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6 08: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陨落、睿智,恪尽职守”等词语的形、音、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伏尔泰、雨果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非凡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及伏尔泰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为自由、平等而战的宽阔胸怀和对人类的解放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想】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意。由于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感到陌生,在教学中应避繁就简,从正义感切入,帮助学生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教法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结合练习四)
二、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了解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启蒙”一词,意为启迪,在启蒙运动中引申为用近代哲学和文艺的文化知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威。启蒙运动不仅在文化部门展开,同时也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科学、哲学乃至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革命中两次“人权宣言”都宣布人权是人类自然的(即生而就有的)权利,包括“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四大项,由此可见,启蒙运动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2、关于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成为当时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雨果本人亦因此而被公认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其主要诗集有《颂诗集》、《新颂歌集》、《颂诗与长歌》、《东方吟》、《秋叶集》、《黄昏之歌》、《心声集》、《光与影》、《静观集》、史诗《历代传说》、《上帝》和《撒旦的末日》。小说最著名的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于巴黎,法兰西举国为他志哀。
3、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4、写作背景
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即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 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的百年冥诞上,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三、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
1、导读: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2、范读、听读、评读
第二课时
一、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
讨论明确:(第1段) 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
(2-9段) 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
(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二、精读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
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2.讨论:
(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追问: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2)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雨果在盛赞伏尔泰的历史功绩时,说“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那么,伏尔泰究竟要教化人类的什么良知?演讲的最后部分,雨果又说,从伏尔泰开始,“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联系全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所说的“良知”与“思想”,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认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的关键。在启蒙运动以前,西方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阴影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虽然对其有所冲击,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摧毁神权与王权的强大统治,“人的尊严”还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3、探究:
任何国家都需要“理性”。在当今这个社会,重提“理性”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甲:在今天重提“理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健全,人们说话、做事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比方说,我们做学生的要遵守《学生守则》,还有校纪班规。否则,学校不就乱套了吗?可见,建立一个“理性”的国度,每个国民都有责任。
答案乙:现在,国家的法令、法规在逐步完善、健全,这不假。可法律、法规只对普通老百姓产生效力。有的当权者有法不依,有规不循,以权谋私、损公肥己、贪污受贿等不良风气在不断膨胀。我认为唤回人们的良知,整肃人们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答案丙:我认为乙对社会的看法有些偏颇。他看到的只是阴暗面,是少数现象。我国不乏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的人,正义、正气占上风。当今社会固然存在些的问题,但人们呼唤良知与真理的呼声不断。有关部门也在逐步改进工作方法和形式,抵制歪风邪气的滋长,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理性”社会中。
三、布置作业 :
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1、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为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2、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
(结合练习三/2;见《在线课堂》P21“⑤【赏句子】”)
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二、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导读: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
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
2、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⑴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⑵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⑶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⑷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
⑴“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⑵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⑶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⑷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3、探究:怎样欣赏本文的诗化语言?
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情洋溢的文字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而其语言本身,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例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伏尔泰的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对于这些语言,应联系思想背景来品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美感和激情。
四、回顾课文,体悟写法。
1、激情浪漫,洋溢热情。
整篇演说感情真挚,激情洋溢,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其中蕴含着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
2、结构严谨,脉络明晰。
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卓越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精彩语句,俯拾皆是,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
3、语言生动,对比鲜明。
就本文的语言而言,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语言充满了美感与激情。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有关语段,进一步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神谕的最了不起的作用在于保证战争的胜利
●预言从来都只是为大人物而作的,小民无此必要
●任何人想以道理晓喻他的同胞,都会受到
,除非他是最强者。然而最强者却几乎总是加强无知的锁链,而不是去把它砸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无论天资有多麽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如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3、“微笑,就是伏尔泰”。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板书设计:
一(1)地位非凡,贡献卓越
(2—8段)思想启蒙
二(2—12)丰功伟绩,非凡人格
(第9段)现实关怀
伟大
(10—12段)睿智的微笑
三(13—14)伟大精神,激励后世
永恒
纪念伏尔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