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本章教材对应《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的细化,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
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
了解大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准,并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大气污染。
4.
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5.
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6.
能用降水量柱形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7.
能熟练的利用降水量柱形图或等降水量线来确定某一地区的降水状况。
8.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9.
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并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各种手段(多媒体、图片等)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2.
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3.
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4.
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其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解析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本章教材所讲的天气与气候是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是最基础的知识点,为后面具体学习各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做铺垫。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住基本的知识和一些名词。
本节教材是从感性材料出发,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的特点;学会对天气状况的准确描述;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教材第一节的第一个标题“天气及其影响”不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但要让学生明确天气的概念及特点,从时间上、变化上来讨论并能区分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概念的差别。第二个标题是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天气预报,熟悉天气符号。第三个标题是学会判断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这一节课是对天气常用名词的解释,为后三节课做铺垫。
教材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是本章的重点,学习此部分的内容,要注意以图析文,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对等温线的学习,将其与等高线等进行对比练习。
教材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本章的第二个重点,其中降水量柱状图的识别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通过讲解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教材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对第一节第二节课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气温的分布和降水分布的讲解,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差异很大,即不同地区的水热状况不一样,也就是各地的气候不一样,通过对前两节的总结,重点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区域性特点的形成就是因为存在着区域差异。因此,在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之后,认识世界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就应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前面所讲的原因,世界地理中的自然环境部分,没有系统安排各要素的内容,只选择讲述气候。而影响区域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气候。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在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的基础上,课程标准要求能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使学生理解形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大的原因。
教学过程展开
第一课时
天气和气候
【新课引入】
同学们,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战,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些都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于军事战争的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讲授】
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板书:1
天气及其特点
师: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说对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天气状况。
生:回答问题
师:我们常常用气温、降水、云、风、雾等描述天气状况。那么究竟什么是天气?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师:从时间上看天气,可从某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的时间尺度举例说明。如:“现在正在下雨”“今天有风”“这几天阴雨连绵”等。可以看出天气是短时间发生的现象,这是天气的第一个特点;
师:提问:“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了天气的另一个什么显著特点?
生:变化大。
师: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过渡:那么什么是气候?它与天气又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2、气候
师:阅读课本57页图3.22,看看书上几个小朋友对当地气候是怎样描述的?
生:回答问题。
师:气候就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那么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否在几年内发生变化啊?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气候是根据多年内的大气状况总结出来的。
师:归纳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区别。
时间
空间
稳定性
描述词语
天气
短
小
不稳定
阴、晴
气候
长
大
稳定
降水气温
师:说一些反映天气和气候的语句,采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辨别。
师:对学生的抢答结果进行点评。
过渡:采用设问: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3.板书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3页图3.2中的资料,了解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
过渡:也正因为这一点,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和报纸每天都进行天气预报报道。那么,天气预报通常都预报哪些内容呢?
板书:二、天气预报
师:用一则天气预报资料,采用对照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
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的内容: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广州地区
地方:
多云转阴
大气状况:(阴晴、风雨、冷热)
温度:280C-320C
温度:
湿度:80%
湿度:
风向:东北
风向:
风力:二三级
风力:
降水量:1mm
降水量:
空气质量:良
空气质量:
师:找同学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一次天气预报。
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图3.6“常用的天气符号”,然后看下图说出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吻合?
师:透过多媒体投影有关沙尘暴等图片,提出我们在生活中究竟需要怎样的空气呢?
生:需要洁净的空气。
板书: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师:那怎么衡量一个地方空气是否洁净呢?通常用空气质量表示,空气质量我们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衡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如果,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大了,说明空气中有很多灰尘。为了便于衡量,我们将空气质量分成五级,如下表格
空气质量级别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
五级
大于300
重度污染
师:好了,按照这个划分标准,大家看看课本48页图3.9“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看看我们国家的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找找你熟悉的城市,看看它们的空气质量怎样?思考一下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做?
生: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并强调重点,希望学生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新课引入】
人们经常说今天很冷,或是很热。这是人们感觉到的大气的冷和热。我们把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为气温。那气温和人类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气温在时间上又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新课讲授】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听到和读到气温这个词,那么怎样描述当地的气温?
生:讨论回答问题
师:好,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那该怎么样描述当地的气温呢?我们通常采用平均值来反映当地气温的大概值。
板书:1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师: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我们用类似的方法也可以求得一个月或者是一年中的平均气温,就是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师:打开课本,阅读图3.10计算日平均气温
生:计算后给出答案。
师:好,大家做的很好,下面接着学习气温的变化。
板书:2
气温的变化
师:既然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就研究一下气温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师:读图3.12和图3.13,你们能从图上得出什么信息?
