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范进中举》名师同步精品导学案
【导学讲坛】
走近作者
作品信息《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思维导图
初进学,胡屠贺喜(1)
(1—2段)中举前
借盘缠,范进遭骂(2)
范进中举
断炊烟,范进卖鸡(3、4)
见报帖,范进发疯(5)
打贵人,胡屠治疯(6—9)
送礼物,张绅造访(10—12)
精彩分析
1、文章是如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的?他“发疯”其原因是什么?
文章充分利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范进的“疯”态。
外貌描写: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语言描写:三次写范进讲“中了”,表现梦想实现的复杂心情。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行动描写: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用“爬将起来”、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四次写范进拍手,另外写跌倒,往门外飞跑,踹进塘里等动作,对范进热衷功名的丑态多方讽刺、无情嘲弄。
神态描写: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四次写范进“疯笑”“笑了一声”“大笑道”“笑着,走到集市上”,表现了范进利欲熏心的可悲可笑。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独特的神态描写,活画出一个醉心科举、迂腐至极的儒生形象。作者将主观情感融于客观叙述之中,虽无一贬词,却使我们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深感他的可鄙、可怜、可悲。
发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陡然见到中举的报贴,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因而发疯。这正是乐极生悲。
二是范进中了举,喜极生悲,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跟他一生参加考试的遭遇有密切的关系。范进中了举,意味着他几十年所过的贫困、屈辱、凄凉、辛酸的生活即将结束,多年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已出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全部改变,这才是范进见喜贴后惊喜得发疯的根本原因。
3、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
【点拨】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可用“前倨后恭”四字概括。范进中举前,被他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什么“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啦,什么“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啦,一派粗鄙之言,不堪入耳。等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
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那天早晨范家断粮,只好去集上卖鸡。在范家如此困难的关头,没有一位乡邻前来过问);中举后对他热心帮忙(拿来鸡蛋、酒、米等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去寻范进,细心照顾他)。
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屑一顾(从“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这句话可以看出);中举后竭力拉拢他(主动前来贺喜,叙“世好”,赠金又赠房)。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
4、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5、范进可怜?可鄙?可恨?可悲?可叹?自由地说。
甲生:范进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在那样一个惟科举是求的社会里,范进热衷于科举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这不是他个人的错,而是社会的错,时代的错。
乙生:范进是一个可鄙可恨的人。科举固然是读书人升官发财的路径,但并非生活的唯一途径。他家静贫寒,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了,54岁的他瞒着家人去乡试,是不是太残忍了点,就凭他35年间无休止地参加科考就可判他一个“利欲熏心”的罪名。他中举后因狂喜而发疯的丑态更是让人作呕,在加上中举后的圆滑世故,而迅速把自己纳入统治阶层,足见其可鄙、可恨。
丙生:范进是一个可怜而又可悲的人。面对胡屠户的辱骂,他忍气吞声;乡试完毕,他照常上街卖鸡;一见喜报又乐极生悲,喜极而疯;清醒过来,只记得考了个第七名;中举后称“岳父”为“老爹”;坦然与张乡绅同坐、攀谈……范进这个人物真是可笑之极。
丁生:范进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可怜的士子,是一个被功名富贵折磨得神魂颠倒的人。为了追求功名富贵,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和自由。中举前是一个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穷儒生,中举后呢?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不可能是一个爱护百姓,为国为民的好官。
老师总结:范进这个人物既可悲又可叹。他将自己三十多年的宝贵年华都投在了科举上,三十五年的折磨、摧残,三十五年的辛酸都在“疯”中表现出来了。范进的一生几乎都浪费在科举考场中,这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读书人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灵魂,这是科举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6、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语言描写:中举前,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范进,说他是“现世宝”“因我积了甚什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并训斥他“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骂他“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因去乡试设有盘缠,向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啤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说他中相公是宗师看见他老.不过舍与他的,骂他长相“尖嘴猴腮”,骂他野心“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到城里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中举后,大家请胡屠户“治疯”,胡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称范进是“贤婿老爷”夸范进“我的这个贤婚,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说他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⑵动作描写:中举前,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喜,吃到日西时分,吃得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向他商议到城里去乡试的盘缠,被他一口阵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中举后,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来贺喜。众人请他“治疯”,胡屠户“作难”,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凶神似的走到范进跟前广个嘴巴打将去,心里到底还是伯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打完不觉得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想一想,更疼得很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胡屠户跟着范进回家时,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看见张乡绅来拜见,他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范进给他两锭银子。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假装推脱。听了范进的话,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7、胡屠户的形象有什么意义?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范进中举前,被他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什么“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啦,什么“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啦,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待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由此看来,此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金钱欲。
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典型的嗜钱如命、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形象。他前倨后恭,范进中举前,被他嘲弄训斥,称他为“现世宝”;范进中举后,他又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充分展示了他的市侩性格。
8、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张静斋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当天就来拉扰,开口“亲切的世弟兄”,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还送了50两银子,一所“三进三间”
9、对比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说说这篇小说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表(一)
内容时间
生活境况
社会地位
处世态度
中举前
住茅草棚,吃小菜饭不知猪油味因考科举全家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靠卖鸡救命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邻里无人理会
甘受屈辱唯唯连声逆来顺受
中举后
有拿鸡蛋送白酒的有背斗米提俩鸡的有搬桌拿凳的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报录人献计治疯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称兄联谊
对张乡绅奉迎自如对胡屠户势利虚伪
表(二)
人物
中举前
中举后
人物性格
范
进
苦苦挣扎卖鸡度日
喜极发疯平步青云
逆来顺受热衷功名
胡屠户
忠厚没用尖最猴腮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前倨后恭嫌贫爱富
乡
邻
不予理睬无人问津
送鸡送蛋送米送酒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张乡绅
虽属世兄不识范进
牵亲攀故送银送房
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10、你对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作者在一些细微之处勾画了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如“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从中可以看出: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封建官僚不但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他们高踞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读书人一旦爬了上去,就享不尽荣华富贵,这就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再如:“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
“(张乡绅的)轿子已是到了门口。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则可看出:这个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劳动人民处在最卑贱的底层,举人老爷则有令人敬畏的威势,像胡屠户那样的人一面鄙视平头百姓,一面又畏惧举人老爷。
11、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是否重要?
