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名师同步精品导学案
第四单元
内容预览
求知是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这个单元主要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有三课四篇文章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问题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述了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问题;《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主要论述读书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求知与读书方面的不少教益。我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将同课文作者进行对话,探究求知与读书的问题,以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这个单元又是全套书惟一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包括立论文章三篇、驳论文章两篇,具有培养我们阅读议论文能力的作用。
目标点击
1、学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正确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述语言的特点。
2、激发同学们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
3、明白:只有具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成为有用人才,才能为祖国贡献力量。
学法导航
1、阅读本单元课文中的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3、在整套教材中,这是唯一的一个议论文单元,必须结合议论文知识分析阅读教材,注意读写结合。
4、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好读书,读好书”为活动内容,我们要学习名人读书经验,与同学们积极讨论关于读书的问题。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导学讲坛】
走近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家。他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踢醒沉睡之星》和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背景信息
?许多人在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文章主旨
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提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论证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中心论点。告诉人们: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想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思维导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不满足一个答案
激
发
寻求第二种答案
需
要
创 造 性 思 维
必
备
学识 活用能力(关键)(举例论证) 恒心和毅力
得
出
具备几个要素,任何人都会拥有创造力(结论)
精彩分析
问题一: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点拨】此题意在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了解课文结构上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作者之所以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是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21*cnjy*com
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问题三:为什么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不少教育家都说过,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只有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算真正获得了知识,否则,知识便一钱不值。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谓之半知;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鲁迅先生说,读书要和“实社会”接触,和“实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也是要运用知识的意思。反过来说,如果只是一味死读书,不知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那就是死读书、读死书。这是要吃亏的,赵括、马谡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一言以蔽之,只有懂得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创造力。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赢得了我国经济建设步入快车道。
问题四:课文说:“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句中的“之一”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的巨大的天才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苹果落地的小想法开始的;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说他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因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并不是唯一的,如果去掉“之一”就变成唯一的根据,这与事实不符,因而不能去掉。问题五:阅读了课文全文后,你现在认为文章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题合适吗?
甲生:合适。以此为题,新颖别致,针对性强,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样拟题,有警醒作用。
乙生:不合适。我认为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做标题过于绝对化。因为凡事总要有个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会出毛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标题既没有提出任何先决条件,也未做出必要的限制,强调过了头,因而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所有事物的正确答案都不止一个了。尽管这并非作者的本意,但却产生了这样的效果。事实上,具有唯一性答案的事物并不在少数。比如,“从地球上观察,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吗?”“人类永远不会灭亡吗?”“你的生身母亲有几个?”“磁铁只能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吗?”“圆周率小数点后第四位是几?”“弟弟一定比哥哥的年龄小吗?”“自由落体做的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吗?”“活人可以长时间不呼吸吗?”等等,当你回答这些问题时,这个标题的欠缺就暴露出来了。
丙生:不合适。我认为文章中某些论证不能支持标题的观点,甚至与标题相抵触。如文章第三段中“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这就表明,作者本人也承认并非所有事物的正确答案都具有不唯一性。我认为应该把文题改为“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这样似乎更严密、更科学些。
丁生:不合适。我认为文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事物”应该是问题。虽然“事物”包含了“问题”,但“问题”并不等于“事物”,而且“事物”与“答案”也没有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任何时候所有的事物都需要答案。另一方面,很多事物或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我认为把文题改为“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则更为妥当。
老师总结:作为一篇入选全国语文教材、影响力很大的作品,语言(当然包括标题)务必要严密、准确,该文的观点和内容无疑是正确的。我们当然可以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油灯不拨不亮,真理不辩不明。”在学习中,我们就需要一种质疑问难的精神,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问题六:本文语言通俗,然而道理深刻。说说你读了本文后所获得的启示。
甲生:作者说“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它告诉了我们知识在创新中的重要性。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趁现在这大好春光,学好知识。
乙生:课文中“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句话说的是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际中运用,才能让这些知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就是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丙生:课文说:“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这句话为我们打破了创造的神秘,告诉了我们,人人可成为创造之人。
丁生:课文中“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自信心是克难奋进的法宝。要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先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吧!