生:能够读出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师:很好,纵坐标表示气温,横坐标表示时间,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约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
师:象这样以一天为周期来研究气温的变化情况的,我们称气温的日变化,用气温的日较差表示。
板书:1)
气温日较差
师: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大家来计算一下图3.12中的气温日较差
生:给出答案
师:同样,以一年为周期来研究气温的变化情况的,我们称气温的年变化,用气温的年较差表示。
板书:2)
气温年较差
师:找学生给我们说说什么叫气温的年较差,怎么计算?
生: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师:展示教材图3.17,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温分布情况。
板书:二、气温的分布
师:
先让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给出下列问题: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回答问题。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师:
那好,指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的20℃等温线,10℃等温线,0℃等温线,-10℃等温线。你们发现这四条等温线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吗?
生:越往低纬度地区,温度越低。
师:好的,是不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生:是
师:那好,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再来看看等温线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为什么不是平直的?这说明除了纬度因素,还有什么因素再影响着等温线的分布?
生:思考
师:这些说明了除了纬度因素影响着世界气温的分布外,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师: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却还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生:思考
师:大家想想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的山地乘凉,为什么?
生:因为山顶温度低
师:对,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所以,即使在炎热的赤道,只要这个山地的海拔足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课堂小结:
了解世界上气温的分布,气候会受到纬度、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
第三课时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导入新课】
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
活动1: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幺回事?
生:学生讨论
师: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师: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讨论另一种现象。
活动:冬天的清晨,当你的父亲开车送你去上学的路上,车厢内必须开暖风,否则过一会儿,玻璃就模糊而看不清窗外了,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玻璃为什么会模糊了,这是怎幺回事呢?
生:讨论
师:归纳:车厢内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
生:讨论
师: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遇冷凝结产生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师:一年中,我市的降水以哪一种形式为主?
生:降雨
板书:二、
降水对人类的影响
师: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图片,说出图中建筑形式在我国哪些地区最合适,为什么?
生:思考
师生共同归纳:
新疆等北方的很多地区——平顶房:降水少,干燥,风多而且风速大。
南方很多地区——尖顶房:降水多。
福建客家——大土楼:降水多,另外适宜客家人聚族而居。
云南等地的热带雨林区——竹楼、高架屋:上层住人,风大凉爽,避免潮湿。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窑洞:降水相对少,气候干燥。
板书: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校所在地在一年之中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多,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能简单地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师: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师:怎样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绘画降水量柱状图的主要步骤。
师生共同归纳: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这一地区年降水量柱状图。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2
61.8
79.3
105.4
123.5
159.9
135.6
128
154.5
68.0
47.5
38.6
(注:纵坐标以50毫米为单位)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说一说不同的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季节分布情况有何差异。
生:A地:降水多,季节变化不大;B地: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①
降水较多的月份是哪些?(10—3月)
②
降水较少的月份是哪些?(4—9月)
③
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解释了有关降水的基础知识,并且讲了如何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要求每个同学会读降水量柱状图。
第四课时
世界降水的分布
【新课导入】
结合教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说一说世界降水的分布的特点。
师: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乞拉朋齐降水多,阿塔卡马沙漠降水量少,说明了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衡。
师:世界降水究竟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规律呢?
板书:四、降水的分布
师: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教材的“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就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师: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四地降水量情况,说一说中国东部季风区南、北降水的地区差异。
生:北方的哈尔滨、北京降水比南方的武汉、广州少。
生:从北向南,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逐渐增多。
师:请同学们观看FlashF动画《地形雨》,说一说同一山地两侧降水的有什么差异?
生: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师:好,我们知道了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少,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因素影响。
师:正因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使得世界各地的降水量不同。引导学生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找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
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降水多,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年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原因是两地纬度位置。)
③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降水有什么差别?(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④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降水较多,原因是两地海陆位置不同。)
⑤
同一山地两侧的降水有什么差别?(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原因是主要受地形影响)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它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即迎风坡,属于地形雨);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即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教师归纳后,请同学们填写下表格: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分布
赤道附近
两极地区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中纬度(温带)地区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内陆地区
大陆东岸
第五课时
世界的气候
【新课导入】:
师: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庐山度假?每年新春佳节时,黑龙江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差异如此大?