甲生:我认为分数很重要。我们都知道,TOEFL和GRE考试是美国招收研究生的标准考试,是要精确计分的。美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分数?因为企望读研的人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美国的学校能够提供的资源有限,所以要淘汰大部分人,而分数是相对最客观的标准,它能较客观地、公正地反映一个人的素质。
乙生:我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我认为分数只能反映一个人的现在,而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将来,不能单纯凭分数来评价一个人。我们知道“疯狂英语”李阳,在集体考试中英语分数就不及格,后来他所创造的疯狂英语掀起了中国人学英语的一次高潮,你能说分数很重要吗?
丙生:李阳之所以能创造出“疯狂英语”,就是因为他在集体考试当中英语的不及格,这正是分数的重要功能之一:分数具有自我激励、自我督促、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作用。当我们在一次考试之中,发现某科分数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能找出某方面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从而使自己更加全面的发展,这能说分数不重要吗?
丁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再不如以前那样吃香了,现在的大学生到去应聘,公司老总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浙江大学对获得科技发明奖的高中生,不就是可以破格录取吗?
老师总结;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充实的校园生活,我们有丰富的课余生活,我们可以自由地发展,我们可以全面地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我们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我们的生活因此而精彩,我们的青春因此而飞扬。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知识的天地里翱翔!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使我们的人生更辉煌!
【训练场】
一、积累与运用
1、请你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作揖(
)
⑵星宿(
) ⑶攥着(
) ⑷腆着(
)
⑸斋公(
)
⑹行事(
) ⑺带挈(
) ⑻绾了(
)
⑼jiè(
)元
⑽商zhuó(
)
⑾避huì(
)
⑿不xǐng(
)人事
2、请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体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罢么!胡老爹。”
尖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万贯家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唯唯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你知道下列称谓是怎样的一种称呼吗?
⑴阁下:__________
⑵足下:___________
⑶愚:____________
⑷生:
4、(品细节描写的作用)请你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说说每句中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何作用。
⑴“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低着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受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好语文要多读书,读好书。回顾初中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推荐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并根据提示结合作品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推荐的名著是:《
》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这本书在语文学习上给我最大的帮助是: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课文《范进中举》(节选),完成6——10题。
范进中举(节选)
吴敬梓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②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③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④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⑤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6、这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在下面的横线上。
7、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你仿照“示例”简要分析(要说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举关键的词语为例加以说明)。
示例: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8、请你用“‖”将文段分为五层,并概括层意(每层层意不超过6个字)。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
⑴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回答11——15题。
眉山市2008年命题人心语:当心情蒙上阴霾,心灵迷失方向,请叩响灵魂深处的琴弦,用爱拂去沉重与忧伤,用阳光晾晒阴冷与无奈。因为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1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
位
尴
尬,滋
生
仇
恨
回
报
亲
情,收
获
快
乐
1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⑴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
16、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你不想一试身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范进中举
1、⑴yī ⑵xiù ⑶zuàn ⑷tiǎn ⑸zhāi ⑹háng ⑺qiè ⑻wǎn ⑼解
⑽酌
⑾讳
⑿省
2、⑴规矩。
⑵说话尖刻。
⑶大量的家财。⑷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3、⑴
敬辞,称对方,从前书函中常用,今多用于外交场合。
⑵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⑶用于自称的谦辞词。⑷旧时称读书人或晚辈。
4、⑴表现胡屠户粗鲁没修养,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市侩丑像。
⑵表现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敬畏心理。“油晃晃的衣袖”,把胡屠户的职业特征表现得非常鲜明。⑶一个“扯”字,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⑷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假意推让的一系列动作,如特写镜头,讽刺意味十足。
5、推荐的作品不局限于课标和教材上列举的书目,但必须是整本书。“在语文学习上给我最大的帮助”围绕“积累语文素材、提升文化品味、丰富思想内涵、增长人生阅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等方面结合作品内容说明即可。
6、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7、动作:拍、笑、叫;外形:头发都跌散了,两手带泥,一身的水。
8、第一层(范进不看便罢,……不省人事)写昏蹶;第二层(老太太慌了,……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写疯跑;第三层(走出大门不多路,……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写跌倒;第四层(众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写疯走上集;
第五层(老太太哭道……再为商酌)写众人的反应。
9、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
10、
⑴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了过来;⑵众人拉他不住。
11、“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12、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意思接近即可);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意思接近即可)
13、(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意思接近即可)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意思接近即可)
(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意思接近即可)
(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意思接近即可)
14、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
15、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
16、开放性命题,无统一答案,只要符合对联要求(宽对也可),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即可。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他受尽冷遇,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3—12段)中举后
甲生:是喜剧。因为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本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由此看来,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
2、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请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展开辩论。
乙生:是悲剧。因为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文中的范进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上,如果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的话,这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了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范进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先写范进中举前贫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后写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情状以及中举后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前后两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烘托了文章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