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6 19:5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孤独之旅》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法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 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写作背景:
《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第八章《红门(二)》。这个题目是课本编者加的。全书故事发生在1962年一个叫油麻地的农村地区,小学六年级学生杜小康家原来家境富裕(因他祖上和父亲一直经营杂货铺),但他父亲一次因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杜小康只好辍学,帮父亲去治病。父亲病好后,借钱买来了500只苗鸭,要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那里有活鱼虾,鸭子吃了长得快,还能产出双黄蛋。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文中的桑桑是全书主人公,也是杜小康的好友。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朗读如下段落:
(1)刚刚出发时,杜小康想回家,而杜雍和则“不肯稍微慢下一点来”,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学生齐读“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慢慢停下”。
(2)到达芦苇荡之后,父亲和儿子的内心感受是不相同的。杜小康“害怕”“有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而父亲也有所“慌张”,却竭力安慰自己的儿子。
指名学生朗读“这才是真正的芦荡……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故事继续向前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两人感受着特别的孤独。这部分内容明显地应和着课文标题。
学生朗读“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那种孤独的味道。
(4)在那个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这段内容对杜小康的成长成熟有质的飞跃的作用,要注意体会文章是如何描写杜小康的言行的。
学生自由朗读“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阅读文章要善于概括,迅速把握其中最主要的内容。要求学生用下面这个句式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关于这个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最终正确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主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受孤独一时间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一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
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我眼中的杜小康是一个懂事,有责任心,坚毅勇敢的男子汉。
生2:我认为杜小康是一个通情达理,理解父母苦衷,体贴父母疾苦的人。
生3: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少年。
生3:从杜小康最初的茫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少年。
生4:杜小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
生5:我觉得杜小康是一个勇敢、坚强、活泼的少年。
老师总结:大家对杜小康这一形象都概括得很准确!是的,杜小康身上具备着很多优点,因此,我们可以说,杜小康是一个在困境中成长,理解父母,能为家庭分忧,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 为什么
明确:通过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标题“孤独之旅”
的具体含义,并体会其中的妙处。
二、寻读课文美点,深入鉴赏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一是所选景物描写的段落,是如何表现出一种美的,二是要注意所选景物描写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体验拓宽:学生合作交流下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语文学习。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结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板书设计

开端(第1段):陷入孤独之境——失学去放鸭:无奈
离开油麻地:茫然
发展(2—27段):不堪孤独之旅
到达芦苇荡:害怕
梦中哭母亲:孤独
高潮(28—49段):承受孤独之艰
激战暴风雨:坚强
结局(50—52段):享受孤独之味—鸭子下蛋了:惊喜
本文的行文线索有两条:一是以鸭群的活动为暗线;二是以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和行动为明线,一明一暗,互相映衬,相辅相成,推动情节向前发展。鸭长大了,下蛋了,杜小康也战胜了恐惧、孤独,长大了,坚强了。
孤独之旅
课后记:教本课时,我被杜小康的内心成长给感染了,同时他也感动了学生。反观自己,突然间发觉自己还是个孩子,因而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调整。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文中的有些话语,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实在太苍白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