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需要从中汲取关于新闻这种应用文体的相关知识。
——进一步掌握的是新闻的结构五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学习新闻,还要注意学习新闻语言的准确精练。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一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2.背景资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开始的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和平”阴谋。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3.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文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课文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文章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内容提要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及时准确
导语:①至②——概述事件
主体:③至⑩——渡江战况
3.对话文本
(1)如何把握这篇新闻的各种要素
例:“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人物 中路军30万人。时间 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 安庆、芜湖线。原因 要渡江。经过 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 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谋篇布局(即结构安排)探究。
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主体三个层次的衔接,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3)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①区别词义,“冲破”与“突破”:“冲破敌阵”,侧重于面,范围大;“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侧重于点,范围小。
②说明程度,“较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较为”准确表明了与前述两路军的比较结果,与防线“巩固”相呼应。“很”,(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很”准确地揭示了汤恩伯骄傲自负的心理。
③解释交代。“不含”,“西起九江(不含)”,注明“不含”,使语言表达的意义明确。
④语言的精练、铿锵“至发电时止”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现已占领”如果说成“现在已经占领”,语言表达就拖沓、松散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用军事术语更果断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
⑤这篇新闻富有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4)本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依时叙事。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大而不乱,多而不杂。
②详略得当。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③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议论,指出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④去粗取精。渡江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文章主题
这则新闻,由南阳解放说到一年多以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告知广大军民,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上的主动权,蒋介石全军败局已定,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文章结构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第一层;
背景:第二、三层;
主体:第四、五层。
3.对话文本
用划分层次的方法,把握全文内容。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动态分析,还不是新闻事实)
(1)把握新闻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7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在结构上,为新闻报道提供了背景资料。
课堂达标
一、语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阻_____(sè)
阻_____(è)
欢_____春节(dù)
_____退(kuì)
_____气(xiè)
_____切(yīn)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督战(
)
芜湖(
)
签订(
)
取缔(
)
殷红(
)
曲直(
)
对峙(
)
荻港(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负隅顽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业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绥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督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
4.填空。
(1)一篇新闻,通常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
(2)新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语句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每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敌阵,(
)长江。
(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
(3)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6.试分析这段议论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一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一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锐不可当
要塞
阌乡
绥靖
A.dǎnɡ
sài
shòu
tuǒ
B.dānɡ
sāi
wén
něi
C.dǎnɡ
sài
shòu
suí
D.dānɡ
sài
wén
suí
2.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意思填写词语。
(1)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
(2)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
(3)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
(4)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
)
3.下列各句中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B.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
C.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D-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连云港日报5月12日讯
在600平方米的舞台上先变出一架30米长的飞机,然后瞬间将其变得无影无踪,
眨眼之间,飞机又在距离海滩500米外的海上出现。这精彩的一幕将于6月底在我市连岛上演。这一大型魔术节目由我市杂技团团长、魔术家汪其魔主创,曾获全国魔术大赛最高奖——金菊奖,因舞台太小而不得不放弃了今年的央视春晚。省委书记李源潮听说汪其魔要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这个魔术后,称他是“我们江苏人的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15字内)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
2006年5月20日14时整,经过34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筑时间为3
080天,海拔高程185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l
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合),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6.本文导语部分是第_____句。
7.第(5)句中“至发电时止”换成“现在”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8)句中的“此种情况”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在记叙中插入两句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0~14题。
龙卷风横扫佛州
时速逾330千米致38人死亡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23日电
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和东部23日遭到多起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38人死亡,10人下落不明.250多人受伤。
这场暴风雨从墨西哥湾的塔帕湾登陆后,横扫佛罗里达中部大陆,有些龙卷风的风速高达每小时330多千米。暴风雨经过之处,房倒屋塌,大树被连根拔起,甚至街头停放的汽车也被掀翻。
据估计,约13.5万多居民的供电被中断,奥西奥拉县和奥兰治县有300多所房屋遭到破坏,一个7
000多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成为废墟。
有关方面出动了直升机进行紧急救援。佛罗里达的部分地区已宣布实行宵禁,并采取了紧急措施以减少龙卷风所造成的损失。据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已派出联邦紧急管理局的有关人员前往这一地区视察受灾情况。
10.说和篇消息的标题是_____标题。“时速逾330千米,致38人死亡"是消息的_____;作用是_____
11.消息中导语部分概述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消息中主体部分叙述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消息中所列举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试分析消息中加点的词语“据估计”“据报道”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新北京,新奥运”“中国如有一份幸运,奥运将添一片异彩”,这些是申奥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导解
1.新闻两则
【课堂达标】
1.塞
遏
度
溃
泄
殷
2.dū
wú
qiān
dì
yān
qū
dí
3.(1)依靠险要的地势抵抗。
(2)已经。
(3)安抚、平定。(4)监督作战。
4.(1)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①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②报道迅速及时;③叙述简明扼要
5.(1)冲破
横渡
(2)溃退
微弱
(3)顽强
歼灭
6.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课后强化】
1.D
2.(1)溃退(2)锐不可当(3)阡陌(4)要塞
3.A
导解:A项用了比喻,其他三项没有修辞。
4.汪其魔将于6月底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魔术。
导解:要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并且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
5.示例: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建成。
导解:概括出主要事件、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6.(1)
7.不好。“至发电时止”表明战斗正在进行之中,更能体现新闻及时的特点,“现在”所表达的时间比较模糊。
8.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9.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10.双行副标题补充、注释了主标题,说明风速快、损失大
导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消息结构的理解,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解释说明。
11.受灾的时间及损失的巨大。
导解:消息第一段是导语。
12.龙卷风袭击的经过、损失的具体情况和营救情况。
13.具体表现了龙卷风的巨大威力及遭受的灾难之重。
导解:联系上下文即可明确数字的作用。
14.两个词语都表现了消息的准确性。“据估计”是说明大致的情况,因为不容易十分准确地统计,“据报道”是说明消息来源有准确的依据。
导解:此题意在说明消息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解答此题须抓住关键词在语句中的意义,紧扣“准确性”回答即可。
示例:走进北京,拥有世界;人文北京,绿色奥运;奥运给了北京一个机会,北京将还世界一个精彩。
导解:关心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结合题意要求,用尽可能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