的影响的有哪些。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的猎获黑人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对殖民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材料二:一方面,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使相对孤立的地区以商贸活动的方式联系起来,被动地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通过殖民掠夺获取的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始积累,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品又以贸易方式流向世界各地,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对殖民地:带来灾难,造成落后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三、殖民扩张的影响西方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1、对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对殖民地而言: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3、对世界历史而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起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起步早期殖民扩张的最直接的结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史料★应用】 奴隶贸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材料2:几乎每一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每个阶级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航行,装载了价值1 307英镑的货物,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 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2.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提示: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发展国际贸易,进行资本输出和武力威逼。一个核心:扩张与掠夺。
两个称谓: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
三大时期和四个强国:16世纪最强的殖民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影响:促进了欧洲(不包括西、葡)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世界市场的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 针对训练2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人才的流动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课件19张PPT。猜 谜 语
远看像道墙,近看一排房。
走时快如飞,脚下雷声响。
(打一交通工具) 第一次工业革命什么叫工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
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
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资本: 殖民贸易和掠夺 (2)劳动力: 圈地运动(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4)市场: 海外市场的扩大2、条件(必要性)可能性1、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二、工业革命的进程飞梭珍妮机思考: 根据所学地理学知识, 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
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限
制了工厂的发展 2、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恩格斯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的出现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轮船、火车英国早期的火车发 明 人国 别内 容年 代史蒂芬孙英火 车1814年富尔敦美轮 船1807年瓦 特英改良蒸汽机1785年卡特莱特英水力织布机1785年克隆普顿英骡 机1779年阿克莱特英水力纺纱机1769年哈格里夫斯英珍妮纺纱机1765年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英国法国国德俄国4、工业革命的扩展三、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机器发明大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2、首先从发明和使用机械开始,在棉纺织业首先进行。
3、发明的机器主要在轻工业
4、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5、首先发生在英国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材料: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与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被称为“蒸汽时代”。1、生产力领域四、工业革命的影响2、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度出现,工厂代替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3、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4、引发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5、导致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6、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7、环境破坏逐渐加重工厂冒出滚滚浓烟触目惊心的水污染8、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课件27张PPT。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西欧国家的 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回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7课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方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 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但是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很快被打断了!!一、经济危机的爆发1、背景经济危机的含义: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黑色星期四”(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柯立芝繁荣”1924年柯立芝当选为
美国第30届总统19世纪20年代美国——大繁荣时代
摩登时代 美国“大繁荣”的原因:
(1)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横财,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柯立芝实施自由放任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3)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迅猛发展。阅读材料思考,大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材料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贫富差距扩大农民的购买力下降 材料2: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分期付款膨胀 材料3:所有信托投资公司都在进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少?”阅读材料思考,大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股票投机过度归纳:繁荣的背后潜伏的危机主要有: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经济
危机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 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请问:“爸爸”为什么会实业?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就要大量开采煤炭;同时,资本家为了加紧剥削,又要煤矿工勒紧裤带。
一方面,煤矿工人家里因为没钱买煤而挨冻,另一方面,从地下挖出来的煤“太多”了,卖不出去。
产品并非真正过剩,只是由于工人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没有钱来购买煤。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资本家盲目生产,超出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一、经济危机的爆发1、背景——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2、原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膨胀;
股票投机过度;供过于求,生产过剩。3、爆发的表现经济危机的含义: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导火线:
