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6课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战国时期,匈奴民族兴起,他们逐水草迁徙,擅长骑射,不时南下侵扰,燕赵秦等过纷纷修建长城防御匈奴。秦朝时继续大修长城,并派遣大军沿线防守。欧洲人笔下的匈奴人匈奴骑兵铜像秦汉之际,匈奴族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经常挥师南下,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1、汉初与匈奴和战
生死抉择一、汉匈和战限于国力,西汉初期,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2、汉武帝时攻打匈奴,起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迫使匈奴远遁。生死抉择一、汉匈和战 卫青 前127年 霍去病 前121年 霍去病 前121年 卫青 前119年 霍去病 前119年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大大拓展了西汉的疆域。霍去病墓石刻立马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卫 青 墓汉朝疆域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立郡县,将长城进一步向西延展到今新疆罗布泊,派兵驻守,并安排士兵和农民在沿边地区垦种荒地——屯田西汉后期,呼韩邪单于率匈奴一部归附汉朝,多次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出嫁,汉元帝应允。昭君出塞使汉匈两族出现了几十年和睦相处的局面昭君出塞 qiān
张 骞
一、丝路沧桑·汉通西域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1.西域(The Western Regions)的地理位置玉门关阳关新疆地区玉门关阳关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访问西域,建立关系了解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及同汉朝来往的愿望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交流,促进西域的开发一、丝路沧桑·汉通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
(3)结果:出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 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3)意义: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
张骞成功出使西域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参照课本80页丝绸之路示意图和文字说明,尝试将丝绸之路的路线说给你的同桌听。(说出起点、终点、所经过的主要地区)
丝路路线我来说二、丝路通途·丝绸之路二、丝路通途·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长安河西走廊欧洲今新疆地区丝 绸 之 路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从 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广东沿海对号入座
经济上:中国毛织品、琉璃、葡萄…… 西方丝绸、瓷器、茶叶……
中国西方 文化上:造纸术、凿井、冶铁……佛教、乐舞、雕塑……作用?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战略the Belt and Road”三、丝路展望·世纪新途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也是旅游之路、沟通之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重振丝绸之路、发展丝路旅游,顺天时、就地利,应人和。未来丝路孔子给弟子讲解佛经。
唐太宗边吃石榴边欣赏杂技。
管仲劝齐桓公多吃核桃。
汉武帝骑着大宛国进贡的汗血宝马射猎。是真是假二、丝路通途·丝绸之路小结: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上:
2、思想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设置内外朝,设立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效果:效果:措施: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措施: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开拓边疆: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派张骞出使西域措施:效果:效果: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开辟了丝绸之路1、《史记? 匈奴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你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C课后检测2、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3、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为加 强这一地区的管辖而设立
A 西域都护 B 新疆都护
C 宣政院 D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4、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