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度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文科)
考试范围:专题三、四、五、六;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2.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6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五金公司负责同志:战部需购自行车一辆请协助解决,此致”。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部门交流频繁,行政效率较高 B.国家全力备战,民政服务军事
C.经济体制僵化,生活物资紧缺 D.阶级斗争为纲,取消商品流通
4.社东有条清河水,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此诗折射出中国农民( )
A.土地改革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期待 B.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去
C.对经济领域中“左”的错误的讽刺 D.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丰收的喜悦
5.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下列认识的变革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包产到户”不等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
②应建立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6.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
A.开发上海浦东 B.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7.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8.
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
(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四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十四大的相同点有(
)
①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都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都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④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0.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民俗生活不属于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是( )
11.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 )
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C.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D.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12.某编剧写了个剧本《乌镇人在上海》,有个片段反映的是1906年的情形,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
A.场景1:去上海大清邮政局发信回家报平安
B.场景2:从乌镇出发乘轮船去上海
C.场景3:去“又一村”看电影《定军山》
D.场景4:到上海机场转乘飞机抵达亲戚家
13.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装 ②电话 ③无线广播 ④电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5.假如你生活在1911——1913年的中国,你不可能见到的历史现象有
A.废止缠足已成为国家的一项法令
B.有生以来,度过了第一个国庆节
C.通过电视了解到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在外出时,被人强行剪掉了自己的辫子
16.
读下列广告:“女学士周XX,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士如有与XX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对此材料评论正确的有(
)
①其背景为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主张婚姻自由
②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
③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
④体现了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
A.《渔光曲》
B.《歌女红牡丹》
C.《定军山》
D.《一江春水向东流》
18.从欧洲出发最先到达东方国家的是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19.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地,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
A.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B.世界各地大都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20.《马可·波罗游记》描述:“古老的东方‘黄金遍地,充溢于野’,快到东方去吧,哪怕路途再遥远,路途再艰辛!”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表述,与之最为吻合的是( )
A.科技条件:航海技术的进步
B.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的渴求
C.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东西商道
D.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1.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新兴城市的大量出现
B.大量独立国家的建立
C.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
D.美洲人口的集中居住
22.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④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以下发明,发明者是美国人的有①改良蒸汽机
②汽船
③火车
④飞机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2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①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形成 ⑤垄断组织产生 ⑥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
D.②①③⑤⑥④
26.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 )
A.个人能力不足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
D.灰心绝望情绪
27.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8.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他们的经济类型是不同的。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
)
A.法国——政府主导型经济
B.日本——混合市场经济
C.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D.英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2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30.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
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4分,第2题14分,第3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下列材料,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五: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1)图一、图二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2分)
此次革命的影响是什么?(4分)
(2)图三、图四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2分)这一时期新兴产业还有哪些?(2分)
(3)图五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二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材料三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4分)
材料二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二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4分)
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仔细观察辨认图中的图片:
①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②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只,足够吃半年。
材料三
“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4分)
(2)材料二的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教训。(4分)
(3)材料三凤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4分)
期中考试历史答案(文科)
1--5:BACBA
6—10:CBBCB
11—15:DDCBC
16—20:DBBBB
21—25:CCDAB
26—30:BCCCD
31、(1)
蒸汽时代
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各国逐渐朝工业化方向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社会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方式最终确立。(1分)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飞机制造业。内燃机的发明。
(3)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增加。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工业化迅猛发展。
32、(1)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核心措施:产业复兴法(或工业复兴法)。
(2)评价:“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得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兜售军火。
(3)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一方面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是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
邓小平:做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说是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大跃进”运动。
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③经济建设要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
(3)原因:凤阳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产生积极性。适合我国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富有生命力的。(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