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夹竹桃
4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重点)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精通多种语言和文字,尤精于吐火罗文。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主要作品:《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走进作者
洽
我会写
左窄右宽,右部“人”撇、捺伸展,“口”上宽下窄。
qià
宛
上下呼应。竖弯钩圆润有力。
wǎn
榆
“木”捺变点,“俞”撇、捺不宜过长。
yú
缤
左窄右宽。“兵”第二横宜长。
bīn
熏
第二笔横最长。
xūn
亦
撇舒展,竖钩挺而有力。
yì
奉
横画书写紧凑,撇、捺舒展有力。
fèng
庭
“广”的横不宜长,撇宜舒展。
tínɡ
洲
左窄右宽。“州”中间竖短,后两点向右倾。
zhōu
蛾
左窄右宽。“我”斜钩斜度适宜。
é
乍
撇为短撇,上横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zhà
棠
煦 韧 参
差
táng
xù
rèn
cēn
cī
我会认
融洽
葳蕤
玉簪花
和煦
韧性
参差
qià
wēi
ruí
易读错字
zān
xù
rèn
cēn
cī
夹
jiá(夹袄
夹被)
jiā(夹着
夹带)
冠
guān(鸡冠
王冠)guàn(冠军
夺冠)
多音字
融洽:
韧性:
宾至如归:
理解词语
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文中指两盆花搭配起来好看。
造句:我们和邻居的关系特别融洽。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或顽强持久的精神。文中指夹竹桃顽强持久的精神。
客人到了这里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形容旅馆、饭馆等招待周到。文中指夹竹桃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造句:这个山村的乡亲们待人非常热情,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应有尽有:
花团锦簇:
理解词语
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文中指“我们”家里常见的花都有了。
造句:这个超市里的商品应有尽有。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文中指院子里的花开得很多。
造句:花园里面百花盛开,花团锦簇,十分美丽。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理解词语
形容颜色繁多复杂,非常好看。文中指院子里的花品种很多,开得夺目。
造句:花园里的花五彩缤纷,满园芬芳。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文中指花多而美丽。
造句:这里的艺术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衰败 衰竭
两个词语都有由盛到衰的意思。
侧重点不同,“衰败”侧重于由兴盛转到没落破败;“衰竭”侧重于由旺盛或正常转到衰弱。对象不同,“衰败”多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实力、生机方面;“衰竭”多用在人的生理机能方面。
1.在这深秋的傍晚,更是处处显出零落衰败的样子。
2.极度衰竭的他,正从床上挣扎着起来。
辨析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造
句: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最爱夹竹桃。写夹竹桃是“我”最喜爱的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美丽坚韧。写夹竹桃之美和充满韧性的品质。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爱上夹竹桃。“我”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说一说这首诗歌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起,写作者的爱花之情。第二部分主要写夹竹桃之美(红白相衬,奇妙有趣)和夹竹桃默默无闻、富有韧性的品质。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写爱花之因。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参
差
cān
参加
cēn
参差不齐
shēn
人参
chā
差别
chāi
出差
cī
参差
2.读拼音写词语。
róng
qià
wǎn
rú
yú
shù
fèng
péi
tíng
yuàn
yà
zhōu
wēi
fēng
zhà
qǐ
融
洽
宛
如
榆
树
奉
陪
庭
院
亚
洲
微
风
乍
起
3.补充词语。
( )( )如归
( )有( )有
花团( )( )
五彩( )( )
( )( )胜收
一声( )( )
( )( )含糊
微风( )( )
花影( )( )
宾
至
应
尽
锦
簇
缤
纷
美
不
不
响
毫
不
乍
起
迷
离
4.按课文内容填空,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从________一直到________,从____________一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奉陪。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春天
秋天
迎春花
玉簪花和菊花
从清晨一直到日落,从暖春一直到盛夏,他就这样坚持着,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夹竹桃一声不响地在那里开放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迎春花开放了。(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季的庭院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竹桃开放着。
迎春花报告春的消息。
夏季的庭院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共35张PPT)
夹竹桃
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体会夹竹桃的妙处。(重点)
2.学习运用对比和想象描写植物的方法。(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一读: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夹竹桃是一种怎样的花,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画:“我”的家里还种着哪些花 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
四悟:“我”为什么最喜欢夹竹桃这种花?
三探:作者是怎样把夹竹桃的特点写清楚的?
核心问题:课文表现了夹竹桃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韧性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在和煦(xù)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排比的句式写出了夹竹桃不管外界条件怎样变化,始终如一,不动声色,默默无闻地开放;“无日不迎风弄姿”,用拟人化的手法赞美了夹竹桃兢兢业业的品格;两个“从……一直到……”,句式凝练,写出了夹竹桃花期之长,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仿写:
用“在……里,在……里,在……里……”仿写一个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次考试成绩最好的不是班长,也不是学习委员,却是体育委员。
2.在微风里,在细雨里,在声声的鸟鸣里,嫩嫩的柳芽悄悄地长大。
相信你还能说出更多这样的句子,试一试吧!
