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预习展示1、我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2、丝绸之路的开通于哪个朝代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西汉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外交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呢?导入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____________,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_______________的问世。1、宋元科技发展的概况: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_______时;人物________;北宋毕升 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方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______。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____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
明了__________。
元朝中期,出现
了________印刷。3、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活字王祯转轮排字法铜活字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_____,之后传到____________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_____,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______。4、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波斯欧洲毕升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现代印刷术电脑排版、激光照排、高速印刷机 活字印刷术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以及科技诸多方面,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沈括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沈括发明活字印刷术,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泥活字版《梦溪笔谈》中对毕昇发明活字版的记载5、相关史事:沈括与《梦溪笔谈》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司南”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后来人们把这种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于是就制成了_____。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罗盘“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指南仪器)指南针: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
指向仪器。 朱彧[yù] 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想一想: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它的发明是人类从靠天辨向到以物辨向的历史飞跃。在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成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2)应用:到__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_____。 (1)发明:_____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2.火药:唐朝宋代火铳(3)传播:________世纪火药武器传入_________和_______。13、14阿拉伯欧洲 南宋初,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管里,制造出竹管火枪,临阵时点燃发射,烧伤敌人。南宋后期,又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竹管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相关史事: 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2、陆路交通: 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1)政治:东西方的使臣往来方便,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发展。(2)经济:元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140多个,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3)文化:便于先进科技和文化输入与传出,有利于互相学习、融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3、海路交通: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3、海路交通: 发
达
的
中
外
交
通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人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4、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据这部游记的记载,他深受忽必烈的信任,曾代表朝廷巡视江南各地,还在扬州做官。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
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
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
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
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
的极大向往。知识拓展:阿
拉
伯印刷术 13世纪造纸术造纸术 7世纪火药13、14世纪指南针12、13世纪欧
洲印刷术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传播路线图造纸术 13世纪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科技中外交通海上:贸易频繁
陆上:驿站发达活字印刷
指南针的应用
火药的应用感悟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国古代人民勤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但我们不能沉迷于过去的成就,更应该继承先贤的优秀品质继往开来再创辉煌!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大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有利于世界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加快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2.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1.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 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C 2.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资治通鉴》编成
②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③ 道教的兴起
④《齐民要术》的问世
A.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 A 3.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不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瓦子”?
D.火器C 4.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 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A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