华尔街股市暴跌金融危机,银行倒闭危机爆发标志:1929.10.24,美国“黑色星期四” 生产水平下降失业人数大幅增加 资本家限制生产、销毁过剩的工业产品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自私性表露无遗二、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的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市场萧条,生产下降;
失业人数激增,生活水平下降;
农产品价格爆跌,农民面临破产。二、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的表现2、危机的特点材料1: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2: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材料3: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范围最广危害最大 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二、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的表现2、危机的特点3、危机的影响 1929年——1932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350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1.加深资本主义各国内部的社会矛盾排着长队典当
物品的柏林市民流落街头、
沦为乞丐希特勒进行竞选2.德日意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对内镇压,
对外侵略。资本主义民主制面临考验。国内 整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1931—1932年,76国提高了关税。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两年后美国也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50%。经济危机期间,先后有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以争夺国际市场。3.帝国主义间的矛盾激化,世界局势紧张国际⑴加剧了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有些国家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3、危机的影响⑶整体: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更尖锐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⑵资本主义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⑷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出现和发展。1.实质: 2.结果: 3.影响: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没有克服危机,美国经济更加恶化。人民不满现状,期盼新的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三、美国应对危机措施的失败无为而治的“自由放任” 政策
(理论来源?思想家?)胡佛柯立芝罗斯福政府
实行“新政”罗斯福胡佛村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特点影响美国政府的初步应对“自由放任”的政策失败(背景)罗斯福新政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美国民谣
注:
(1)安德鲁·梅隆是美国20年代三任总统的财政部长;
(2)胡佛总统任期内危机爆发并进一步恶化。
(3)华尔街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所在地,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大危机以华尔街股票市场狂泻宣告爆发。
谈谈你对美国民谣的理解。它反映了
(1)经济危机始于股市崩溃。
(2)美国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危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大危机时期美国生经济凋敝、社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国面临崩溃的情况。
课件22张PPT。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 第六单元饥民成群产品过剩工人失业股市崩溃银行破产企业倒闭胡佛
(1874-1964) 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何种经济政策来应对?其结果怎样?“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败 面临这种状况,美国人需要一个救星带领他们走出危机,他们选择了谁?学习目标1.“新政”的背景
2.“新政”的内容
3.“新政”的影响
4.“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胡佛罗斯福PK59票—472票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
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
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三度当选《时代》年度人物的美国总统; First of all , 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探究一:
罗斯福采取了什么办法让美国人们再次过上幸福的生活呢?二、“新政”的内容1933年3月到1935年初1935年到1939年复兴改革救济①恢复银行信用,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作;①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指导;①防止盲目竞争,生产过剩;①通过《紧急银行法》、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通过《农业调整法》,销毁农作物,调整产业结构稳定价格,促进农业生产恢复,防止农产品过剩开端②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②鼓励出口,刺激生产②调整劳资关系,保障工人基本权利②调整劳资关系,稳定社会整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田纳西工程 1932~1934年,政府投入180亿美元修了13000个运动场、1000个机场、800个医院、2500所学校、100个水电站、20万亩国家公园、种了2亿棵树。
——摘自《美国简史》金门大桥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左图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方面的举措? 以工代赈①恢复银行信用,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作;①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指导;①防止盲目竞争,生产过剩;①通过《紧急银行法》、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通过《农业调整法》,销毁农作物,调整产业结构稳定价格,促进农业生产恢复,防止农产品过剩②缓解矛盾,稳定社会秩序②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①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①实行以工代赈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政策;②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②鼓励出口,刺激生产②调整劳资关系,保障工人基本权利②调整劳资关系,稳定社会整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核心探究二:
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为什么说罗斯福“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1、缓解经济危机:
使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2、缓解政治危机:
改善了民众生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社会矛盾缓和;
3、开创新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三、“新政”的影响通过法令成立管理部门领域700 多个法令劳工福利几十个部门农业救济国家通过立法干预经济材料:报纸连篇累牍地咒骂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是“敲富人竹杠”、“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社会保障法》出台后有人说“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
思考:他们为什么骂罗斯福?他们与罗斯福有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四、“新政”的特点、实质 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 斯 福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新应用是指什么?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国家干预经济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特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直接干预。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美国的经济制度进行局部的改造和调整,与垄断资本结合起来,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四、“新政”的特点、实质总结:本课知识归纳: 罗 斯 福 新 政一、原因(背景)二、内容三、影响金融方面农业方面工业方面社会救济和保障挽救危机,渡过难关开创经济发展新模式缓和社会矛盾
