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当知县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瑞当知县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5 19:27:54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海瑞当知县
1.朗读课文,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断,学习海瑞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重点)
2.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一读:读课文,说说海瑞是什么时期当的县官,当时的社会背景怎样。
二思:课文主要讲了海瑞当知县时的哪几件事情?
四悟:你认为海瑞是个这样的人?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三探:文中所写的事情,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核心问题:老百姓为什么称海瑞为“青天”?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可是在浙(zhè)江淳(chún)安县,有一个小小的知县,却不惧怕他们。他的名字叫海瑞。
理解(重点):“有一个小小的知县,却不惧怕他们”与前文“没有不惧怕他们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海瑞正直、不畏权贵的品质。
海瑞到了淳安以后,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案件,他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wǎng)好人,也不放过坏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理解(重点):这两句主要写了海瑞到淳安后的表现,以及老百姓对他的评价:称他是“青天”。这个评价从侧面表现了海瑞是有口皆碑的清官、智官。
“本公子的父亲正是胡总督!严大人还是我父亲的朋友!这能有假吗?”胡公子神态骄横。
胡公子连用两个感叹句、一个反问句,可以看出他的嚣张气焰。“神态骄横”更是写出了他完全不把海瑞这个知县放在眼里,也从侧面写出了其靠山严嵩的势力之大。
反问
感叹句
思考:对胡公子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探究:海瑞为什么明知这人就是胡公子,还把他交给胡总督查办?从中看出海瑞的什么特点?
把人交给胡总督,胡总督如果偏袒此人,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儿子骄横无理、招摇撞骗;如果查办此人,必然会心疼儿子。海瑞的做法使胡总督陷入两难境地,让父子俩受到教训。从中可见海瑞的聪明,也体现了海瑞不畏权贵的品质。
还有一次,京城的御史鄢(yān)懋(mào)卿(qīng)要来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的手段十分狠毒。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而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喜欢奉迎。
品析:“鄢懋卿……的手段十分狠毒”直接写出了鄢懋卿的贪婪狠毒,“各地官吏……都犯了愁”,又通过官吏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他的贪婪狠毒非同一般。这是一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侧面描写
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对正面描写做有益的补充,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衬托所描写对象的特点。
思考:海瑞给鄢懋卿写信有何用意?
一方面告诉鄢懋卿自己不能违背上级“招待从简”的通知要求,另一方面直截了当地揭穿了他每到一处便“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令鄢懋卿尴尬难堪,足见海瑞的胆量和机智。
拓展:
假如给海瑞送一副对联表示敬意,你会写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一代清官树正气;
下联:贪官污吏生惧心。
相信你还能写出更多这样的对联,试一试吧!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因为海瑞被调到浙江淳安之前,县里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让平民百姓含冤受屈,而让有权有势的人逍遥法外。海瑞到了淳安以后,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案件,他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也不放过坏人。例如他敢于用计惩办胡公子,还让贪婪狠毒的鄢懋卿取消了到淳安视察的计划。所以,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老百姓为什么称海瑞为“青天”?
1.一读:读课文,说说海瑞是什么时期当的县官,当时的社会背景怎样。
故事发生在明朝中期,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盛行。严嵩把持朝政,气焰熏天。他手下的同党及其亲属,都依仗严嵩的势力,作威作福。
串珠问题:
2.二思:课文主要讲了海瑞当知县时的哪几件事情?
课文主要记叙了海瑞在淳安当知县时“智办胡公子”和“巧治鄢懋卿”两个小故事。
