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
编写:张一菲
审稿:赵
悦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自主预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
)②辄(
)③吝(
)④褐(
⑤箪(
)
⑥汲(
)⑦戚(
)⑧欤(
)⑨觞(
)⑩俦(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
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①因以为号焉
②每有会意
③造饮辄醉
4.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①“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②“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5.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这篇文章,并写在下面。
6.我的疑难:
[文本研讨]
活动一
诵读课文
走近五柳先生
7.作者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8.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9.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和志趣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活动二
品读课文
鉴赏特色语言
10.
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
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活动三
延读课文
放飞想象
11.
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
发挥想象,过把“导演”瘾,拍一部“戏说二十一世纪的五柳先生”。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
朱买臣传(节选)
圈点批注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③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
[注释]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
②戴:同“载”。③数:屡次。呕:同“讴”,唱。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
⑥听:听凭。
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饲”。⑨自经:上吊。⑩乞:给予。
读后心语
◎考场佳作
在陶渊明的引领下
月色中,南山下,草木间,一位身着蓑衣的农人荷着锄头在小道上放歌回家。
夜,如此静谧;人,如此安详;意境,如此和谐。这就是陶渊明,他用行动诠释着心中对田园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
“菊,花之隐逸者也。”
陶渊明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准备以自己卓越的才能为国家出一份力,但官场黑暗,尔虞我诈,他不愿同流合污,毅然弃官归隐,投向自己向往的田园,过上隐逸者的生活。也许无高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他却内心平静,坦然处之,这种精神,缘于他对自然、对田园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我学会了取舍,更学会了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归隐田园,过着村夫野老的生活。在南山下种豆,早晨迎着朝阳去田间锄草,傍晚在月光下,踏着夕露放歌回家;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感受飞鸟结伴归巢的乐趣。那种锄草时的畅快,观赏南山时的闲适,饮酒时的忘我,缘于他对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的追求,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我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自然风光的美好。
(三)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虽然闲适地生活在田园之中,但他无法忘记人民的疾苦和现实社会的黑暗;可是他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于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这就是世外桃源。它已成为中华人民天上人间理想境界的代名词。
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系祖国,心系人民。陶渊明的身影慢慢地淡去了,但他的精神魅力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引领我去执著追求,感受美好,心系民族……
读有所得
[相关链接]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反思评价]
22.五柳先生传
1.①shì
②zhé
③lìn
④hè
⑤dān
⑥jí
⑦chóu
⑧yú
⑨shāng
⑩chóu
2.①领会书中的意思
②于是,就
③空荡,空寂
④高兴的样子
⑤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①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
②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
③古义:到、往,今义:制造
4.①宅边有五柳树
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③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⑤不汲汲于富贵
5.略
6.略
7.“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生活态度。
8.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9.
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隐者风范)
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的志趣主要表现在: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好读书,不求甚解——(书中求乐)
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
)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10.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恬淡自足。“不求甚解”——胸襟开阔,意存高远。“不蔽风日”、“家贫不能常得”——开朗乐观。“曾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11.我想啊,五柳先生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种柳树。(生笑)并运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耐高温抗高寒的柳树新品种,种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一直《种树种到联合国》(本册书课文名)被授予“环保卫士”的光荣称号。在国内同袁隆平一样享受国务院津贴,并建起豪华别墅,再也不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破屋了,而且他同孔子、愚公等人被评“中国十大杰出老年”,真是名利双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