生:庐山海拔高,温度低;南方纬度比北方低,气温比北方高。
师:对,这些实际上描述的都是各地的气候,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类型也复杂多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气候的知识。
板书:一、世界的气候
【新课讲授】:
师:多媒体打出课本57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A图有茂密的森林,B图有沙漠。
师:为什么两地的景观相差这么多吗?
生:A图降水多,B图降水少。
师:对,因为A、B两地的降水
不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
师:想象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生:南极一片冰的世界,海南鲜花盛开。因为两地的气温不同。
师:对,因为两地的气温不一样,所以景观不同。
师: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用的是哪两个要素?
生:气温和降水。
师:对,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第二节,我们学习了有关气温的知识。谁来谈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生: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同一纬度带内,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师:谈的很好,这说明了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很大。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也同样差异很大,谁能具体说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生: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的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师:说的非常好,气温和降水是描述一个地方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请大家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特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描述一下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景观。
生:两极地区的气温低,降水少,所以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全年寒冷少雨,冰雪的世界。
师:对,两极地区形成的是全年寒冷少雨的气候。那么,在赤道地区,根据全球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这里的水热又是怎样的组合呢?
生: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师:是的,请大家看课本,A小朋友的家乡就在赤道地区,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又称“雨林”,所以在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这种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师:请大家再看B小朋友的家乡所在的地区,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自然景象,为什么会这样?
生:B小朋友家乡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象是一片黄沙,上面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学生能描述出沙漠、植物稀少就行)。原因是这里一年到头很热,却极少下雨。
师:不错,这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是一年到头炎热和少雨,所以B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形成了全年炎热干燥的气候。
师:同学们,再看看C小朋友的家乡所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和两极地区、赤道地区有什么不同?自然景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两极地区是全年寒冷少雨。赤道地区是全年高温多雨。而C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却是夏季热,常下雨,林木郁郁葱葱;冬季冷,很干燥,树木叶黄枯落。
师:大家说的很好。我国北方的东部地区就是这种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小结:由此可见,世界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气候,使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师:多媒体展示教材58页图3.23
“世界气候的分布”,请同学们看着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和表2归纳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
高原山地气候
表1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型
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表2
师:好,大家做的不错,世界上有的地方终年炎热,四季常春,有的地方长冬无夏,终年寒冷,降水稀少。是什么因素影响的?
板书:影响气候的因素
师:学生读图3.24,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A位于什么带?B位于什么带?(A位于热带,B位于寒带)
(2)热带、寒带的气温有何特点?(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低温)
(3)A、B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A降水多,B降水少)
(4)A、B谁的纬度高?谁的纬度低?(A的纬度低,B
的纬度高)
师:小结: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因此,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板书:1
纬度位置
师:
大家读图3.23
“世界气候的分布”,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是什么气候?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属于什么降水类型?
生: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属于夏季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湿润区。
师:小结:回答得很好,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亚欧大陆的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全年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常年湿润;亚欧大陆内陆距海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少。所以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
板书:2
海陆位置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分布。引导学生读图3.25,思考
①
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
②
此地是什么地形?
生:回答:A坡降水多,因为A是迎风坡;此地是山地。
师:受地形影响,A坡降水比B坡多。由此可以看出,地形对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即是气候的第三个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板书:3
地形因素
师:出示练习题:
生: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气候寒冷
②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③
西北内陆的吐鲁番盆地气候干燥,可以酿制优良的葡萄干。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评价。
课堂小结:
了解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四、教学检测安排
第一课时
一、堂上教学检测
1.下列有关天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所以天气是长时间的大气变化规律
B.
不同地方同一时刻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C.
天气是经常变化的
D.
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降水、气温的情况
2.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为(
)
A.
全年炎热干燥
B.
冬冷夏热
C.
长冬无夏
D.
狂风暴雨
3.下列叙述,表述气候的是(
)
A.
这里天空蓝极了,偶尔有云飘过来
B.
这场大风真厉害,把马路两边的座椅都掀翻了
C.
一场寒流过后,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
D.
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
4.下列有关空气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
B.
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C.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大,说明空气中有很多灰尘,但人吸入后不会直接引起疾病
D.
空气质量的高低,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尤为重要
5.城市里汽车多,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大,下列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 ( )
A.
用无铅汽油,且过滤尾气
B.
扩大绿化面积
C.
有计划地控制市区的汽车流量
D.
扩大交通路面
6.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
A.
草地
B.
平地
C.
陆地
D.