四、特点和实质1、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
A、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随堂巩固3、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有( )
①彻底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②缓和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③遏制了法西斯的势力
④对美国及许多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甚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随堂巩固4、你觉得自己应该学习罗斯福的什么精神?敢于直面困难、无所畏惧、自信、坦率、果敢、信念坚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课件21张PPT。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主要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全世界绝大多数独立国家,几乎无一幸免。战争重创了欧洲,欧洲列强争雄的条件不复存在,以英德法等国为核心的欧洲传统均势体系崩溃,欧洲为中心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二战对世界的影响情境一:Tom 是波音公司的一个员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公司受到重创,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Tom面临失业的压力。……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波音由军用航空转向了民用航空,取得了重大进展,Tom 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并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探究一:这反映了美国在实行什么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干预经济 的加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二战对西欧经济的极大破坏1.含义:2.发展历程: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特征:
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
现实需要: 探究二:Tom为什么会失业?给波音公司“断电”
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 情境二:国会在1971年3月给波音公司资金“断了电”,此举迫使波音公司仅在西雅图地区的员工人数就从80400人减少到37200人,Tom 失业了。
⑵70年代初以后,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的减弱,
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 探究三:谁能帮帮像Tom 这样的众多失业者们?情境三:失业后的Tom 在几次找工作碰壁后,感觉自己是被上帝抛弃的孩子,不再急于找工作了,沉
浸在对理想、对生活的失望中。 他甚至想要么抢劫,绑架勒索,贩毒或者走私
弄点钱……要么一事无成自杀……
1.含义:二、“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2.主要内容: 情境四:Tom 失业后享受的福利——
Tom在失业的头一年内靠领取由政府举办的、向雇主征收的失业保险金,为原工资的50%。后来仍没有就业,就只能领取由政府财政拨款的每月300美元的社会救济;同时,他还可以领取政府的食品券补贴。政府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套宽敞明亮的福利房。大儿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刚生的女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他一家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失业保险、社会救济、住房、教育及其他社会福利1.含义:二、“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2.主要内容: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住房及教育保障等3.实质:是政府通过立法和财经措施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社会政策。1.含义:二、“福利国家”的出现2.主要内容:3.实质:4.作用:①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公平;
②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③导致政府开支扩大,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④助长惰性,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⑤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引起中产阶级的普遍不满。1.含义:二、“福利国家”的出现2.主要内容:3.实质:4.作用:5.发展历程:普遍出现日渐完备继续发展缩 小情境四:失业的Tom 一家可以说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的。这样过了几年,妻子渐渐对他产生了
不满,家庭生活只能说是过得去,孩子也难以享受高等教育,自己的社会地位也很低,Tom 的梦想是想找一份工作!
探究四:Tom 将了解到哪些就业信息呢?材料1:美国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请根据材料概况战后美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2:1970—1979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所占总数的15%上升到72%。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减少
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一)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
第四产业——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二)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减少
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1 美国在90年代克林顿执政期间(1992—2000年),就出现了“新经济”革命。……开始实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像微软、英特尔、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十年的增长,克林顿因此成为“新经济的宠儿”。新经济开始出现,随后因为经济的全球化扩展到其他国家。
“新经济”——(信息)知识经济以信息产业为主导情境五:Tom 凭借对航班的熟悉,成为NEW LIFE国际旅行社的一员。他开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读剑桥的国际贸易。随着公司的扩大,只是高中毕业的老板渐渐把握不住公司的发展了,开始招聘管理者,
Tom经过应聘当上了市场部的经理,做了经理的Tom薪水比原来多了好几倍。Tom 非常感谢大家对他的鼓励和帮助……
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迅速发展
其从业人数不断增多
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 请再快速浏览教材并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提升认识: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新变化 探究五: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能否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完善?为什么?材料一:以最发达的美国为例,1999年美国20%高收入的人同其他人的税后收入差距达到了顶峰。美国
《商业周刊》对工人和首席执行官的收入评估结果表明,1990年两者的差距是84倍,1995年为140倍,1998年达到326倍,1999年则高达416倍。财富差距更为严重,1995年,1%最富裕的美国人占有全国40%的财产,而80%的美国人仅占有16%的财富。
——马晓红《四个如何认识学习问答》
贫富悬殊依然存在
美国在二战后的十个衰退期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
结果:贫富悬殊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课件31张PPT。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
(苏俄)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⒈背景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英、美、法、日国内:反革命势力叛乱
贵族、地主、资产阶级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1)国内战争:(三年)1918-1921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⒈背景
农业
工业
⒉内容 商业
分配
劳动这一政策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管理经济?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⒈背景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⒉内容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
劳动:义务制战时非常手段3.特点:
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生产、生活资料, 消灭资
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带有共产主义色彩.
