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
学习目标
——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字公瑾,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周密和吴文英(梦窗)齐名,旧称“二窗”。
2.关于钱塘潮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www.21-cn-jy.com
2.文章结构
3.对话文本
(1)钱塘观潮是古今盛事,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
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
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2)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①清晰的层次之美
全文三百来字,共有四个段落,可分为两个清晰的层次。第一层为前三段,描绘江中壮美之景;
第二层为第四段,记述江边盛况。江中壮美之景分为三个典型场景:浙江怒涛、水军演习、吴儿弄潮。三个场景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连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钱塘大潮交响曲。
②精彩的描摹之美
全文以描写为主,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大师,极善抓拍典型场景和特写镜头。作者笔下的浙江怒涛:登城越岭,浪涛排空,如玉似雪,如雷似霆。水军云集的场景:巨舰数百,分列布阵,旌旗刀枪,森严壁垒。江面激战场面:黄烟弥漫,炮声隆隆,声如崩山,势如破竹。吴儿弄潮则突出其踩波踏浪的姿势:“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其勇猛之态,阳刚之气,技艺之精,令人拍案称奇。写江边观潮的壮观场
面则用简笔勾勒:“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观潮的热烈火爆场面,一览无余。文中无论是江中奇景还是江岸盛况,均描摹得气势恢弘,酣畅淋漓。
③精妙的映衬之美
作者于多处运用映衬手法表现江潮的壮丽雄伟、水军的骁勇善战和吴儿的刚健勇猛。第二段中,描写交战场面“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接着笔锋陡转,“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以倏然而至的静态反衬先前攻势的猛烈,蕴涵着对水军行进速度之快、变化之奇的高强本领的赞誉之情。最后一段写江岸上人山人海,车马塞途,水泄不通,席地难闲,与江中的奇景互相映衬,更展示了观潮的无穷魅力,将一幅宋代历史风情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课堂达标
一、语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如(lǚ)____平地 吴儿善(qiú)____者数百 万(rèn)____
珠翠罗绮(yì)____目 饮食百物皆倍(qiónɡ)____常时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艨艟数百( )( ) 倏尔( )京尹( )
一舸( ) 溯迎( ) 僦赁看幕( )(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方其远出海门( )
(2)吞天沃日( )
(3)则一舸无迹( )
(4)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
(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6)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
(7)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4.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
5.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朝代)词人,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1教育网
三、重点语句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来源:21cnj*y.co*m】
6.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怎么描绘出“潮来之状”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霆(tínɡ ) 震撼(hàn ) 乘骑(jì)
B.艨艟(tōnɡ ) 行阵(hánɡ ) 崩山(B.ēnɡ )
C.为火所焚(fén ) 善泅者(qiú ) 溯迎而上(suò )
D.吞天沃日(wò ) 罗绮(ǐ ) 车马塞途(sāi)
2.下列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A.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以这种表演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B.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C.而旗尾一点也没沾湿,以这种表演夸耀自己高超的技能。
D.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凭借这种表演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风情,使读者叹为观止。
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
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
4.下列各项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海涌银为郭。
D.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D.而旗尾略不沾湿。
6.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1)例:如履平地( )
A.西装革履 B.郑人买履
C.履险如夷 D.履行职责
(2)例: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A.物尽其用 B.尽人皆知
C.同归于尽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例:人物略不相睹( )
A.略不沾湿 B.雄才大略
C.攻城略地 D.长远战略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21cnjy.com
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既而儿醒,大啼 倏尔黄烟四起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人物略不相睹
D.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对下列加点的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表示转折,可解释为“于是”)
B.皆披发文身(全,都)
C.溯迎而上(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D.以此夸能(凭借)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句中“敌船”一词为什么加双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段中的“如履平地”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7题。
白洋①潮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②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⑧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④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⑤,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⑥无敢先后。21·cn·jy·com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④,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2·1·c·n·j·y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①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②遄(chuán ):迅速;③真:同“直”;④擘(B.6)翼:张开翅膀;⑤蹴(cù )起:涌起;⑥镞镞:同“簇簇”,聚集;⑦辟易:惊退;⑧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21·世纪*教育网