林地
7.符号“
”表示某一天气状况是
(
)
A.
晴天
B.
阴天
C.
多云
D.
小雨
8.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大雨的是:( )
A
B
C
D
9.下列
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
A.
查看卫星云图
B.
听天气预报
C.
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
D.
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10.200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
D.天气影响战争
第二节时课
一、堂上教学检测
1.
夏季,下列哪个地方你认为不是理想的避暑地?
A.
广州 B.
青岛 C.
庐山 D.
哈尔滨
2.
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地方,各月、各季的气温不一样
B.
各月平均气温数用点标出,将点连成线,就是等温线
C.
地球表面各地气温变化相同
D.
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所以气温也高
3.
下列那句话不能说明气温对人们衣着的影响?(
)
A.
东边日出西边雨
B.
早穿皮袄午穿衫
C.“上薄下厚”“捂三春”
D.
冻八月
4.
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窗小墙厚,这主要是(
)
A.
为了减少房外风沙吹到屋里,使房里不干净
B.
为了减少风沙吹到房里,影响人体健康
C.
为了减少房内的温度变化
D.
为了防止房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5.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6.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7.
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
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
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
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8.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9.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
A.
气温日较差
B.
气温月较差
C.
气温年较差
D.
气温季较差
10.下列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气温在热带海洋上
B.最高气温在热带岛屿上
C.最高气温在23.5°N附近的撒哈拉地区
D.同纬度的陆地、海洋气温一样
11.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气温大致为(
)
A.
10℃
B.
9℃
C.
8℃
D.
7℃
12
.某地气温年较差是指(
)
A.某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之差
B.某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C.某地七月的月平均气温和一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差
D.某地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冬季的平均气温之差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B.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陆地受热快、放热慢,海洋受热慢,放热快
D.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比平原地区的气温低
14.
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
时刻
8
14
20
2
气温(℃)
7
18
15
4
A.10℃
B.11℃
C.12℃
D.13℃
第三节课
一、堂上教学检测
1.
降水的主要形式
(
)
A.
降雨
B.
降水
C.
降雪
D.
暴雨
2.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
A.
水量器
B.
雨量器
C.
量杯
D.盛水器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
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4.
关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多少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岸降水较多
B.西岸降水较多
C.东西两岸相差不多 D.都很少
5.
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附近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
两极地区降水丰富,因此形成白雪皑皑的景观
C.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D. 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较多
6.
有关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海地区的降水一定的内陆多
B. 赤道附近各地的降水量均很多
C.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D. 南极地区降水丰富
二、拓展探究
读右图回答问题:
(1)对于来自海洋的气流来说,迎风坡是
坡,此坡降水较
(多/少)产生的原因是:
。
(2)若B地的气温为7℃,那么A地的气温是__℃。
(3)此图反映的是___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山越高,降水越多,对吗?请分析原因。
。
第四节课时
一、堂上教学检测
1.
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等年降水量图可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季节变化
B.通过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可以查阅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情况
C.降水量的单位用度表示,读作摄氏度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差别大,影响降水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形因素
3.
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在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B.雨量器就是测量降水量用的量杯
C.赤道附近的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D.降水对人民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很大
4.
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B.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C.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多
D.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5.
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
)
A.多→少
B.少→多
C.多→少→多
D.少→多→少
6.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是因为(
)
A.这里终年高温,气流下沉增温,容易成云致雨
B.这里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C.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容易成云致雨
D.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容易成云致雨
7.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
A.赤道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亚洲东部
D.温带地区大陆内部
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第五节课
一、堂上教学检测
1.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是
(
)
A.
终年炎热干旱
B.
全年高温多雨
C.
终年炎热
D.
四季如春
2.
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高原山地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3.
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因素
C.
气温和降水
D.
纬度位置
4.
气候是一个地方(
)的天气平均状况
A.
一天
B.
一年
C.
四季
D.
多年
5.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A.
中南半岛
B.印度半岛
C.亚马孙河流域
D.
澳大利亚中部
6.
我国气候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
A.
全年多雨区
B.
全年少雨区
C.
夏季多雨区
D.
冬季多雨区
7.
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的亚洲的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8.
下列气候带中,纬度最高的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9.
具有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茂盛的特点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10.
300N-400N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二、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1.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
)
2.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
)
3.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
)
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
三、连线题
1.热带雨林气候
一年中分干季和雨季
2.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4.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5.地中海式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6.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C
7.寒带气候
终年冰雪覆盖
8.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