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情:“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还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请思考:农民的这些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 迫切要求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暴动了!1921年2月克琅施塔得要塞水兵发生叛变;
自然灾害严重;苏俄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革命的三个阶级站在一起:军人、农民、工人、一直忠心于苏维埃政权的克琅施塔得要塞水兵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一直是苏维埃政府最重要的同盟者——农民,为什么也要反对苏维埃政府呢? 面对出现的问题,列宁没有回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他走进各地农民中间,倾听农民的呼声,在人民中间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个农民说:“在实行余粮收集中,懒汉和勤劳的人都同样摊派,这太不公平了。”另一个农民说:“要使农民看到好处。”还有农民干脆对列宁说:“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播的种子都吃掉。”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特殊的政策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请思考: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4、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1)为军事胜利提供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政权(2)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⒈背景 3.特点
⒉内容 4.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十大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决议颁布1.实施的背景: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实施的标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VS 新经济政策粮食税
(核心)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工资级别制“新”3.新经济政策特点:
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社会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新经济政策
VS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可新经济政策,有人指责列宁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一位俄共元老甚至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将严重损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甚至有人以自杀抗议这一“倒退”,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不满。新经济政策是向资本主义的“后退”吗?提示:从该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等方面来思考。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某种一成不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
——列宁的气魄
请思考: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所持的态度是什么?4.新经济政策的作用——P94(1)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探索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政权;1、1920年,农民契柯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是
A.他受到表彰鼓励
B.他的粮食被没收上缴
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2、1921年冬季,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BD1、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有偿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B、有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惧制C、纳税后农民剩余粮由国家统一支配 D、用余粮收集制代替固定粮食税
2、新经济政策中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采取的政策是A、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B、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C、允许外国的资本家投资经营 D、由国家与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BB3、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A、布尔什维克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目标B、布尔什维克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实践C、布尔什维克部分地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4、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DA猜猜我是谁现在知道了吧斯大林三、“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1 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30日)
2 列宁逝世(1924.1),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
3 苏联当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1.提出:联共十四大(1925年12月),
2.完成:1938年
3.最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区别于欧美国家)
4.实施:一五计划(时间、任务、成果)
二五计划(时间、成果)
5.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制订计划、下达指标、严格执行)
(三)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1 原因:
A.为了解决粮食供应困难问题
B.为了支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资金、原料、市场)
2 开始: 1927年联共十五大
3 政策:“全盘集体化”
“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消灭富农”
4 高涨原因: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
5 完成:1937年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他们笑容的背后是什么呢?苏联农业集体化和我国的农业集体化 有何重大差别? 答:
苏联是强制推行,而我国农民是自愿;
苏联走的是集体农庄道路,我国是走农业合作社道路(四) “斯大林模式”1概念:P94
2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形成过程:
4评价:
历史功绩
弊端
总评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
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政治体制。具体形成过程1、1925年,苏联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
2、20世纪30年代,实行农业 “全盘集体化”,把农业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政治权力也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经
济政 治特点
高度集中(高度集权) 1929年12月21日,《真理报》称颂斯大林是列宁的唯一主要助手,是列宁事业的继承人,是活着的列宁。许多城市、工厂、农庄和街道甚至山峰都用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此后,过分颂扬之风愈演愈烈,进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一切成绩胜利都归功于斯大林。他的讲话成为人们工作、发言的唯一依据,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斯大林被奉为神明,当作偶像顶礼膜拜。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苏联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苏联“一五”计划之后,美国也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⒈美国向苏联移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们还对什么感兴趣?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P95
积极: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工业化模式
②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③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④迅速提高了苏联人民的文化水平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苏联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P95
弊端:
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制被破坏,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计划经济下否定市场,经济比例失调,农民利益受损;
思想文化上,政治斗争第一,高压政策,思想统一。课件30张PPT。(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
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⑴ 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 为支持工业,不惜损
害、农民利益,损害
