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刚正,正直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界月”。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
2.关于体裁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课文分析】
《陋室铭》
1.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和分析证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2.文章结构
第一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沽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3.对话文本
(1)这篇铭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的特点
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引人深思。构思是巧妙而独特的。
(2)本文体现了“铭”的哪些特点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代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李善说:“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此话有理。我们今天读《陋室铭》,也同样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爱莲说》
1.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即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文章结构
概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般陪衬,为下文张本
分说:陶潜独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花。——正反陪衬,进入主题
详说: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花中君子,让人敬重
评说:菊花——隐逸者鲜,牡丹——宝贵者(众),莲花——君子者(无)。——正反衬托,突出主题
3.对话文本
(1)本文谋篇布局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章法极为严密。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人题的准备。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是人题了。循此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莲的品格。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 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2)莲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文中莲的现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正是从这个整体出发,得出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个结论的;又据这个结论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所有这些象征的内容都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关键在于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仔细寻味;联想愈丰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变得愈鲜明。
(3)如何理解本文运用衬托的写法
衬托的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可以区分为高衬、低衬或正衬、反衬;有时则无法区分。
本文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反衬,这大概没有争论;但“菊之爱”究竟属于何种衬托,就很难说清。“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前一重意义来看,本文作者与之相反,他不赞成避世,而主张人世;从后一重意义来看,则“菊之爱”与“莲之爱”亦似有相同之处。据此,我们不妨说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也许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人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至于这究竟是正衬还是反衬,大可不必去管它。
写法也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研究写法的目的是要弄清作者这样写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情意,用哪一个名词术语来概括是次要的事。
课堂达标
一、语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斯是(lòu)_____室
苔______
(hén)
______丹(mǔ)
隐______(yì)
2.给加点的字注音。
馨(
)
濯(
)
亵(
)
涟(
)
淤泥(
)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之隐逸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 识
5.根据要求填空。
(1)《陋室铭》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著名诗人_______。
(2)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_________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朗朗上口。
(3)《爱莲说》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_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
(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语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如何理解“菊之爱”与“莲之爱”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B.可以调(调弄)素(不加修饰)琴
C.亭亭净(洁净)植(种植)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听说)
2.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
B.无丝竹之乱耳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选出翻译句子正确的一项。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A.山不在于高低,有了仙人的姓名就成了仙山。
B.一座山不在于山高,有了灵气就出名了。
C.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D.仙人喜欢居住在不高的山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A.只可以远远地观看,不可以走到近前与它玩耍。
B.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C.可以远看,但不可以亲近而不庄重。
D.可以远远地察看,却不能走近去玩弄。.
4.选出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
)
A.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无丝竹之乱耳。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l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7.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8.简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诩。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
芙蕖
李
渔
芙蕖①之可人②,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③当令④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⑤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⑥至菡萏⑦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⑧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注】①芙蕖,荷花,又名莲花,芙蓉。②可人,适合人的心意。③葩(pā),花。④当令,适合时令。⑤荷钱,出生的小荷叶,状如铜钱。⑥迨,及,到。⑦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⑧徂(cú),往,到。
1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郡下,诣太守
及其茎叶既生
B.自夏徂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请备述之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D.亭亭独立
亭亭净植
13.翻译下列句子。
(1)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芙蕖的“可人”之处 (可摘引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找出文中一组对偶句,并说说用对偶句的好处。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莲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咏莲花的古诗词很多,你能写出描写莲花的古诗、名句吗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以“_______赞”为题目写篇小作文,要求:①题目中可添任何一种植物名称,如:梅花、菊花、仙人球、竹、兰花等,补充完整了再写作;②要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③要有真情实感;④字数在3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导解
22短文两篇
【课堂达标】
1.陋
痕
牡
逸
2.xīn
zhuó
xiè
lián
yū
3.(1)品德高尚。(2)读书人。(3)通“繁”,多。(4)亲近而不庄重。(5)闲。(6)少。
4.(1)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
(2)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子中。
(3)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
(4)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5.(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2)ing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3)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从环境、人和生活三个方面描写陋室。
7.“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联系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知人论世,我们发现“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人世,不赞成避世。作者写“菊之爱”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人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写菊是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课后强化】
1.C
导解:“植”在句中应解释为“立”。
2.C
导解:“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儿女,而在现代没有“儿女”的意思。
3.(1)C
导解:句中“仙”指仙人,“名”是出名的意思。
(2)B
导解:“亵玩”意思是玩弄,另外,省略成分应补出来。
4.B
导解:正确的应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5.BC
导解:A项是代词,可解释为“他”;B、C两项均起舒缓语气的作用,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D项可解释为“的”。
6.D
导解:A项均为“什么”的意思;B项均为“可以”的意思;C项均为“只”的意思;D项前为“的”,后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意思。
7.C
8.(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
9.托物言志
lO.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11.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2.C
导解:A项都是“到”的意思;B项都是“自从”的意思;D项均为“耸立的样子”的意思;C项第一个“备”是“详细”之意,第二个“备”是“准备”之意,动词。
13.(1)避暑时,暑气因为它而减退;纳凉时,凉气跟着它而产生。
(2)它兼有百花的长处而没它们的短处。
14.①可目;②可鼻;③可人之口;④备家常之用。
15.示例: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作用: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句与散句结合使用,使语言活泼生动,不呆板。
16.示例:(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参考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只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各种花正当(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做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
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子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表达交流】
【例文】
梅花赞
梅花,凌寒而放,不畏严寒,是坚强、敢与强敌搏击的象征,是美的传递者,香的散发者,甚至是人们友情的“邮递员”,为人们献上一份份新春美好的祝愿。古诗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诗句里寄托着人们对梅花的由衷赞叹。
梅花并不比高贵的牡丹、多姿的秋菊、妖媚的水仙艳丽、名贵,但它有一种令人敬佩的性格。它也许不愿意与别的花在春天里斗艳,也许喜欢冬天这个银白色的世界,也许是想给寒冷的人们带来温馨、芬芳。它选择了冬天,这个必须与大自然搏击的季节。梅花生命力旺盛,人们常常把梅花连枝带花切断,放在花瓶中,掺入少许水,却往往能维持几个月,甚至在花瓶里长出芽,发出根来。在那弯曲而显得刚劲的枝干上,布满金色的小苞蕾和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就如一个个新春的祝福,挂在枝上,等待着人们去欣赏、回味……
梅花有好几层花瓣,衬着金黄色的花蕊,它们像是挂在天边的星星。忽然,一个“流星”飞离“星际”,落在脸上,散发出沁人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梅花的美在于它的品性。而它的品性,会永远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啊,让我们成为生活中的一朵朵梅花吧!
导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选择一种你比较熟悉的植物来写,较容易抓住它的特征。在写之前先确定中心,再根据中
心选择材料,托物言志的文章更应这样。你在文章中抒发什么情感、歌颂什么精神,在构思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根据所言之志寻求所托之物,即做到“意在笔先”。只有这样,文章的主旨才能鲜明突出。同时,所言之志与所托之物要有必然的联系,才能够引起读者自然地联想,而不给人牵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