3.三探:文中所写的事情,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详写了智办胡公子,略写巧治鄢懋卿。这样安排,能更好地表现海瑞的正直、机智、不畏权贵,增强了表达效果。
4.四悟:你认为海瑞是个这样的人?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海瑞是个正直、机智、不畏权贵的人。课文中有直接描写他机智、正直、不畏权贵的句子,如:“有一个小小的知县,却不惧怕他们。他的名字叫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也有从侧面衬托他优秀品质的句子,如:“胡宗宪看到儿子被押回来的狼狈样子,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心里又惊又怒,却不敢发作:他知道海瑞官职虽小,却不是好惹的”“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改变了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时代背景——不良风气盛行
海瑞当知县
公正无私
机智无畏
课文结构
被称为“青天” 
智办胡公子 
巧治鄢懋卿
为官清正
课文主要记叙了海瑞在淳安当知县时“智办胡公子”和“巧治鄢懋卿”两个小故事,表现了海瑞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海瑞冒死谏皇帝
明世宗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于说真话,如杨继盛这样爱提意见的官员,不是被杀头、监禁,就是被革职、充军。因此,后来没有人再敢批评他。但是到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个不怕死,敢于揭他痛处的官员——海南琼山人海瑞。
此时,严嵩父子虽然倒了台,但贪污腐化、吏治败坏的风气没有丝毫改变,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问药之中。老百姓越来越穷困。海瑞当时任户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希望皇帝从迷信中醒悟过来。
他知道,奏章呈上去,就会有杀身之祸。但他决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后事,又给自己买了棺材,诀别了妻子,才将他的奏章呈进宫去。
明世宗倒是耐着性子读完了他的奏章。可是他越看越气。那上面写道:
“陛下即位之初确做过些好事,可是后来却沉溺在神仙和仙药中,追求长生不老。可是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古圣贤,还有秦、汉那些自称有仙术的方士,至今还有在的吗 陛下叫人到处采购炼丹的药材,又大兴土木,修建道宫,耗尽了民脂民膏,弄得民穷财尽。怪不得现今老百姓都说:陛下年号叫“嘉靖”,
是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的意思。陛下二十多年不上朝,滥派官职,跟亲人、官员不见面,猜忌、杀戮臣下,弄得国弱民穷,君道不正,臣职不明,形势非常严重。陛下自比为尧、舜,臣下以为连汉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气得七窍生烟,将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赶快把这个家伙抓起来,别让他逃跑了!”
宦官黄锦说:“听说这个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触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经安排好后事,准备好棺材,不会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将奏章拾起反复阅读,觉得海瑞的话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语连声叹息说:“这个人倒像比干,只是朕还没有商纣王那么坏吧!”他好几个月没有作批复。
但明世宗后来还是下旨将海瑞抓了起来。不过,才过了两个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儿子明穆宗即位,才将海瑞放出监狱,恢复了官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
国学诵读
【强项令】
光武帝姐湖阳公主府中男仆,受公主指使杀人后藏进主人府中。洛阳令董宣设计把他抓住,并当着公主面斩决。公主到御前告状,皇帝怒,召来董宣命他向公主叩头认错。董宣不依,两手撑住地面,侍臣强按他的头,他也不肯叩头。光武帝无奈,说:“强项令出!”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海瑞、狄仁杰、包拯、于谦等。
【我国古代清正廉洁的官吏】
课文记叙了海瑞在淳安当知县是惩治贪官污吏的故事,作者通过对海瑞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海瑞的聪明机智,以及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生活中也有像海瑞那样的人,他们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敢于同不良风气做斗争,追求公平与正义。我们应积极向这些品质高尚的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勇敢追求社会的和谐正义。
一、用“____”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官吏(lì shǐ
)    
朝廷(tíng yě)
冤家(miǎn yuān)
铺张(pū pù)
宪法(xiàn xiān)
怠慢(tái dài)