了农民积极性
⑶ 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
和企业的积极性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回顾: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千克,1940年才达429.7千克,1955年也才为524千克;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千克,1940年为24.2千克,1955年为31.8千克。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2.措施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玉米农业工业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政治批判个人崇拜开展种植玉米运动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问题探究一 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了思想的混乱。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地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农业改革:突破口正确
经济
正确 工业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随意,冒进、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失误 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
个人崇拜一、赫鲁晓夫改革一定成效后果:有一定成效,揭开了……对……产生冲击;但是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1. 改革没有结合国情,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2.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3.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
(1964—1982年在位) 改革前期
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世界现代史》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后期经济逐渐停滞
70年代,为维持超级大国地位,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改革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进入僵化状态,苏联社会陷入因境。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问题探究二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了经济发展。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原因: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仍未放弃苏联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 内容:
①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②提倡“民主化”“公开性”。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结果:
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各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立国家联和体,苏联完全解体。 1991.8戈尔巴乔夫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松散的邦联制)
1991-8-19,“八一九”事件爆发。 结果:
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苏联解体的原因⒈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⒉戈尔巴乔夫改革——
3.美苏争霸拖垮苏联经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问题探究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问题探究四 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问题探究五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1、赫鲁晓夫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政治2、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A.赫鲁晓夫时期 B.勃烈日涅夫时期
C.安德罗波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3、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进行的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力图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
B.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
C.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D.促使了他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ABC 为改变苏联日益窘迫的经济政治状况,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实质而言,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没能彻底改变斯大林体制???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不协调???
D.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 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 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 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 独断专行C 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是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请回答: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的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
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不同结果
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课件41张PPT。“如果做外贸的时候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就好了!”这是记者在西城鞋业广场采访时,不少商家说出的内心话。······新加坡定居的生意人鲁漭 ······在接受本报网络采访的时候表示,新加坡与中国做生意,多数人仍然用美元结算,这已经成了固定的结算模式。
——《广州日报》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问题一
为什么要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29年经济危机货币贬值,倾销战贸易关税战危机加重德意日结盟战争基于大危机和二战的反思,有识之士有何共识 和主张?共识:协调世界经济,稳定经济秩序,避免战争重演
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或制度——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制度化、体系化)问题二
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那为什么包括英法在内的国家会甘心让美国来主导呢?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讲话
(1947) 残破的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实力膨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弱,急需恢复 (3)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企图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2.召开时间: 年
地点: 新罕布什尔州
国家: 、 、 、 、 等44国一、布雷顿森林会议自主学习1944美国布雷顿森林美 英 法 苏 中1944年联合国货币和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 3.内容
会议通过了《 》及其 ,统称《 》。联合国货币金融
会议最后决议书附件布雷顿森林协定“······英国被迫同意由美国主导重建·····”说明了什么问题?经济实力决定国家
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1.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主要规定:二、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1盎司黄金 ( 31.1035 克 )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美金”的称谓由此而来。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世界银行(WB)2.国际金融机构1.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主要规定: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任务:①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②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WB)宗旨 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这两个金融机构如何体现美国主导地位呢? 共同学习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拥有24%的投票权。 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 这两个金融机构如何体现美国主导地位呢? 总结: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布雷顿森林体系) 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福勒结合材料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探究学习材料二: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以稳定汇率,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于1946年6月开始营业。在其成立之初,贷款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总贷款额约5亿美元。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材料四:2008年3月21日,北京:世界银行执董会昨天批准给中国的“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3840万美元贷款,用于修缮保护甘肃省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化自然遗产,开发可持续旅游业。
