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俨然(yán)
濯洗(zhuó)
多髯(rán)
B.阡陌(qiān
)
淤泥(yū)
禾黍(shǔ)
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D.邑人(yì)
鸿儒(rú)
矜寡(guān)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
C.货恶其弃于地(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默写(8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
_____
________。
(5)_____
________ ,恨别鸟惊心。
6、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7、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
C.吾视其辙乱 D.其真无马邪
8、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2分)
(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_____
________
(2)上联:_____
________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刻核舟
9、修改下面画横线的部分,使整句话连贯、顺畅。(2分)
王小明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①严谨的结构,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②把它评为一等奖。
①应改为
②应改为
二、阅读探析宫(共40分)
(一) (15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2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阡陌交通( ) 便要还家( )
无论魏晋( ) 处处志之( )
12、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 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语是 ,现在的常用义是 。(3分)
13、给桃花源外的图景取个名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渔人和桃花源中的人在酒桌上的对话,要求写出双方说话的神情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a老有所终, b 幼有所长, c 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7、本文选自《 》,其作品大多反映了
思想。(2分)
1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大
道
之
行
也,天
下
为
公,选
贤
其
能,讲
信
修
睦。
19、“壮有所用”这句话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应把它还原到_______(a、b、c)处,理由是:
。(2分)
20、指出本文的结构特征:
(2分)
21.写出与加点词词义相同的成语。(3分)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三)(10分)
海边荒石
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金,有的粉白如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贪婪地挑着拣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那些“首批选中”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灰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的胸中竟跳出那样了个字眼: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我把石头放回海里,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研究活着的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22、解释词语。(2分)
爱不释手:
不毛之地:
23、结合文章内容填空(每空限6字以内)。(2分)
被美石震撼
美石归海
2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的语句(提示: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方面考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石头本是没有生命的,作者却说“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品味本文的结尾声,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谈谈自己的感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共50分)
27、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200
4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