___
____
___
____
____
__
二、选字填空。
浙 逝  
  柱 枉  
  兼 廉
(  )江
(  )法
清(  )
(  )世 
 
圆(  )

  )职
  






三、选词填空。
仗势 依仗
1.他们都(
  )严嵩的势力,作威作福。
2.胡公子( 
 )欺人,把驿吏吊在梁上打。
批阅 翻阅
3.这一天,海瑞正在官衙里(
  )公文。
4.他正在图书馆里(  
)书籍。
依仗
仗势
批阅
翻阅
四、补充词语并分类。
气( 
)熏( 
) 
( 
)摇(
 
)境
奉公(  )(  )
(  )(  )无私
胡( 
)非( 
)
( 
)落( 
)出
1.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
奉公守法 铁面无私
气焰熏天 招摇过境 胡作非为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海瑞不冤枉好人。海瑞不放过坏人。(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衣着华丽、大讲排场、骄横无理的花花公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瑞既不冤枉好人,也不放过坏人。
像你这样衣着华丽、大讲排场、骄横无理的花花公子,不会是胡总督的儿子。《海瑞当知县》教案
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七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
情感目标:学习海瑞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重、难点:
1.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学习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2.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具:海瑞的生平资料。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综合课文的阅读提示给学生设下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阅读后,可以进行阅读的交流。
2.交流体会请学生相互交流。
(1)从海瑞身上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3.领悟详略写法,拓展故事内容。
三、积累内化
1.认识和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复述海瑞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继续搜集海瑞的有关资料,看电视剧。
板书:
明朝中期
海瑞当知县
百姓称他青天,智办胡公子清廉公子铁面无私
巧治御使鄢懋卿(共17张PPT)
莲花,贵在“出淤泥而不染”,浙江淳安县的“青天”知县海瑞亦如高洁的莲花,在恶浊的环境下依然洁身自好。就是这个小小的知县让总督大人和京城的御史有“苦”难言。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海瑞当知县
1.会认“吏、廷”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气焰熏天、作威作福”等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会认
tíng
zhè
yuān
wǎng
xiàn
lián
dài
淳安县  冤枉  筵席
怠慢
浙江
chún
wɑng
易读错字
yán
dài
zhè

diào(调换 调子)
tiáo(调节 调解)

héng(横行 横幅)hèng(蛮横 横祸)
多音字
清廉:
水落石出:
胡作非为:
理解词语
清白廉洁。
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造句:经过老师的调查,这件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了。
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行动。
造句:王华胡作非为,终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来龙去脉:
铁面无私:
气喘吁吁:
招摇撞骗:
理解词语
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造句:他的铁面无私是大家公认的。
呼吸困难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造句:刚跑完步,同学们都累得气喘吁吁。
假借某种名义,到处炫耀,进行诈骗。
造句:这个人到处招摇撞骗,大家对他恨之入骨。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不良风气盛行。写明朝中期,严嵩把持朝政,气焰熏天。
第二部分(第2-21自然段)巧惩贪官污吏。写海瑞为官清廉公正、铁面无私,搞得贪官污吏没有办法。
课文讲了海瑞在浙江淳当知县是惩治贪官污吏的故事。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记叙了海瑞在淳安当知县时“智办胡公子”和“巧治鄢懋卿”两个小故事,表现了海瑞机智、正直、不畏权贵的高贵品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朝廷 
吏部
差役
______
______        
清廉   
筵席





tíng

chāi
lián
yán
2.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气焰(  )(  )
作(  )作(  )  (  )(  )受屈
(  )(  )法外
气喘(  )(  )
(  )(  )无理
奉公(  )(  )
(  )(  )筵席
铁面(  )(  )
来龙(  )(  )
(  )(  )朝政
有(  )有(  )
























3.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个词,保持意思不变。
(1)淳安县有一个小小的知县,却不惧怕他们。(
   )
(2)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喜欢奉迎。(   
)
(3)胡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以前巡视州县,常常吩咐地方官招待时不要太过铺张。(   
)
..
..
..
害怕
奉承
浪费
4.按要求写句子。
(1)像你这样衣着华丽、大讲排场、骄横无理的花花公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差役上前从胡公子身上搜出面值几千两的银票。(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你这样衣着华丽、大讲排场、骄横无理的花花公子,不会是胡总督的儿子。
差役上前搜出银票。
5.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海瑞被调到广东淳安做知县,一直都是执法如山。(  
)
(2)海瑞曾在广东的一个县里做教谕,教育学生很严格。( 
)
(3)海瑞巧治了严嵩的儿子鄢懋卿,使他没有到淳安视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