老师总结:大家都能根据作者的观点谈自己所受到的启示,说明大家真的是学有所获了。除了大家所举出的例句,课文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富含科学道理的句子,希望大家按刚才交流的思路,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进一步领会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语句。
【训练场】
一、积累与运用
1、请你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⑴汲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深蒂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锲而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孜孜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不言而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持之以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________(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创造、创意、创造性)。
⑵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________(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_____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3、如果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句子也是通顺的。你认为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⑴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认真品读下面的文字,然后说说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课的标题告诉我们:“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其实,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我们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请你仿照“示例”说出下列四题的“异乎寻常的答案”:
示例:⑴、问:1+1=? 答:1(里)+1(里)=1(公里)
⑵、问:4+9=? 答: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⑴、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6+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课文《事物的正解答案不止一个》(节选),完成6——9题。
事物的正解答案不止一个(节选)
罗迦·费·因格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6、节选的这段话所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结合原文回答:“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理由是什么?树立这种思维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结尾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请你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最后一课》一文,完成第10——13题。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领它。
10、哲学家所提出的“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问题,弟子们的回答为什么都不正确?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年后,哲学家始终没有来赴约,他是不是不守信用?如果不是,那他不来赴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用自己的话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4、学习了《事物的正解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该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请你运用创造性思维,?以《关于“○”的断想》为题,写一小论文。(200字左右)。 示例:
“○”的断想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0是一面镜子,让你重新认识自己。
在弱者面前,0是一只救生圈,让你随波逐流;在强者面前,0是一只敲响的战鼓,催你不断进击。
0是公正的,你懒惰它就亲近你;0是一块空地,可以长荒草,也可以种庄稼;
0是一个神奇的套环,能把九十九拉回原地,令人望“百”兴叹。
0再多都只是0,犹如口喷吐的一个个烟圈,毫无分量与价值,0也会变成8,犹如铁索中相连的环套,紧实无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阅读小品《卖车》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赵本山:“错。媳妇答。”?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范伟答错了吗?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高秀敏的老是不一样呢?这个小品印证了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里的什么观点?如果让你来回答小品中赵本山提出的三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⑴汲取(jí)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⑵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⑶锲而不舍(qiè)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⑷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⑸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⑹持之以恒(héng)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⑴汲取 学识 创意 ⑵素材 创造性
3、⑴不能去掉,因为“大部分”说明也可能有例外,注意表述的严密性。⑵不能去掉,因为“往往”说明情况的普遍性,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注意表述的严密性。
4、一是有渊博的知识;二是会对知识进行组合,形成创意;三是坚信坚持下去,必会有成果。
5、示例:⑴、2(月)+1(月)=1(季度); ⑵、3(天)+4(天)=1(周);⑶、5(月)+7(月)=1(年); ⑷、6(小时)+18(小时)=1(天);
6、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7、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8、“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理由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事物是变化的。树立这种思维有利于打破习惯思维定势,进行创新。
9、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21·cn·jy·com
10、因为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草,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所以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
11、是因为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并且种上谷子而形成的。
12、他并非不守信用,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再赴约去口头回答了。
13、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
14、开放性命题,无统一答案,只要运用了创造性思维,写的是关于“0”的断想即可。
15、范伟没答错。范伟的答案高秀敏的老是不一样,是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这个小品印证了课文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观点。(第四问是开放性命题,无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轻松夺冠系列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惟吾德馨(xīn ) 案牍(dú) 既出(jí) 鲜有闻(xiǎn)
B.豁然开朗(huò) 甚蕃(fán) 峨冠(guàn) 多髯者(rán)
C.石青糁之(sǎn) 壬戌(rén)(xū) 决眦(zì) 逾墙走(yú)
D.生曾云(cénɡ) 濯清涟(zuó) 邺城戍(shù) 泣幽咽(yiè)
2.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B.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当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为字共三十有四
D.寻病终 寻向所志
4.填空。(9分)
(1)从《大道之行也》可知,“大同”社会的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体现了此纲领中的“_________________”二字。
(2)“阴阳割昏晓”中“阴”指____________,“阳”指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最能表现“绝境”“间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湖壮观景象的诗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周敦颐写莲花不为世俗恶习所污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l题。(16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映在大同社会中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反映在大同社会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三方面?请用原文回答。(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同社会的纲领性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0.“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表达的是何种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概括地回答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出处:21教育名师】
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日:“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日:“俟②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俟:等待。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羊子尝行路 何岳尝夜行
B.还以与妻 因托以寄去
C.还以与妻 遂以还之
D.羊子感其言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谈谈乐羊子妻是如何巧妙地劝诫丈夫专心完成学业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乐羊子与何岳都有拾金不昧的美行,但他们的做法不同。请你对这两个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清净之莲
