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4.1.2
认识三角形
顶角
腰
腰
底角
底角
底边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相等的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普通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1)
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
说明你的理由.
利用你得到的结论填空
AB+AC
BC
AB+BC
AC
AC+BC
AB
B
C
A
情境探究
(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在A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B点的香肠,它选择A—B
路线,而不选择A—C—B路线,难道小狗也懂数学?
C
B
A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议一议
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入空格内。
a
c
b
a
c
b
a
b
c
a
=
,
b
=
,
c
=
。
a
=
,
b
=
,
c
=
。
a
=
,
b
=
,
c
=
。
做一做
a
c
b
a
c
b
a
b
c
根据你的测量结果,计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完成填空:
(1)
(2)
(3)
测量探究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
解:
取长度为2cm的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
取长度为10cm的时,由于2+8=10=10(第三边),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
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那么它的长度取值范围是什么
学以致用
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确定第三边的条件:
两边之差<
第三边<
两边之和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0cm和5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
(1)当腰长10cm时,则底长3cm时,等
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3cm.
(2)当底长10cm时,则腰长3cm,然而两腰之和小于底边(3+3<10),所以此三角形不存在.
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5cm.
学以致用
请你谈一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多了哪些认识 课题:4.1认识三角形(2)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2.在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3.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灵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的木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观察图中的五个三角形,你能把它们按角进行分类吗?
处理方式:学生能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将所给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在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从边的角度来认识三角形,从而引入新课。
二、动手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内容:1.认识等腰三角形
观察上图中的五个三角形,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处理方式:学生能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将所给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在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分组测量,并将学生给出的测量结果出示在课件上.(1)(5)的三边都不相等.(2)有两边相等是等腰三角形.(3)三边都相等是等边三角形.
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边与角都有特定的名称,相等的两边叫腰,不等的边叫底.腰和底角叫底角,两腰的夹角叫顶角.
2.三角形按边共分两大类.
等腰三角形与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处理方式: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这些动手测量,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将三角形按边分类,在于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分类的方法.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
活动内容:(1)
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
(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
处理方式:学生能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经历活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加深对结论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得出的过程,并通过练习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差
活动内容: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空.
处理方式:通过测量得到第一个图锐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第二个图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第三个图钝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通过探究(1)(2)我们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本环节通过试验活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得出的过程,并通过教师的追问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结论的理解.学生能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经历活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加深对结论的理解.
三、范例导航,巩固训练
活动内容:老师手里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铁丝,如果用长度为2cm的铁丝能与它们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铁丝呢?
处理方式: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可先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一代表到黑板上演示.
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取5cm、6cm、7cm、8cm长的木棒都可以.即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只需大于8-5=3cm,而小于8+5=13cm.即能摆成三角形.所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两边之差=较大边-较小边)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一方面规范答题过程,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方法,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作用.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0cm和3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
(1)当腰长10cm时,则底长3cm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cm.
(2)当底长10cm时,则腰长3cm,然而两腰之和小于底边(3+3<10),所以此三角形不存在.
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5cm.
处理方式:
师生共同分析,然后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解题,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适时纠错、规范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五、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活动内容: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问题?你还有什么疑惑?写下来,一会和大家分享.
处理方式: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体会,教师给予鼓励,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1.学会了给三角形按边分类,认识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还学了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两边之差﹤第三边x
﹤两边之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总结、畅谈收获,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补充,既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诸多发展,又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六、分层检测,反馈矫正
A组:
1.由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 请说明理由
(1)3,4,5;
(2)8,7,15;
(3)13,12,20;
(4)5,5,11.
2.现有4根木棒,长度分别为12,
10,
8,
4,
选择其中3根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且第三边是奇数,那么第三边长为
。若第三边为偶数,那么三角形的周长
。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5和12,则第三边长为
。
B组:
5.如图:有A、B、C、D四个村庄,打算公用一个水厂,若要使用的水管最节约,水厂应建在村庄的什么地方?
处理方式:教师出示测试题,监督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矫正.
设计意图:检测题分层给出,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正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检测题也能训练学生解题技巧,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先确定出第三边的范围,然后再根据附加条件确定出第三边.反馈矫正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
七、作业布置,课后促学
必做题:课本85页
随堂练习
第1、
2题
选做题:课本
第85页
习题4.2
第
2、
3题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布置用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来延展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使他们发现数学之美.
板书设计:
4.1
认识三角形(2)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b
c
a
b
c
a
b
c
(1)a=___b=___c=___
a-b___c
c-b___a
c-a___b
(2)a=___b=___c=___
b-a___c
c-a___b
b-c___a
(3)a=___b=___c=___
a-c___b
a-b___c
c-b___a
学生板演区习区
投
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