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6 08:2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轻松夺冠系列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急湍(tuǎn) 飞漱(sù) B.竹柏(bó) 青荇(xìnɡ)
C.京尹(yī) 百舸(ɡě) D.痕迹(hén) 荒秽(hu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山高草盛) 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 仅如银线(只有)
C.乘骑弄旗(马) 江干上下(岸边)
D.上下一白(全) 带月荷锄(扛着)
4.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毫无骚人墨客离家时的悲愁,诗人坐船沿途观望三峡的崇山峻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21·cn·jy·com
B.颔联展现映人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眼界是那么开阔;滔滔奔涌的大江,气势是多么雄壮。
C.颈联的景象既新奇又美丽:夜晚江面平静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像天上飞下的明镜;白昼辽阔,平原上雾霭在日光下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D.尾联陡上惆怅之情,既有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又有对自己漂泊在外的感叹。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绝 来此绝境。( ) 沿溯阻绝( )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3)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引凄异。( )
(4)寻 寻张怀民。( ) 寻病终。( )
(一)比较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完成8~13题。(10分)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饮酒》中应填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9.《饮酒》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联,你认为诗人从自然景物中悟到了什么“真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过故人庄》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两首诗描述的内容,其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2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喜欢田园风光吗?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见过的田园风光,最好写成一首短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14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________(人名)。(1分)
1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16分)-
江南的雪
鲁 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责,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涵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_,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南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了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较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19.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词作鉴赏。加点词语:炫耀、浇灭、纠缠、游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单元的课文要么描绘自然画卷的绚丽多彩,如《三峡》《答谢中书书》;要么抒写自己游览中的惬意,如《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地的民俗美、风物美,如《观湖》等。
请你品味其意境和写作方法,也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答案与导解
1.D 导解:A项中“湍”应读“tuānn”,“漱”应读“shù”;B项中“柏”应读“bǎi”;C项中“尹”应读“yǐn”。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B 导解:B项中“桢”应为“祯”,“具”应为“俱”。
3.B 导解:仅,“几乎,将近”之意。
4.D 导解:没有漂泊在外的感叹。
5.(1)与世隔绝 断绝 (2)从有“如果”的意思 (3)类连续(4)寻找不久
6.(1)晨兴理荒秽 (2)云生结海楼(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21教育网
7.示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示例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示例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21cnjy.com
8.采菊东篱下
9.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为“以心为刑役”的官场所束缚,而应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www.21-cn-jy.com
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1.《饮酒》侧重塑造了悠然自得的诗人(自己)形象;《过故人庄》侧重写山村风光以及朋友间融洽的感情。2·1·c·n·j·y
12.相同点:都是表达热爱农村自然景色,喜爱乡居田园生活的感情。不同点:陶诗表现了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孟诗没有这种思想感情,主要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略。 导解:要抓住田园风光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写,字里行间要饱含深情。
14.郦道元
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6.(1)像屏障一样的山峰。(2)逆流而上。(3)快。
17.(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18.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9.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清脆而幽雅。写出雪的急骤。 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下雪过后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丛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写出雪的洁白与韵味。21·世纪*教育网
20.第④段写下雪时的宁静,第⑤段写雪给人们带来了兴致和希望。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更具诗意(情趣),也更能表达作者喜爱雪的情感。www-2-1-cnjy-com
21.好。通过比较更突出江南的雪的特点。
22.炫耀、浇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雪的大和毫无顾忌,很有生气,极富动感。纠缠:写出雪的密和行人在雪中奋勇前行的姿态。游离:写出行人在雪中缓慢移动的情态,具有水墨画的美感。2-1-c-n-j-y
23.瑞雪兆丰年,农夫因这场雪而有了丰收景象的憧憬。雪留下了一片洁白,使人们更加向往和谐幸福的生活,树立起纯洁洒脱的生活信念。这些憧憬和向往将永存心间,不会消失。21*cnjy*com
24.【写作指导】:写此类游记抒情写景文,建议大家采用动点描写法。动点描写法,是指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观察的对象不变,而变换立足点,所以也叫定景换点法。【来源:21cnj*y.co*m】
运用动点描写方法,应根据景物本身的特点、时间空间的制约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由远而近,或由左至右,或由上到下等等,有次序有规律地调整变化。这样,才能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反映景物的形貌动势,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形象。
动点描写法要求立体地看景物,既要多角度全面地观察,又要有重点地观察,这样才能既写出景物的总况,又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出处:21教育名师】
【例文】
山的呼唤
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版权所有:21教育】
那山海拔高达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21*cnjy*com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
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 ·
“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这就是那山的呼唤。
【点评】本文写景极为成功,不愧是典范之作。文中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一幅幅清新的画面,富有诗意。文章的意境很美,主旨也较鲜明,借对“玉山”景物的描绘,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思念。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