探究(难点):作者由月光下的夹竹桃产生了哪些想象?各表现了夹竹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想象成地图,表现了夹竹桃的形态美;想象成荇藻,表现了夹竹桃的动态美;想象成墨竹,表现了夹竹桃的意境美和质感美。这些对夹竹桃的想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夹竹桃的美,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夹竹桃的无比喜爱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想象
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以正在描写的对象为依据,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并描述出来的写法。
想象有什么作用?
让文章内容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
运用想象的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作者围绕……进行了想象,表现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全文,说明夹竹桃从春到秋不停开放的韧性和月光下能引起幻想的特点,这是“我”喜爱它的原因,也照应了开头——“它却是我最喜爱的花”。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巧妙地将夹竹桃的花比喻成火与雪,形象地写出了红色、白色的花交相辉映的景象。火与雪本不能共存,但这两盆花却极其融洽地开在一起,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读者读起来多了几分趣味。
开门见山地指出夹竹桃是“我”最喜爱的花。“但是”表示转折,突出夹竹桃是“我”最喜爱的花。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它却是我最喜爱的花。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诗歌,感受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课文通过对夹竹桃的细致描述,表现了它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富有韧性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及其精神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表现了夹竹桃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读: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夹竹桃是一种怎样的花,它是什么样子的。
夹竹桃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非常普遍,也非常普通。夹竹桃长着“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
串珠问题:
2.二画:“我”的家里还种着哪些花 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
“我”家院子里还种着迎春花、杏花、海棠等十四种花,这些花开得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3.三探:作者是怎样把夹竹桃的特点写清楚的?
作者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和细致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夹竹桃的外形之美、花期之长;用对比、反衬的方法,表现了夹竹桃不同于其他花的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富有韧性的品格之美;反问的使用表现了作者对夹竹桃这些特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四悟:“我”为什么最喜欢夹竹桃这种花?
因为其他的花只是季节性的花,只能在适宜的时间里显示它们的美丽。而夹竹桃的花期长,不管外界条件怎样变化,它始终如一,不动声色,默默无闻地开放。夹竹桃这种兢兢业业、富有韧性的品格令“我”喜爱。
课文结构
总起:夹竹桃是“我”最喜爱的花
夹竹桃
故乡夹竹桃之多
两色夹竹桃相映成趣
默默无闻的夹竹桃
月光下的夹竹桃
总结:喜爱的原因
富有韧性
默默无闻
分述
有韧性
引起幻想
课文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富有韧性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夹竹桃(节选)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miǎn)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
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xún)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
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ǎi)中,近处的几个古塔
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喜上苑韶华渐布。又似瑞霞低拥,却恐随风飞去。要留最妍丽,须且闲凭佳句。(《夹竹桃花·咏题》曹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国学诵读
【夹竹桃的花语】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白色夹竹桃——纯洁不变的友情;
桃色夹竹桃——咒骂,注意危险;
黄色夹竹桃——深刻的友情。
这首诗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的歌词。诗歌使用第二人称,采用拟人的手法,把长江比作母亲。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入手,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1.夹竹桃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参考答案:夹竹桃给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红白相映,奇妙有趣;花事繁忙的季节,默默开放,在不声不响中装点世界;一年三季花开不败的韧性;月光下引起人的幻想。这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参考答案:
(1)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
(2)(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3.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点拨:第6自然段描绘了夹竹桃的花朵、花香、花影,然后写了作者的幻想。第7自然段写了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要在理清自然段层次的基础上,熟读和理解,进而背诵。
一、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ēn cēn cān
参加( )
人参( )
参差( )
gā jiá jiā
夹竹桃(
) 夹袄( )
夹肢窝(
)
.
.
.
.
.
.
cān
shēn
cēn
jiā
jiá
gā
二、比一比,组词语。
亦( )
榆( )
奕( ) 愉( )
宛( )
棠( )
腕( )
堂( )
人云亦云
神采奕奕
榆树
愉快
宛如
手腕
海棠
课堂
三、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qià
bīn
fēn
xūn
rǎn
fèng
xiàn
yè
é
yà
zhōu
融
洽
缤
纷
熏
染
奉
献
夜
蛾
亚
洲
四、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夹竹桃(
)不是最美丽的花,(
)我却喜欢它。
2.夹竹桃( )有韧性,( )能带给我奇妙的幻想。
3.( )夹竹桃有这样的韧性,能引起我的幻想,( )我爱上了夹竹桃。
虽然
但是
不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一点韧性,同庭院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点韧性,同庭院里那些花比起来,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
我家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红得如火,一盆白色的,白得如雪。4.《夹竹桃》教案
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喜欢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其实,喜欢并不需要理由。)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很美丽的植物,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它的叶子和花,看看哪位同学能有所发现。(出示课件)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结合它的特征,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呢?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书:夹竹桃)
(4)齐读题目(“夹”应念“jia”第一声)
(5)、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板书设计。
4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参差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