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人教版第1课时 1~5的认识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上人教版第1课时 1~5的认识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26 19:04:13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
课时
1

5的认识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R
一年级上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请你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认识
1

5各数的含义
(2)1

5的数字顺序
(3)1

5各数的写法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探究点
1
认识
1

5各数的含义
点击播放动画
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
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
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
问题:1.
同学们认识这是几吗?
2.
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
问题:1.
这是几?
2.
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
动手操作:请你用手中的小棒将以上五个数字
摆出来,可以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哟!
说一说
1.
除了用小棒,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1~5各数吗?
2.
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的个数分别可以用1、2、3、4、5来表示,你能举例说说吗?
归纳总结:
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2.
要想准确数出物体的个数,要做到数数时,每个物体都要数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数到最后那个物体所对应的数是几就用几来表示。
小试牛刀
1.
连一连。
2.
有几头

问题:你还想数什么?
探究点
2
1

5的数字顺序
计数器
介绍:计数器上有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
问题与操作:“1”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
“2”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
“3”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
“4”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
2
3
4
5
你会用手中的计数器上的小磁珠表示这些数吗?
给这些数排排队,你会吗?
归纳总结:
1~5各数按从前往后排列的顺序是1、2、3、4、5;按从后往前排列的顺序是5、4、3、2、1。
探究点
3
1

5各数的写法
怎样书写1~5呢?你会正确的书写吗?
写数时,要做到:
1.
按笔顺写规范、工整。
2.
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
点击播放动画
“1”
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
“3”
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秤钩称东西。
归纳总结:
书写1~5各数时,要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特点,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工整地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试牛刀
写一写。
5.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5。
小试牛刀
答案略。
不一定对,因为篮子里不一定有桃子。
他说的一定对吗?
1

5的认识:
1.
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3.
1~5各数按从前往后排列的顺序是1、2、3、4、5;按从后往前排列的顺序是5、4、3、2、1。
4.
书写1~5各数时,要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特点,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工整地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要想准确数出物体的个数,要做到数数时,每个物体都要数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数到最后那个物体所对应的数是几就用几来表示。
一、连一连。
夯实基础
二、看数涂色。
三、描一描,写一写。
四、看图写数。
五、数一数,填一填。
易错辨析
辨析:数多种物品时,难以达到不数错,需要耐心和细心。


请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题、第2题、
第8题。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材中首先通过给学生创设一副农家小院图情景图,通过观察图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5五个数,充分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寻找1—5的数字中,尽量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个数,让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感知数序。为了加深对数序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教材中还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借助计数器理解数序、画点子图理解数序的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为抽象的数字寻求丰富的表象支撑。学写数字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中直接呈现写数字范例,以形象的虚线箭头让学生看到哪里起笔,怎么拐弯,何处收笔,规范了学生写字,感受到怎样书写才美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l~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l~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图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二、反馈实践三、感知数的顺序四、开放性活动:
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2.猜数游戏。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五、全课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学生汇报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生回答,动手操作。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1)小组交流。(2)汇报。小组活动。师生交流。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农家小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初步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并会认l~5这几个数字。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的。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