——世界银行集团网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1)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多边支
付体系3.作用积极:
消极: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的霸权地位
(2)有利于美国的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
张创造(2)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签署: ①时间和地点: 年 ,
②国家: 、 等23个
③签署:《 》
3.宗旨:①减少…… ②充分利用……1.背景:各国加强 措施,
造成 进一步萎缩。自主学习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1947 日内瓦美国 中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改为世界贸易组织
关贸总协定大楼WTO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 (GATT) 你认为GATT的这项规定对世界贸易有什么作用?探究与思考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积极: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对发达国家倾销商品有利,特别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4.作用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贸易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货币) (金融) (贸易)三大支柱小结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国际复兴
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①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②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③确立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①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②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本课测评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特点是( )
A.以英镑为中心 B.以法郎为中心
C.以美元为中心 D.以日元为中心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CC 4.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为宗旨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清算同盟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CB5.怀特计划和凯恩思计划反映了
①英美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②英美两国争夺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正确,②不正确
C.①和②均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6.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或步骤不包括: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怀特计划
C.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D.主持通过《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DA7.“二战”后,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8.右图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
A.欧洲联盟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BC9.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和发展教育,这说明:
A.世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B.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
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
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A课件37张PPT。第23课 世界经济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内容标准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顾名思义 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形成内部统一的机制或体系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经济区域集团化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材料一:15世纪哲学家卢梭说:“欧洲国家必须建立联盟,维护欧洲的和平。”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欧洲的联合是历史的要求。”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1.背景一、欧洲联盟战争留给欧洲人的是死亡、仇恨、痛苦材料二:美苏争霸欧洲人的“尴尬”与不安。材料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世界史》 材料四:历史原因:(1)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2)历史上的苦难激发了统一的愿望(4)美苏“冷战”格局的威胁——欧洲人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1.背景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现实原因: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将消除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
——1950年《舒曼计划》一笑泯恩仇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欧洲共同体
(1967)2.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联盟
(1993)经济经济、政治《欧洲联盟条约》
(1992)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欧洲共同体
(1967)欧洲联盟
(1993)经济27国经济、政治6国12国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2.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目标 进一步促进欧洲一体化:
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实行司法与民政的合作。 1.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是( ) A.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练一练B 2.右图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
A.欧洲开始一体化的进程
B.世贸组织建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欧洲联盟建立A练一练3.欧洲一体化发展——欧元欧元诞生过程1996 欧盟单一货币运行机制框架文件通过1998 11个欧盟成员国成为首批使用欧元国家1999 欧元正式问世2000 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 欧元成为欧元区
单一流通货币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经济的发展。
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心理上增强了欧洲人的自豪感。
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对美元产生了冲击。欧元诞生的意义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国家的唯一法定货币。
协调了各成员国在直接税、增值税与消费税等方面的法规,减少了各成员国在税收上的差别。
通过相互承认学历和技术证书,使自然人能够自由去其他成员国从业。
人们可以到欧盟的任何国家购买或出售房屋,在任何国家都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统一的“大欧洲”情境体验我的欧洲新生活学生、旅游者、消费者、商人等情境体验:今日欧洲新生活 4.欧洲一体化——影响 对欧洲
促进欧盟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使欧盟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高。(贸易额第一,经济实力第二) 对世界
1.对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
2.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世界朝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1.20世纪80年代,欧洲、日本的挑战了美国的经济
霸主地位
2.美、加和墨经济联系的加强、发展的需要(根本
原因)北美自由贸易区1.1988年,美、加《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2. 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3.1994年正式诞生 原因
过程 宗旨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北美自由贸易区(1)促进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这一
地区的经济增长(实力首位)
