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6 07: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销声nì(
)迹
两栖(
)
zhě(
)皱
绮(
)丽
翩(
)然
归jiù(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分)
A.翩然归来
流逝
追溯
啸聚山林
B.哀草连天
蟾蜍
归咎
物竞天择
C.周而复始
劫难
滨临
束手无策
D.草长莺飞
骨胳
尘埃
天衣无缝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它有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2)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A、细密
紧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

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严密
溶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交司机吴斌同志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获救的市民们耿耿于怀,一生难忘。
B.虹山湖的山光水色,在濛濛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B.小行星“2012-DA14”号明年2月将掠过地球,进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圈。
C.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2012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D.一度在松花江内消失的珍稀鱼类再次出现,这令当地渔民兴奋不已。
6、名著阅读(3分)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书中主人公祥子与
(车行老板之女),均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
7、诗词默写(2分)
①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10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8.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2分)

9.通读全文,找出其中标示文中主体结构的词语。(2分)
10.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和②③④段是什么关系?(2分)
11.第④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两个“反”字的使用说明了什么?(2分)
12.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上文影响物候的哪一因素相吻合?(2分)
(二)(13分)
垃圾变水泥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围困,1/4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法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难以处理。
③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④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喂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入垃圾焚烧炉,经由原水泥生产系统引入850℃以上的热风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水泥生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最终成为水泥熟料。
⑤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⑥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煤48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选自2012年5月7日《科技日报》作者杨朝晖有删改)
13、文章第①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意何在?(4分)
答:
14、认真阅读文章第④段,写出“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2分)
破碎垃圾→
→生成灰渣→
→水泥成分
15、“垃圾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
16、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③一⑤段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答: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城市生活垃圾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B.中信重工研发的新技术,使生活垃圾通过破碎焚烧,变成了生产水泥的原料。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C.用新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而且垃圾中可燃物可替代部分燃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D.如果采用这项新技术,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像洛阳这样的城市每个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三)昙花终于怒放(16分)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 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 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罢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选文有改动)
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18、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
高兴极了
—>
—>
—>
19、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0、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21、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答:
22、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2分)
答:
三、作文(40分)
23、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多少年来,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珍爱它,它将会对我们报以温馨的馈赠;践踏它,它将会对我们施以严酷的惩罚。
请联系现实,以“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人教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匿





2、A3、C4、B
5、C
(缺少宾语)
6、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
虎妞(第一个空2分,第二个空1分)
7、①落日故人情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二、(一)8、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9、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10、设问质疑,总领下文。总分关系
11.逻辑顺序(或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说明了其特殊性。
12、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
(二)13、
数字说明(或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传统垃圾处理技术不堪重负;引出下文说明对象,垃圾变水泥这项新技术。
14、破碎垃圾→高温处理(或焚烧垃圾)→生成灰渣→磨碎再烧→水泥成分
15、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6、逻辑顺序;先概况介绍垃圾变水泥这项新技术,再具体介绍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和巨大优势。
17、A
(三)18、有点心急
心情淡然
欢喜欲狂
19、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20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21、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2、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三、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