(1)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头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心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地孤独地站立在街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叉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3)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
(4)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21cnjy.com
(5)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极像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6)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丛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7)偶尔……
(8)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渡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9)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10)惟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惟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惟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惟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11)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12)那最关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13)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关,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14)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16.请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找出与文中第(6)段画横线部分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以“妈妈的爱”为表述对象,仿照下列语句写一段话。(2分)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清净之莲”中“清净”一词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简述你对“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这个语句含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概括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关丽可爱的动植物,美丽可亲的人物,美丽动人的故事,美丽灿烂的生活图景,美丽深刻的人生感悟……关,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关,创造了无数华丽的篇章。“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让我们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感受生活中的关吧!21教育网
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答案与导解
1.C 导解:A项既出(jì);B项豁然开朗(huò);D项濯清涟(zhuó),泣幽咽(yè)。
2.D 导解:A项盗窃乱贼而不做——盗窃乱贼而不作;B项峰火——烽火;C项当胸生曾云——荡胸生曾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B 导解:A项类属;同。C项有,存在;又。D项不久;寻找。
4.(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睦 (2)山的北面山的南面(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洞庭 (5)出淤泥而不染
5.(1)老人和孩子都和悦地自得其乐。(2)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6.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讲信修睦
7.(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www.21-cn-jy.com
8.(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选了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营造和睦气氛。(2)(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3)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财物、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9.天下为公
10.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加一家。
11.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导解:这首题要求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通俗地表达出来。解题时,一要透彻理解句子内容;二要能将文中所讲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内容,梳理出精神实质,并概括出来。2·1·c·n·j·y
12.B
13.(1)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2)拾到银子却没有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那银子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
14.乐羊子妻用纺织作比,说明读书应当日积月累,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
15.乐羊子是因妻子的劝诫才没有占有拾金的。他乐于接受批评、勇于改过的精神是可嘉的,但他以丢弃失物来显示自己的清白的做法不妥。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
乐羊子妻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www-2-1-cnjy-com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2-1-c-n-j-y
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七年没有回来。【来源:21cnj*y.co*m】
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曾有一天晚上走路的时候,拾到二百多两银子,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
问他银子的数目,与拾到的银子数目和标识都相同,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拾到银子却没人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那银子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那个人感谢了他就走了。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寄放,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告诉何岳说:“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托人把箱子交给他的侄子了。【版权所有:21教育】
1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示例:妈妈的爱是我迷惘彷徨时的明灯,妈妈的爱是我失落消沉时的号角,妈妈的爱是我独处异乡孤枕难眠时的摇篮曲。21*cnjy*com
18.澄澈,宁静,不世俗堕落,不轻薄浮躁。
19.在纷繁忙碌的世俗生活里,、我们要把持住自己,不要随波逐流,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受纯真、美好和崇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清明、充实、自由,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
20.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思索,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21.【写作指导】感受美好的景:四季风情、家乡风土、名胜古迹等,只要以特色为主,细加点染,即可取胜;感受美好的物:
对动物、静物、植物,细加描摹,点示感受即可;感受美好的人:历史名人、亲朋同学、明星偶像等,充分展现性情,突出精神品质,即是佳作;感受美好的事:国事、家事、天下事,大事、小事、平常事,只要能生发出“美好”的因素,注重细节的雕凿,即成美文。
【例文】
早春写意
当一丛丛稀稀拉拉的小草从地下探出脑袋时,当柔嫩的柳枝在徐徐微风中吐纳出第一片嫩芽时,当第一朵娇艳的报春花在晨曦中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晨露时,当第一朵洁白的浮云悠闲自在地飘荡在湛蓝明净的天空时,当羽翼刚长丰满的鸟儿在枝头兴奋地呜叫时,有一个温柔的声音告诉我:春,来了。
春来了,的确,望着窗外那片绿,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冲动,这虽是早春,可冬日的寒意却还未退尽,光是这残余着的,让人想出门也会犹豫一下吧。可我不愿被冬日寒冷的枷锁给束缚。我迅速起身,打开门冲了出去。在这一片绿的希望里奔跑着、欢笑着,听任带着寒意的风吹起我的发丝。我高兴极了,仰起脸,张开双臂,静静地享受着这代表着生命与希望的问候。
初长的小草毛茸茸的一片,柔软地铺了一地,青翠可人,新开的花朵清新、美丽。呵,风中还夹杂着这青草和花的芳香呢!是春的气息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现在的我不也正是这样吗?
“咯咯”几声游人的欢笑吸引了我,循声而望,那里竟是一片小小的林子。几株桃树已迫不及待地冒出了花骨朵儿,就算开了的,也只是小小的,稀落地零星地散在枝头,这可怜的粉红不禁让人忆起“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忽然,眼前掠过一只小小的燕子,很活泼,很轻捷,它落在了离我不远的地方,是“多情帘燕独徘徊,满身花雨又归来”吧。走几步,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小的陡坡,下面绿草如茵,与远方碧蓝的天空连作了一片,“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莫不是描写的这里吧?
轻轻折一枝花枝,在这如茵的绿草间,成片的花林间,望着空旷的蓝天悠然地漫步。听风的耳语、鸟的轻唱,嗅花的清香,看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细细品味着这早春的味道,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好心情。
不知不觉中,日已西沉,夕阳的光辉洒在大地,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透过林间花枝望着这片净土,虽说春天的事物充满生机、活力,可此时心里却有了种淡淡的哀愁。唉,竟又有了“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的感觉。虽然,这不是暮春。忽然才想起,今年,我没遇到春雨。大概是我错过了。
春天,在我的印象中永远那么年轻,那么可爱,那么富有生机,她会为我们带来宁静和快乐。可爱的春,让我们一起去接近她,去感受她的美好吧。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全文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春姑娘初临人间时美好的情态和四溢的芳香。通篇“感受”春天、突出春天的“美好”,是文章的一大亮点。文中大量诗词的恰当运用更是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