(2)加速了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 趋势——美洲自由贸易区 作用
特点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
贸易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 1.从1993年到2002年,墨西哥对美国出口增长234%;同期对加拿大出口增长约203%。
2.从1994年至2001年,墨西哥吸引美国投资700亿美元。
3.给墨西哥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部门,
并使墨西哥职工的收入有所增加。墨西哥出口部门的职工
收入要比工业部门其他职工高40%。
4.2004年墨西哥经济规模达到5940亿美元,世界排名由第15位上升到第9位。利1 5.2002年,墨西哥经济部部长德韦斯表示,将明确反对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制成品自由进入墨西哥,保护墨西哥本土公司倒闭以及避免关税升级。
6.墨西哥农牧业受到强烈的冲击,造成130万农民破产。协定生效10年来,墨西哥从美、加进口农产品大为增加,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按照协定规定,墨西哥从2003年1月1日起对26种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加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农牧业受到强烈冲击 3.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参加这次游行示威的主要理由不包括( ) A.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 落后,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B.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往墨西哥,造成环 境污染 C.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掌 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 D.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引发生态危机C练一练 有人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说它是可能给墨西哥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北美自由贸易区启示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发展中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澳大利亚堪培拉会议 形 式特 色 渐进机制化论坛两大领域 贸易投资自由化
经济技术合作成 立性 质区域性官方经济论坛 原 则 开放的地区主义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APEC——中国的舞台加 入:1991年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地区经济体) 4.2007年9月8日,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举行。下列关于APEC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APEC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中国于1991加入了APEC D.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练一练B 5.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有( )
①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是政治联盟 ②第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
③当今世界上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集团 ④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练一练B1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课堂小结1993年1994年1989年多为发
达国家众多、差
异明显经济、政
治、集团经济组织 论坛性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集团的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和发展中最大合作水平最高课件28张PPT。世界经济的含义:指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统一有机体。
一.什么是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19世纪中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来,……”。世界经济的形成有如下5前提:
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并巩固。
国际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
国际分工的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
社 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样式。
1.二战前,是以英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2.二战后,世界经济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向两大经济体系竞争合作,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经济竞相发展,多极世界经济格局形成这样的过程。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十二课什么是世界经济体系?1.就是世界经济的制度化.体系化. 2.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但处在自由放任的状态下,各国由于无序竞争,使市场陷入危机中,资本主义是有市场.无规则,导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甚至带来了二战这样灾难性的后果,历史证明,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3.世界市场需要规范,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谁能把握其中的主导权?什么样的国家能主导?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 (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变:欧洲特别是英国经济实力大减;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国。(3)美英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1、背景(1)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过(1)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的召开内容: 《布雷顿森林协定》
①《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③《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时间地点: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2).国际货币制度的确立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了固定的比价关系。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3).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International Monetery Foundation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厦1945年成立。
现在成员国180多个,
中国是成员国之一。
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2000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46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ORLD BANK现有成员国180个,
1980年中国恢复了
在世界银行的席位。世 界 银 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宗 旨稳定国际汇兑;
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世 界 银 行(WB) 宗 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IFM WB 稳定秩序恢复经济美元中心美国霸权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背景:1.必要性:国际政局的变化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人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于合作的必要性。2.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战后各国的共识协 调 世 界 经 济防 止 战 争 的 悲 剧 重 演稳 定 经 济 秩 序2.《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⑴时间:1947年10月签字。
⑵性质:“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不是一个正式的组织。但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⑶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⑷作用: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标志: ①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②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堂小结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为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这样一个以美国一枝独秀方式存在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去演变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又有什么样的利弊呢?
下节课,我们再共同探讨!1、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课堂练习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