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年级入学测试语文问卷(2016.9)
一.基础知识(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喑哑(yīn)
栈桥(zhàn)
廓然无累(lèi)
B.
恣睢(suī)
拮据(jù)
舐犊之情(shì)
C.
留滞(zhì)
扶掖(yè)
重蹈覆辙(chè)
D.
佝偻(lóu)
灵柩(jiù)
强聒不舍(g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罔然 陨落
言行相顾
涕泗横流
B.谀词 旁鹜 润如油膏 歇斯底里
C.喧嚷 睿智 十拿九稳 怒不可遏
D.亵渎 阴晦 原弛蜡象 红装素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军报文章称,中国直升机逐步形成从1吨级到13吨级多平台系列机型的产品构架,创造出中国乃至世界直升机发展史上多个第一。
B.美国主持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历经5年谈判,于近日达成协议。专家认为对中国形成重大挑战。
C.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D.如果不设法遏制碳排放过量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爆发全球性大灾难势必指日可待。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战国策》、陈寿的《隆中对》。
B.《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词的内容与“沁园春”没有密切的联系。
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课文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形象地展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D.我国的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当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杨二嫂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10月15日上午10点,备受关注的杭州环城北路隧道正式通车。这将缓解建国北路口、
环城东路口、凯旋路口交通拥堵状况。
B.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境感受。
C.
我们既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又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D.
香椿树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作用的高档蔬菜,因此广泛在各地栽培。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的水墨画,我还真有些忘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
②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
③犁把翘翘直指云天
④脚下是无际待耕的田野
⑤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
⑥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A.④①②⑤③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④①⑤③⑥
D.④②①③⑤⑥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6分)
①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李清照《武陵春》)
②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③陛下亦宜自谋,以
,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诸葛亮《出师表》)
④持节云中,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⑤曾不事农桑。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16分)
消失的故乡
谢冕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让我深深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8.文章第二小节“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中的“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是哪些?
结合全文加以回答。(4分)
9.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作赏析。(4分)
(1)
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2)
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10.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的情感?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1.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4分)
(二)(15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15.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三)(5分)
定林①所居
二月四日作②
[宋]王安石
[宋]陆游
屋绕湾溪竹绕山,
早春风力已轻柔,
溪山却在白云间。
瓦雪消残玉满沟。
临溪放杖依山坐,
飞蝶鸣鸠俱得意,
溪鸟山花共我闲。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6.《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
17.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分)
三.作文(40分)
18.《现代汉语词典》对“亮”的释义如下:①光线强。②发光。③(声音)强;响亮。④使声音响亮。⑤(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⑥显露;显示。
请以“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语文答案:
一(24分)
1--5:D
C
A
D
A
6.
C 首先看见的应是“水墨画”的主体部分——“灰黑的水牛”,因此首句为②,可排除A、D;其次⑤中的“身后”与①中的“身影”照应,⑤中“另一件”是接①中的“一具”说的,另外,这两句句式一致,因此⑤应接在①的后面,可进一步排除B。
7.
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②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③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④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二.(36分)
8.(4分)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井边开着小花的茂密的龙眼树,树下静卧的水牛;长满水草的河渠,碧绿的稻田;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轮渡起航的汽笛声(或:闽江的帆影)(每空1分,共4分)
9.(4分)
①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的水车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②句中用“千篇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痛惜之情。
10.
(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对家乡风物的深情怀念;对失去的童年记忆、文化记忆的顽强寻找;对失去早年梦幻与至亲至爱故乡的怅惘和哀伤;对丑陋的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无奈、失望和痛惜。
11.(4分)示例①: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文化的根。示例②: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能点出“应保护文化遗产”并适当阐述的,给3分。语言通顺1分,共4分)
12-15见下图14-17
16.蜿蜒曲折(弯曲)
高
轻柔之风(飞蝶鸣鸠)
(每空1分)
17.《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和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各1分)
三.作文(40分)