1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1)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2)他很擅长讲故事,讲到动情处,经常是台上台下一片唏嘘感叹之声
B.岁岁如之 如驱千百群小鹅
C.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势欲拍岸而上 势极雄豪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龟山一挡,轰怒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半日,颜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了突出海潮的壮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坐半日,颜始定”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同周密的《观潮》同写浙江之潮,它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你见过大海吗?你是否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读过关于“海”的作品?你是否无数次想象过“海”的样子?海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以“海”为题目,把你的观察或感受写下来。300字左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导解
28观潮
【课堂达标】
1.履 泅 仞 溢 穹
2.ménɡ chōnɡ shū yǐn gě sù jiù lìn
3.(1)当……时(2)用水淋洗(3)船(4)马;树立 (5)加倍的高 (6)租用;即使(7)万丈高的巨浪www-2-1-cnjy-com
4.(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2)杨万里的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2-1-c-n-j-y
5.《武林旧事》周密宋代公谨草窗齐东野语志雅杂抄浩然斋视听抄武林旧事
6.“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由远及近地写出海潮的雄奇壮观。21*cnjy*com
7.当潮水从浙江人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荡涤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出处:21教育名师】
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奇伟,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版权所有:21教育】
【课后强化】
1.A 导解:B项“艟”应读“chōnɡ”;C项“溯”应读“sù”;D项“塞”应读“螬”。
2.B 导解:解答此题,要注意“略不”“以”“夸”三个词语的正确含义。
3.C 导解:“惟妙惟肖”的意思是形容艺术技巧好,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而原句中弄潮健儿的表演并非模仿,因此用这个词形容不妥,不符合语境。
4.B 导解:A、C、D三项均用比喻修辞,仅B项用夸张的手法。
5.B 导解:A项“浙江”指钱塘江,而今义为浙江省;C项“骑”古义为“马”,读“jì”,今义为动词跨坐,读“qí”;D项“略”古义为“毫”“一点”,今义为“略微、稍微”。21*cnjy*com
6.(1)C (2)D (3)A
7.D 导解:A项第一个“尽”意为“穷尽”,第二个“尽”意为“吃尽、没有”;B项中的“既而”意为“不久”,“倏尔”意为“突然”;C项中的第一个“略”为名词“谋略”之意;第二个“略”为“毫、一点儿”的意思;D项两个“骑”均为“马”的意思。
8.A 导解:“则”在本句中表示转折关系,不能解释为“于是”,因为“于是”表示承接关系,不表转折。可解释为“却”。
9.加双引号表示否定,说明这不是真的敌船,而是假设的。
10.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和弄潮健儿的英姿。
11.这里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水兵作战的技艺之娴熟,这时水兵们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波涛汹涌的潮水上表演,更显得艺高人胆大。
12.A 导解:A项第一个“故事”是“旧例、旧俗”的意思,第二个是“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染人,可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的意思;B项两个“如”都是“像”的意思;C项两个“漱” 都是“冲刷”的意思;D项两个“势”都是“气势”的意思。
13.(1)不寻常 (2)脸色
14.(1)只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到塘上。
(2)观看的人们(被潮水)惊退,跑着躲避到海塘下面。
1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6.用观者的感受反衬海潮惊心动魄的气势。
17.《白洋潮》主要描写了潮来的过程及惊心动魄的气势,而《观潮》不仅描写了海潮的壮美,且描绘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风景,又写民俗。
【参考译文】
这是以前的事情了。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每年都这样。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到白洋,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塘上,远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到塘上。潮水越来越近,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涌起的潮水如百万雪白的雄狮一般,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所有的狮子聚集在一起,没有一头敢争先抢后的。观看的人们(被潮水)惊退,跑着躲避到海塘下面。潮到塘上,尽力喷薄而起,水花激射,溅起来有好几丈高,地面都湿透了。潮水旋卷着向右而去,被龟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一样,瀑布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在半空中飞舞,看了惊吓炫目.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了,为什么呢?
【表达交流】
【写作指导】由文题的提示性语句可知,本文题可以以见过的大海为描写对象,也可以以想像中的大海为描写对象,描写时注意抓住特征并融入自己的感受或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例文】
海
抵达青岛的那天晚上,我们就来到海边,面对一片浓浓夜色中的海,仿佛置身于梦中:栈桥静卧水上,回澜阁闪闪烁烁。
我们拎着鞋赤脚走在柔软的细沙中,不断踩出或整齐或凌乱的脚印。一排排涌来的涛在瞬间抹平了脚印。“交给我,你那熙熙攘攘的岸边、被遗弃了的人们”——我想起了刻在纽约自由神像上的两句诗。海以它的博大宽厚容纳了一切,它让最巨大的风暴和最震怒的雷声平息在自己的深渊里,何况这小小繁乱的脚印?我忽然有所解悟,我不再徒然奔跑,只是静立细沙中看黑色的海,听黑色的涛。
海蒙上一层神秘的夜幕,一切喧嚣在这神秘动人的海韵中渐渐淡漠、渐渐远去……波涛的巨大的撞击声带来一刹那的万籁俱寂,这一刻,我脑海中一片空白。最巨大的响声中蕴涵着最细致的宁静。深不可测的海!看不透的海!只是因为海,五大洲才结成一个整体;只是因为哥伦布的穿海航行,才使人们知道世界已太小太小;只是因为海,人们才知道大家都是地球的子孙,源于这片蔚蓝色,最终也会融于这片永恒的蔚蓝色。
风和涛在喁喁低语,我和海在默默聆听,用我的呼吸,我的沉静。任海水吻我的足背,任海风轻抚我的秀发,任思绪随涛翻涌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